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部管理规定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目录交接班制度1、接班者提前15分钟到岗,参加交接班会议,听从本班班长安排。
2、交分析任务完成情况。
3、交安全文明生产情况(卫生等)。
4、交工器具及分析仪器完好情况(包括小件如:计算器、秒表等)。
5、交临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6、交公司、部门通知、通报和安排等;7、原则上当班分析任务当班完成,如确因分析时间过长而必须延迟至下一班完成或再下一班的,交班者必须向接班人详细交待清楚。
8、接班者签名后,交班者方可离开。
检验管理制度1、进厂原材料的检验进入厂原材料须按照国标、行标及公司要求进行检验。
进入厂原材料要求附有生产厂家该批产品的质量合格证及质量检验报告单。
分析化验室接到检验通知后按规定进行采样、制样、分析。
分析结果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时,应按要求重新取样复检,确定分析数据无误,方可填写分析报告单。
分析报告单经审核并加盖质量检验专用章后,方可报送相关部门。
原材料按批进行检验。
每次检验必须按规定进行留样。
2、成品检验按批进行检验,每班为一批。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
经检验产品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时,应按标准规定复检,确定分析数据无误,方可填写分析报告单。
分析报告单经审核并加盖质量检验专用章后,方可报送相关部门。
每次检验必须按规定进行留样。
对出厂产品,确证质量无误后,出具产品质量报告单和合格证。
3、生产控制检验按生产管理部下达的分析项目和频次进行检验。
严格按照分析规程进行检验。
报告单报出前互相复核、当班班长复核。
及时报送检验报告单。
配合工艺要求,做好临时检验工作。
检验报告单的审查及更改制度1、检验报告单由检验人员填写,要求数据准确,单位正确,字迹清晰工整。
2、原材料、成品报告单填好及生控分析报告单的复核、审核按公司质检手册授权令执行,确认准确无误时,原材料和成品方可加盖“检验结论章”及“质量检验专用章”,方可报出结果。
3、在复核、审核中对检验数据发现疑问,应复检。
4、已送出的报告单,若需更改或补充,应重新填写报告单,同时,收回原报告单,将更改报告单(或补充单)与原报告单存底粘贴在一起,以便备查。
5、在已更改或补充的报告单生效后,应在原报告单上加盖“作废”字样的印章。
原始记录、台帐及报告单的管理制度1、原始记录、报告单及台帐报告单按要求的内容要填写完全,字迹工整,原始记录计算准确,报告单与原始记录一致。
2、原始记录、台帐及报告单必须直接真实地填写,不应事后写回忆或转抄,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碳素中性笔填写,字迹端正、清晰、数字准确。
每页记录划改不得超过2处,划改方式正确。
对于容易丢失的单篇记录应妥善保存,按期装订。
3、如测试数据用微机处理、测试结果应以“硬性复制”。
应在原始记录和存储数据之间互相做出标记、以便准确查找。
4、台帐划改修改率应≤1%,划改人应执行签名(或盖章)杠改。
检验报告单不允许有任何涂改现象。
5、外单位人员,确因工作需要,查阅原始记录、台帐及检验报告单时,须经部领导同意后,履行查阅手续,方可查阅。
6、原始记录、台帐及报告单应归类保存、由质检部资料员负责保存,原始记录保存3年,分析报告5年,台帐保存8年。
7、原始记录、分析报告及台帐保存在部资料室。
8、原始记录和报告等到达保存期,要进行销毁,销毁时要向领导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俩人或俩从以上一同进行销毁工作,对销毁的记录或报告如实填写销毁记录。
标准溶液的管理制度制备标准溶液用水,在未注明其它要求时,应符合GB6682-1992三级水的规格。
制备标准溶液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以上试剂。
标定标准溶液所用的基准试剂应为容量分析工作基准试剂。
1、配制标液时所用的分析天平、砝码、滴定管、容量瓶及移液管等专用计量玻璃器皿均需定期校正,其他岗位不能随便挪用。
2、制备标准溶液的浓度系指20℃时浓度,在标定和使用时,如温度有差异,应进行补正。
3、标准溶液应由专人负责配制、标定,配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并做好原始记录。
“标定”或“比较”标液溶液浓度时,平行试验不得少于8次,两人各作4次平行测定,每人4次平行测定结果的极差与平均值之比不得大于%。
结果取平均值。
浓度值取四位有效数字。
4、对凡规定用“标定”和“比较”两种方法测定浓度时,不得略去其中任何一种,且两种方法测得的浓度之差不得大于%,且以标定结果为准。
5、制备的标准溶液浓度与规定浓度相对误差不得大于5%。
6、配制浓度等于或低于L的标准溶液时,应于临用前将浓度高的标准溶液用煮沸并冷却的水稀释,必要时重新标定。
7、标准溶液要按规定期限配制、标定。
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在常温(15~25℃)下,保存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个月。
标液附标识分类存放。
8、配制好的标准溶液,一定要严格管理,倒出或取出的标液不能再倒回原瓶。
9、氧化、还原标液必须避光,用棕色瓶子保存。
10、碱标液、EDTA标液应用塑料容器保存。
11、标准溶液在发放时应对标液的名称、浓度、有效期进行确认。
12、领取标液的器皿必须保持清洁,器皿上的标识由标液发放人负责更换填写。
13、过期标液严禁发放。
14、合理使用标准溶液,不得浪费。
15、发放和领取标准溶液时,应进行登记。
分析天平使用及维护保养制度1、分析(电子)天平应放在室温10-35℃,相对湿度45-75%,牢固的台面上,远离振源,避免阳光直射及腐蚀性气体的侵蚀。
2、使用天平前,必须检查天平是否水平,各零部件是否处在正确位置。
3、接通电源后,应预热40分钟以上。
4、称样前,应先回零点,待零点稳定后方可使用。
