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概述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 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概述
《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 形势与政策》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 任务和发展成就; 任务和发展成就; 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 革措施; 革措施; 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 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 国的对外政策, 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 原则立场; 原则立场; 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 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 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概述
绪
论
《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一门思想政治教育 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 课程。是党和国家的需要, 课程。是党和国家的需要,是大学生成长的 需要。 需要。 形势与政策》课的任务:从理论上回答“ 《形势与政策》课的任务:从理论上回答“形 势与政策”方面的问题, 势与政策”方面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对形势 的认识能力和政策水平; 的认识能力和政策水平;以增强对党和国家 路线、方针、政策理解、执行的自觉性。 路线、方针、政策理解、执行的自觉性。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 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概述
引言
形势是党和国家制定各项方 针政策的基础和客观依据。 正确的政策是党和国家事业 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 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概述
目录
一、形势概述及正确分析形势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 政策概述及制定政策的依据、 二、政策概述及制定政策的依据、 原则和程序 三、大学生应当做执行政策的模范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 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概述
2. 确立生产力标准的根据
第一,生产力具有最终决定性, 第一,生产力具有最终决定性,它是社会发展的 最终决定力量。 最终决定力量。 第二,生产力具有客观物质性, 第二,生产力具有客观物质性,衡量一个社会发 展形势主要是客观物质力量而不是观念意识。 展形势主要是客观物质力量而不是观念意识。 第三,生产力具有历史进步性, 第三,生产力具有历史进步性,它是衡量人类社 会进步的标志。 会进步的标志。 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 判断形势的好坏,既要看生产力标准, 判断形势的好坏,既要看生产力标准,还要看社会 制度是否进步了,以及社会精神文明是否发展了。 制度是否进步了,以及社会精神文明是否发展了。
——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邓小平: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沉着应对。 邓小平:“冷静观察、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沉着应对。” ——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 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 ——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以计划经济为主、 以计划经济为主 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 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概述
《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方法 形势与政策》
相对稳定的内容和有关理论、 相对稳定的内容和有关理论、知识以及每 个时期变化了的新形势和新政策, 个时期变化了的新形势和新政策,通过较 为系统的课程或专题讲座学习; 为系统的课程或专题讲座学习; 根据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 根据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结合自己 的思想实际和需要, 的思想实际和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 方法。 方法。 把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结合起来, 把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结合起来,要善于 认清形势和把握好、用好政策。 认清形势和把握好、用好政策。
毛泽东: 毛泽东: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 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 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社会的生产力 邓小平:一切工作的评判标准主要看“ 邓小平:一切工作的评判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 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的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还 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的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 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解放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 是解放生产力。 是否越来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力,是否越来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 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概述
形势与政策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赵子华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 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概述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虚怀天下风云,便获缘于高度的自觉; 虚怀天下风云,便获缘于高度的自觉; 静观世间万物,就有精于其道的自信。 静观世间万物,就有精于其道的自信。 • 学会生长,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生 学会生长,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活之意义。 活之意义。 • Learn to know, learn to do, learn to be, learn to live together.
事件” “9·11事件 ”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以促进形 趋势中好的可变化因素,促使其作用充分发挥, 趋势中好的可变化因素,促使其作用充分发挥 亚洲“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 是国际形势和美国对外关系的分水岭。 亚洲9·11事件”是国际形势和美国对外关系的分水岭。 一方面要求人们在观察形势和制订政策时必须从客观形势发 势发展总趋势向好的方面转化。 势发展总趋势向好的方面转化。 展的实际出发,努力使自己分析和观察形势的结论、观点、 展的实际出发,努力使自己分析和观察形势的结论、观点、 三国演义》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政策、方针符合形势发展的客观实际; 政策、方针符合形势发展的客观实际;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人 们科学预见形势和引导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们科学预见形势和引导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 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概述
一、形势概述及正确分析形势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 (一)形势概述
1. 形势的概念
形势是指客观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是社 形势是指客观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 会各领域事物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的综合反映。 会各领域事物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的综合反映。 形势有两层含义: ☆形势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指客观事物发展的现状(现在), ),这 第一层含义是指客观事物发展的现状(现在),这 是事物的静态状况。 是事物的静态状况。 领域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民族构成、 领域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民族构成、人口状 第二层含义是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趋势(政治状况、 第二层含义是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趋势(未来),这 ), 历史传统、社会制度、经济结构、 未来),这 况、历史传统、社会制度、经济结构、政治状况、 是事物的动态状况。 是事物的动态状况。 军事状况、文化条件和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 军事状况、文化条件和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 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概述
二、政策概述及制定政策的依据、 政策概述及制定政策的依据、 原则和程序 (一)政策概述
1. 政策的概念及要件
政策是指国家、阶级和政党等组织机构为 政策是指国家、 实现某一目标而确定的行为准则。 实现某一目标而确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的主体(国家、政党、 政策的主体(国家、政党、阶级 ) 。 政策必须具备四项条件,外交、 、对象、 政策必须具备四项条件、外交、对外开放等 ) 政策的对象(农业、工业、 即主体、 政策的对象(农业、工业 ,即主体 对象、 内容和作用。 内容和作用。 政策的内容(路线、方针、原则、措施、 政策的内容(路线、方针、原则、措施、对策 )
3. 形势的基本特征
(1)客观性 客观性 (2)变化性 变化性——发展性 变化性 发展性 (3)阶段性 阶段性——相对稳定性 阶段性 相对稳定性 如果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好的, 、政治等领域事物的 如果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好的,哪怕同时还存在各种发展 一是形势的内容是指社会经济、 一是形势的内容是指社会经济 中的问题,我们也切不可抓住发展中的问题, 中的问题,我们也切不可抓住发展中的问题,犯以偏概全 (4)相关性 相关性 现状和发展态势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凭空想象。 现状和发展态势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凭空想象。 的错误。 的错误。 二是判断形势好坏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 。 ——生产力标准 二是判断形势好坏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也 ” 规律性 如果形势总的发展趋势不利于社会进步, 如果形势总的发展趋势不利于社会进步,要善于发现形势 “(5)规律性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空间 时间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 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概述
内容 层次
政治形势 经济形势 军事形势 主要形势和非主要形势 外交形势 基本形势和非基本形势 文化教育形势 全局形势和局部形势 科技形势 一般形势和特殊形势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 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概述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 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概述
(二)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 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 方法
1. 正确立场是观察分析形势的根本要求
“立场”,是指观察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 立场” 所抱的态度。 所抱的态度。 形势好得很” “形势好得很” 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面的、发展的、 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 正确的立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 正确的立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 点分析形势,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 点分析形势,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 形势糟得很” “形势糟得很” 事物的本质,达到对形势的正确认识。 事物的本质,达到对形势的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