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理论[详细]

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理论[详细]

同时又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3.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要求
• 意在笔先 • 主次分明,层次丰富 •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 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二、园林构图形式美法则
• 比例和尺度
• 比例与尺度是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概念
• 比例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园林景物整体 或某个局部构件本身的长、宽、高比例; 二是园林景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之间空间 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
• 1.地貌
• 剖面均为直线组成
• 2.水体
• 几何形轮廓,整齐式驳岸,常以喷泉作为 水景主题
• 3.建筑
• 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采用中轴 对称均衡的设计
• 4.道路广场
• 道路为直线、折线或几何曲线组成;空旷地和 广场外形均为几何形
• 5.种植设计
• 花卉布置成图案花坛、花带、花坛群,树木配 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树木经整形修剪
• 明度的对比与调和产生于颜色的深浅不同的变化, 黑是深,白是浅,深浅变化即是黑到白之间的变 化,深浅差异显著的为对比,不显著的则为调和
8.质感的对比
• 在园林绿地中,可利用材料的质感的光滑与粗糙 形成对比,增强效果。如植物之间因树种的不同 而有粗糙与光洁、厚实与通透的不同,建筑材料 则更是如此,如墙面的处理,未经处理的墙面粗 糙,抹了灰浆的墙面则很光滑。
• 3.渐变韵律
• 园林布局连续重复的部分,在某一方面作 规则的逐渐增加或减少所产生的韵律。如 体积的大小,色彩的浓淡,质感的粗细等, 也称之为渐层。
• 4.起伏曲折韵律
• 表现在连续布置的山丘、建筑、道路、树 木等起伏曲折变化遵循一定的节奏规律
• 园林布局中,有时一个连续风景构图往往 是多种节奏和韵律的综合运用,设计时应 根据园林功能、景观的要求适当选择应用, 取得最佳的效果。
• 从尺度出发,一般要求景物或设施的大小 应符合人的使用习惯和习见的标准度量, 有时为了获得某些特殊感受,也可适当缩 小或放大尺度,如在园林中的人工造景尺 度超越人们习惯的尺度,可使人感到雄伟 壮观,相反则可使人感到小巧紧凑,自然 亲切
• 放大或缩小尺度都有一个限度,过分的处 理反而会取得不好的效果
2.对植物的拟人化
• 运用植物的拟人化特性美、姿态美给人以 不同的感染而产生比拟联想,如松、竹、 梅为“岁寒三友”,象征不畏严寒、坚强 不屈、气节高尚,梅、兰、竹、菊为“四 君子” 等。
• 松――象征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气概、苍劲; • 竹――象征虚心有节,清高雅洁的风尚,潇洒; • 梅――象征不畏严寒,纯洁坚贞的品质; • 兰――象征居静而芳,高风脱俗的情操,典雅; • 菊――象征不畏风霜; • 柳――象征灵活性与适应性,有强健的生命力,多姿; • 枫――象征不畏艰难困苦,老而尤红; • 荷花――象征廉洁朴素,出淤泥而不染,如意; • 迎春花――象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一、园林审美与园林的功能
• 园林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是园林功能 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使用功能是基础, 是根本,唯美主义是不适合于园林设计的。 同时,园林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也必 须完成其审美功能
• 在精神功能中有识别功能和意境功能的不 同,前者使人们能认识园林的性质和特点, 后者将人们带进设计所要求的境界,产生 相应的情感、联想,两者都生动地对游人 产生影响
• 节奏是以统一为主的重复变化,韵律是以 变化为主的多样统一。园林构图单体有规
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在序列重复中 产生节奏,在节奏变化中产生韵律
• 1.简单韵律
• 在连续的风景构图中,由同种因素等距反 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如行道树,等高等宽 的阶梯等。
• 2.交替韵律
• 由两种以上因素交替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 构图。如两树种的行道树,两种不同花坛 交替等距排列,一段踏步与一段平台交替 等。
二、设计原则
• 1.适用原则 • 2.经济原则 • 3.美观原则
第二节 园林绿地的形式
园林绿地的形式,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
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一、规则式园林
• 又称为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 园林
• 规则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 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都要 求整齐对称,呈几何形状
• 虚给人以轻松感,实给人以厚重感 • 水中有小岛,水体是虚,小岛是实,形成虚实对
比,产生统一中求变化的效果 • 园林布局应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7.色彩的对比
•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包括色相、色度和明度的对比 与调和
• 色相的对比是指相对的两个补色、对比色产生对 比效果,而相邻的两个色相产生调和的效果。
• 花卉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树木配置以 孤植树、树丛、树林为主,一般不作规则 式修剪
• 6.其它景物
• 自然式园林多采用山石、假山、桩景、盆 景、雕塑为主要景物
• 雕塑基座为自然式,其位置多位于透视线 的焦点
三、混合式园林
• 事实上,绝对的规则式和绝对的自然式园 林是不多见的,不过是以规则式或自然式 为主而已。园林中规则式布置与自然式布 置的比例差不多的称为混合式园林。