5、称量化学药品要放在适当容器内,不能直接放在秤盘上称量。
注意不要把被称物洒在秤盘和天平台上,以免腐蚀天平的零部件。
6、被称物应尽可能放在秤盘中央,重量不得超过天平最大载荷。
7、称样完毕,及时将样品从天平内取出,清理干净内部,关好天平门。
8、天平使用完后,应及时罩上防尘罩,如实填写使用记录。
9、需移动天平或天平有故障时,必须由专责维修人员负责处理。
10、天平在移动后,特别是第一次使用时应反复用校正砝码进行校准,以消除由纬度引起的误差。
11、天平与校准砝码要按规定定期进行校检。
12、天平外带的校正砝码必须妥善保管,以防腐蚀。
业务学习、培训制度1、定期、不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学习有关质量监督、质量检验方面的法规、条例、规定等文件,强化质量监督、质量检验的法制观念。
2、新的技术标颁布后,要组织质检人员认真学习,及时准确贯标。
3、质检人员要学习工艺流程,熟悉取样点及样品理化性质,熟悉各样品物料组分及工艺参数,以便更好地为一线生产服务。
4、按培训计划进行讲课、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5、定期对质检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教育。
6、新调入的或换岗人员,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7、技术员应做好所有培训和考核记录。
8、本部门的业务学习培训由技术组相关人员负责组织实施。
巡检制度分析化验各级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化验室工作进行巡检,巡检时发现问题要立即督促完成整改,并对巡查工作作详细记录和上报。
1、部领导岗位巡检制定期对各类人员工作完成情况巡检。
定期对各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巡检。
定期对各岗位安全教育及业务培训进行巡检。
定期对各岗位安全设施、设备、仪器巡检。
定期对各岗位清洁文明及劳动纪律进行巡检。
2、技术员岗位巡检制定期到各分析岗位对执行标准、分析规程情况检查,检查分析人员有无脱标现象发生,是否规范操作。
并予以指导。
定期到各分析岗位检查试剂、器皿、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情况并予以指导。
定期到各分析岗位检查是否按频率表进行检测工作,报出分析结果是否及时,有无影响生产的现象发生。
定期抽查分析人员做样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检查分析仪器的使用、管理是否符合规定。
定期到各分析岗位检查原始记录、报告单、台帐、仪器使用等的记录情况并予以指导。
定期到各分析岗位检查培训、岗位练兵、考核情况并予以指导。
定期到各分析岗位检查安全文明生产情况并予以指导。
3、分析室长、主操岗位巡检制按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班前的岗位巡检并做记录。
按要求定时巡检岗位试剂、仪器设备、设施、工具、防护用品,确保正确或完好状态。
按要求定时巡检现场取样点,确保采样安全。
按要求定时巡检岗位分析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分析任务。
按要求定时巡检岗位职工分析过程的规范操作和分析仪器的正确使用。
按要求定时巡检岗位原始记录、报表、报告单的及时填写及报出。
按要求对工作环境的清洁文明、安全生产进行巡检。
4、安全员岗位巡检制按要求定时巡检本单位防火器材、防护用具,确保安全有效。
按要求定时巡检本单位职工的劳动保护着装,确保人身安全。
按要求定时巡检采样现场,确保采样及环境安全。
按要求定时巡检分析岗位的电器安全、设备安全、检验安全、及“三废”(废气、废液、废渣)管理。
按要求定时巡检化学试剂、分析材料的存放,确保安全存贮。
按要求定时巡检各班组安全活动记录。
化验室分析仪器设备、工器具管理制度1、分析化验室所有仪器都要标明设备状态。
2、严格按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安装、调试和操作,不得违章作业。
3、所有仪器、设备、工器具应由专职人员建立档案及台帐。
4、对分析仪器应确定专人(包机人)负责管理,督察日常维护与保养。
5、所有分析仪器应定期进行校验(使用标准物质标定、加标回收等)。
6、对贵重仪器、设备应健全使用登记制度,使用人员在使用后要认真如实进行登记。
7、仪器维修应由专职人员进行,其他人员一律不得擅自进行拆卸。
关键部位的拆卸,须经部主管同意后方可进行。
8、非本岗位人员未经组长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仪器。
9、维修结束后应在设备档案上详细记录维修情况。
10、仪器说明书及相关资料原件按部技术资料类统一妥善保管。
11、对仪器、设备维修所用的备品、备件实行登记制度。
12、分析化验所有计量器具,应严格执行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13、严格按照各种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使用,对于违章操作而造成仪器具损坏,班组长须查明原因,写出事故报告,交部里处理。
仪器设备(配件)到货验收、保管、发放制度1、收到分析仪器、设备或配件等到货通知后,仪器使用分析室室长、仓库管理员会同供货单位共同进行到货的清点、验收,并由仪器使用分析室室长签字确认。
2、如到货质量存在问题,在未得到解决以前拒绝接收。
3、如到货存在数量差异,多于合同数量,原则上只接收订购数量;如少于合同订购数量,根据到货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可拒绝接收或接收经验收合格的部分。
4、精密设备、仪器到货后,在验收过程中生产厂方要进行现场的调试工作;按合同规定,若要求有现场人员培训事项,则要进行人员培训,未满足规定要求,拒绝签收。
5、仪器、设备或配件验收后,要办理入库手续,由仪器使用组组长和库管员按仪器、设备接收清单入库、登记并共同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