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新高考地理第一章地理基础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

2020届新高考地理第一章地理基础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地形等高线特点图示山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盆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低外高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比例尺: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3.意义: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修建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

微点1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分(1)海拔:地表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如图,甲地海拔为1 500 m,乙地海拔为500 m。

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 m。

微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五个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

(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D处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处附近的短线。

微点3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

微点4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规则(1)确定剖面线两端点的海拔。

(2)确定剖面线经过地区海拔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3)为了使地面高低起伏更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原图大。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与判断(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 m,瀑布的落差为72 m。

据此回答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 m B.230 mC.340 m D.420 m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 m B.310 mC.360 m D.410 m【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D 2.C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H相=H高-H低或(n-1)d<H<(n+1)d,其中n为两点之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陡崖高度的计算(1)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图示崖顶为400 m≤H顶<500 m。

(2)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图示崖底为0<H底≤100 m。

(3)陡崖的相对高度:(n-1)d≤ΔH<(n+1)d。

图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00 m≤ΔH<500 m。

(说明: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3.闭合等高线的计算闭合等高线计算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条件判读举例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图中A点的海拔为200 m<A<300 m,符合“大于大的”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图中B点的海拔为100 m<B<200 m,符合“小于小的”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0.6 ℃×H相)/100 m。

5.地形坡度的计算与判断坡度由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两点相对高度可根据两点等高线计算,水平距离可根据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计算。

(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原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的高差大(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大),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单位距离的高差小(相同距离内高度差小),坡度缓。

(2)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①如果比例尺和等高距都相同,则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单位:m)的坡度大小为C>A>D>B。

②如果等高距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比例尺较小的坡度较小。

例如,下图中的坡度大小为A>C>D>B。

③如果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的稀疏都一致,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度较小。

例如,下图中(单位:m)的坡度大小为B>D>A>C。

④比例尺和等高距都不相同,则可用tan α=H/L的值进行比较。

H表示坡高(相对高度),与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有关系,L表示坡宽(坡宽=图上距离/比例尺)。

(2020·南昌一模)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地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

据此回答1~2题。

1.E地海拔可能是( )A.1 170 m B.1 190 mC.1 210 m D.1 230 m2.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瀑布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题,图示E地位于1 200与1 220两条等高线之间,则其高度介于1 200~1 220 m之间,故C正确。

第2题,图中甲、丙、丁位于谷地、乙地为山岭,且甲、丙处于陡崖位置;而瀑布多出现在陡崖位置,则甲、丙可能出现瀑布;甲位于鞍部与谷地的结合部,汇水面积小而不可能出现较大瀑布;丙位于较大的谷地中,汇水面积大而可能出现较大瀑布。

答案:1.C 2.C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自然地理特征(高考上海卷)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A.新月形沙丘B.山地梯田C.三角洲平原D.滨海沙滩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B2.C1.判断地势地形特征判断地势高低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

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

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宏观地形判读陆地平原:海拔在200 m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丘陵:海拔在500 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 m,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山地:海拔在500 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 m,等高线较密集高原:海拔较高(1 000 m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海洋海岸线:0 m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一般表示海岸线大陆架:海水深度不超过200 m,且等深线稀疏大陆坡:海水深度超过200 m,且等深线密集海沟:海水深度大,且两侧等深线密集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判断流向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

发育于河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判断流域面积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判断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判断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差异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光照差异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2020·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一诊)2018年11月3日,突发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体阻断了金沙江。

下图示意金沙江某段河流及附近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据此回答1~3题。

1.山体滑坡之前,河流①②段( )A.①处流向②处西南流向东北B.①处流向②处西北流向东南C.②处流向①处西南流向东北D.②处流向①处东北流向西南2.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①处水位变化为( )3.山体滑坡发生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滑坡处的相应等高线( )A.没有变化B.向高海拔处凸出C.向低海拔处凸出D.趋于平直解析:第1题,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知,图中河流由①处流向②处;结合指向标,可确定由西北流向东南。

第2题,①处位于堰塞体上游,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①处水位持续上涨;结合沟谷下窄上宽的特点,在河流流量稳定的前提下,①处河流水位上涨先快后慢。

故A正确。

在上游来水稳定的前提下,河流水位上涨速度与河道形态相关。

图示河流位于高山峡谷中,则河道形态为“V”形;相同来水量,前期因河道下部窄而水位上升快,后期因上部较宽而水位上升较慢。

第3题,山体滑坡发生后,滑坡处地势较两侧低,则相应等高线向高海拔处凸出。

答案:1.B 2.A 3.B凸面镜又叫广面镜,主要用于各种弯道、路口,它可以扩大司机视野,使司机及早发现弯道对面车辆。

下图为某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图1)和司机小王看到的凸面镜里的画面(图2)。

据此回答4~5题。

4.该凸面镜最可能设置在( )A.①B.②C.③D.④5.司机小王驾驶的车辆正驶向( )A.东方B.西北方C.西方D.南方解析:第4题,③位于山脊,山脊两侧的司机无法直接看到对方,故需要凸面镜,①②④处司机的视线没有阻挡,能看清附近路面状况。

故选C。

第5题,结合上题可知凸面镜在③处。

观察图2可发现,镜面中车辆正靠近山体一侧行驶,结合靠右行驶的原则,该司机驾驶的车辆刚到拐弯处,还未转弯,车辆正驶向南方。

故选D。

答案:4.C 5.D等高线地形图的实践应用(2019·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植被D.坡向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D2.B等高线地形图与生产实践1.选点点的类型区位要求图示水库坝址坝址①选在两侧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②应避开喀斯特地貌、地质断裂带,并考虑移民、生态等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续表点的类型区位要求图示港口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②要建在经济发达、腹地广阔的地区(右图中丙地适合建造港口,因为丙地位于海湾内,可避风浪,且等深线较密集,水深;陆上地势平坦利于建港)宿营地①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②避开陡坡、陡崖,以防崩塌、落石造成的伤害;③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图中宿营地选在C地)航空港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②地质条件好;③跑道与盛行风向平行;④气象条件好,多晴朗天气;⑤离城市较远(图中D地适合建飞机场)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流、湖泊、海洋)、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图中③地适合建疗养院)气象站应建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2.选线线的类型区位要求图示公路、铁路线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在等高线之间穿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等(图中公路选线为EHF)引水路线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图中①线更合理)输油、输气管道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面的类型区位要求图示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