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
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 一个名字。
水田钓鱼图,小树望哨图,黄昏低飞图。 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背诵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抄写指导:抄写时书写要规整,不写错别字。
拓展空间
诗词中的白鹭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 —李白《白鹭鸶》
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嫌(嫌弃) 谦(谦虚)
增(增长) 憎(憎恨)
框(门框) 眶(眼眶)
【精巧】 (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配合】 合在一起显得合适;相称。造句:绿油油的枝叶衬托着
红艳艳的花朵,那么配合,那么美丽。
【身段】 ①女性的身材或身体的姿态。②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的各种舞蹈化的动作。文中指白鹭的身形和姿态。
想一想,你可以借助这些事物来抒发什么感情呢?
①深谷幽兰
②墙角梅花
示例: ①“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不求仕途通达、不沽 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 ②不畏艰险、奋勇前进、百折不挠的精神。
教材习题
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示例: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朗读:用疑问的语气读。】
写法总结
写作方法:借物抒情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白鹭”,通篇也都在描写、 赞美白鹭,但实际上作者是借助白鹭的形象,赞扬 寻常事物中蕴含的自然美,表达自己对平凡质朴之 美、内敛含蓄之美的热爱。
这种借助具体事物抒发自己感情的写法叫作借物抒情。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是人的“情”。即使 是“纯”写景物、花草、鱼鸟的作品,也是用来表达作者的 “情”,并用“情”激起读者的共鸣和爱憎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 语”指对景物的描摹,“情语”指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抒 情是目的,写景只是手段。我们要学会选取某种事物,通过 描绘它们的形态特征,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主题归纳
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简洁的语言从静 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白鹭的精巧之美和平凡质朴 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告诉 我们要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自然之美。
文章结构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①总起
色素配合 身段大小
②静态美
白鹭
③喜迎远客
水田钓鱼图 小树望哨图
黄昏低飞图 ④总结白鹭实在是一首散文诗
【铿锵】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造句:这首诗读起来铿锵有力。
生硬—— 柔和 悠然—— 焦躁
寻常—— 特别 优美—— 粗鄙
雪白—— 乌黑 美中不足—— 完美无缺
精巧—— 精致 孤独—— 孤单 优美—— 美妙
生硬—— 生涩 嗜好—— 爱好 铿锵—— 高亢
寻常—— 平常 恩惠—— 好处
这篇作文的结构很(精√巧 精致 )。 姐姐的妆容非常(精巧 精√致 )。
再仔细读课文,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体会本文优美简洁的语言和白鹭的美。有不 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与老师和同学们讨 论解决。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色彩搭配和谐,身段大小适宜,如诗 一般精巧。“适宜”就是刚刚好:颜色不 浓不淡,身段不大不小、不胖不瘦。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 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3.赏析一下这句话。 “素”,白;“黛”,黑;“一忽”,一点。仿佛一幅
中国写意画,作者只寥寥几笔,精巧如诗的白鹭便呈现在眼 前。表明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突出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 的色彩。同时给我们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 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 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shào
口哨
lù
huì
dài
白鹭 不容置喙 粉黛
zhū
朱红
chéng
澄清
shì
嗜好
jué
觉
jiào
感觉 睡觉
bié 别人
别
biè 别扭
我感觉(jué)在软床上睡觉(jiào)很舒服。
你要和大家搞好关系,不要总跟别(bié)人闹别(biè)扭。
chéng 清澄
澄
dèng 澄沙
sǎn 散文
散
sàn 散步
5.为什么说是“一种恩惠”,“清澄”是怎样的景象? 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了美,带来了生机和活
力,所以作者称之为“一种恩惠”。白鹭的到来使乡 村的黄昏变得“清澄”,变得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
6.作者借助白鹭这个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本文通过描写白鹭,赞扬了寻常 事物中蕴含着的内在美,表达了作者 对平凡质朴之美、内敛含蓄之美的热 爱。这叫借物抒情。
课文导入
在南国秀美的田野中、明净清浅的小河边,出 没着一种鸟,它被人尊为水边隐士、江田长者,把 乡居生活点缀得富有情趣。它就是白鹭。郭沫若以 其独特的观察力,对白鹭进行了热情的讴歌。让我 们走进课文,去感受白鹭平凡中蕴含的美。
1 白鹭
学习目标
1. 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配、宜”等11个字,会写 “精巧、色素”等18个词语。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优美的语段。 3. 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借助白鹭这个形象抒发的思想感 情。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为什么要用其他动物来对比白鹭? 通过与白鹤、朱鹭、苍鹭对比,突出了白鹭
的精巧、和谐之美和自然、质朴之美。白鹤太大, 显得生硬;朱鹭、苍鹭不仅大而且太张扬,都不 如白鹭精巧、和谐、自然、质朴。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 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 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雪衣飞去莫匆匆,小住滩前伴钓篷。 禹庙兰亭三十里,相逢多在暮烟中。
———陆游《赠鹭》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徐元杰《湖上》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整体感知
同学们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 内容,思考可以把文章分为几部分?每 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5)
总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写白鹭的静态美。
第三部分(6-10) 写白鹭的动态美。 第四部分(11): 照应开头,强调白鹭实在是一首
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课文解读
【适宜】 合适;相宜。
【生硬】 不柔和;不细致。文中指白鹤身形太大而显得不柔和。
【嵌】 把较小的东西卡进较大东西上面的凹处(多指美术品的
装饰)。
【悠然】 悠闲的样子。
【嗜好】 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 【恩惠】 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造句:登泰山而没能看到日出,总觉得美中不足。
7.“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你认为呢?
提示 看似望哨,实非望哨
(1)“望哨”是动物界弱肉强食的行为反映,状态是 紧张、警惕的,充满险恶与争斗的意味。这与文段中“悠 然”一词所表达的意境不合。
(2)如果白鹭真是在望哨的话,与全文的格调不符。 (3)句中的“可”字也表达了作者对“望哨”的否定。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 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古 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 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有 《郭沫若全集》存世。
字词学习
pèi
搭配
zēng
增加
yùn
韵味
yí
适宜
hè
白鹤
xián
嫌弃
kuàng
xiá
相框 木匣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觅食的白鹭悠然自得,如同垂钓的隐者;“清水田”清 亮,如同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作者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 韵味十足,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 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