• 园林景物要在对比中求调和,在调和之中 求对比,使景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 突出主题,风格协调 。
• 对比和调和只存在于同一因素的差异,而 不同的因素之间不存在调和与对比。对比 的手法有形象的对比、体量、方向、空间、 明暗、虚实、色彩、质感的对比等
1.形象的对比
• 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常具有 各种不同的形状,在布局中只采用一种或类似的 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效果即调和,相反则 取得对比。园林布局中,形象的对比是多方面的。 以短衬长,长者更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 都是形象对比的效果
• 尺度指的是景物、建筑物的整体和局部构 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大小 关系
• 比例和尺度直接影响园林绿地的布局和造 景。某些几何形体本身即具有良好的比例, 在园林中的应用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 园林的整体或某个园林景物的整体和局部 之间往往也需要遵从一定的比例方可获较 好的艺术感染力,如小园中的建筑、水体 往往体量也较小
• 6.其它景物
• 采用盆树、盆花、饰瓶、雕像为主要景物,雕 像基座为规则式,其位置多处于轴线的起点、 终点或交点上
二、自然式园林
• 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园林。效法自然、 高于自然,以自然条件为主要布置原则
• 我国古典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为主 • 日本园林也多以自然式为主
• 1.地貌
对比与调和
• 对比与调和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如 体量、色彩、质感等)程度不同的差异取 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或可称是利 用人的错觉来互相衬托的表现手法。差异 程度显著的表现称对比,能彼此对照互相 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特点;差异较 小的表现称调和,使其彼此和谐,互相联 系,产生完整统一的效果
2.体量的对比
• 体量相同的物体,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给人的感 觉也不同,放在空旷的广场中,人觉其小,放在 小室内,会觉其大,这就是小中见大,大中见小 的道理。园林布局中常采用若干小的物体来衬托 一个大的物体,以突出主体,强调重点,如颐和 园为衬托佛香阁的高大突出,在其周围建了许多 的小体量的廊
虎 丘 塔
• 平原地带,利用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和人工堆 置的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断面为和缓曲线
• 山地和丘陵地利用自然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 地外,不作人工阶梯形改造,尽量使其自然
• 2.水体
• 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线,驳岸常为各种自然曲 线的倾斜坡度,驳岸少且多为自然山石驳岸
• 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涌泉、自然式 瀑布、池沼、湖泊等为主,并常以瀑布为水景 主题
• 1.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
• 所谓构图即组合、联系和布局的意思, 是在工程技术、经济可能的条件下, 组合园林物质要素(材料、空间、时间), 联系周围环境并使其协调,取得美的绿 地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创作技法, 也就是规划布局。这与单纯的平面构 图是有很大区别的
2.园林绿地构图的特点
• 园林构图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 • 园林绿地构图是综合的造型艺术 • 园林绿地构图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
别有洞天
曲径通幽处
5.明暗的对比
• 由于光线的强弱,造成景物、环境的明暗,进而 引发游人不同的感受,明,给人开朗活泼的感觉; 暗,给人以幽静柔和的感觉
• 明暗对比强的景物令人有轻快的、振奋的感受, 明暗对比弱的景物则令人有柔和、沉郁的感受
6.虚实的对比
• 园林绿地中的虚实常指园林中的实墙与空间,密 林与疏林、草地,山与水的对比等
• 混合式园林一般在建筑物群的附近采取规 则式布置,而远离建筑群的园区则采用自 然式布置,两种形式是有机的结合,相互 渗透,相互过渡
四、决定园林规划形式的因素
• 1.园林绿地的使用要求 • 2.根据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选择园林形式 • 3.意识形态和艺术传统的影响
第三节 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
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特点 和基本要求
3.运用建筑,雕塑的造型
• 这些造型常与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神话 小说、动植物形象相联系,使人产生艺术 联想。如卡通式的小屋、蘑菇亭、月洞门、 名人塑像、仿竹仿木坐凳、各种雕塑等。
4.遗址访自然会联想到当时的情景,给人以 多方面的教益。如杭州岳坟、杜甫草堂、 沧浪亭等。
5.风景题名题咏
• 好的题名题咏不仅可以对景起画龙点睛的 作用,而且含义深、韵味浓、意境高,能 使游人产生诗情画意的联想。如平湖秋月, 曲院风荷,荷风四面亭等。
•比拟与联想
• 园林绿地既是物质产品又是造型艺术,因 此有人称之为“人工自然环境的塑造”, 但园林艺术不仅要塑造自然环境,更应具 有独到的意境设计,寓情于景,寓意于景, 情景交融
• 意境设计的重要手段即是通过形象思维, 比拟联想创造比园景更为广阔、久远、丰 富的内容,凭添无限的意趣
1.摹拟
• 摹拟自然山水,创造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的意境使人有真山真水的感受,但这种摹 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且常常不是全部自 然山水的摹拟,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局部 的摹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