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三中“二三六”高效课堂教学
模式(草案)
“二三六”高效课堂模式
“二”是指两大抓手:一是抓导学案的编写,二是抓学习小组的建设。
“三”的内涵:
“六”指高效课堂的六个环节:(1)、抽测导入(2)、明确目标(3)、合作(或讨论)交流(4)、展示点评(5)、总结升华(6)、达标检测
一、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的构成及基本格式
“导学案”通常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自学内容、合作学习内容)、检测落实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
(1)每课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2、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
3、自学生疑
(1)问题导学: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3—5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主干知识,基本掌握简单知识,搞清疑难所在。
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
(2)精讲点拨: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对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3)典题训练:针对所讲的知识框题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进行点对点应用训练。
4、合作探究:就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本课的重难点问题设置2至3个课堂探究案,每一探究案先独立学习3分钟,理出答题思路;之后小组交流5分钟,
写出小组意见。
在课堂上展示。
5、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如画知识树、概念图等。
6、检测落实
(1)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2)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
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
(二)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一课一案,导学案不能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
2、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小组,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必须加强小组建设,小组建设一般围绕小组组成、小组管理、小组评价、小组培训四个方面来展开。
(一)、小组组成
1.分组:按优、良、中、差生合理搭配,同时兼顾性别、特长等,保证各小组有各学科优秀学生。
根据本班学生的多少,可5人小组,也可以分为6人小组,做到优势与劣势的整合。
2.排位:由传统的插秧式变为方阵式,便于1帮1或多帮1。
3.小组长的选拔: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成绩比较优秀;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4.建立组名、组规及口号
(二)、小组管理
1、小组内有组长、副组长,副组长协助组长抓好本组建设。
(1)、课前准备:要起到提醒、督促作用。
提醒组员及时就位、摆放好学习用品、清理好桌面、等待上课。
(可以安排组内组员值日负责)
(2)、管理好本组的学科代表、学习对子、师徒关系。
要组织、督促他们各司其职。
(3)、理解、熟悉课堂各个环节的要求,并切实组织好课堂上的各个环节。
(4)、关注组员状态、落实对组员的过关检测和帮扶措施。
2、组内科代表:根据学生各科成绩的不同,设置组内科代表,要有人负责每科的作业收交和导学案的检查、批改工作。
3、组长还要分好工,安排专人管理自己小组的杂物,如黑板、粉笔、粉笔刷、卫生等。
(三)小组评价和考核
1、任课老师主要评价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讨论、板书、展示、质疑、反馈等方面的情况,也可自行调整评价方式。
①课堂发言:发言一次加一分(正字画一笔得一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二分;回答错误不加分。
②课堂展示:展示一次加一分,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二分;展示错误不加分。
③组内讨论: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的,一节课1分,表现比较突出的加2分;不积极不参与该项为0。
④完成任务:老师或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及时完成的加1分。
不及时为0。
⑤违纪: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讨论和问题无关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纪律差的每次扣除1分,老师点名批评的扣除2分,连续两天多次违纪的的请出小组,需向老师、组长申请方可回组以观后效。
该项由副组长认定,一节课结束后由组长记录。
评价表画到黑板的右侧,方便任课老师操作。
如下图:
教师当堂评价,学生课后马上登记。
要做到日评、周评、月评。
日评是小组内的总结,一般安排在每天晚自习前的30分钟,组长或组内值日员,要将当天的组内情况做个总结,写在本组的黑板上,找出本组学习问题,确定第二天的努力方向。
其次是周评和月评。
登记员每天统计出每个组的总分,周五再统计一周的分数,作为周评依据;周评又作为月评的依据,由班主任评出优秀小组。
周评与月评都要张榜公布,可以作为班级文化共享。
2、评价结果
可以评星级小组、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展示之星、质疑之星、文明之星、进步之星、创新之星等等,并张榜公布。
如下图:
(四)小组培训
1、板书训练
学生板书速度要快,板面要有规划,黑板要分栏,书写要工整,字不能太大或太小,作图要规范。
学生板演时要使用双色粉笔,对重要的单词、语段、公式、关键词等用醒目的彩色粉笔书写和标注。
学生个人上黑板演示或被抽测时,应在黑板上首先写上自己的姓名。
组内学生在进行板书时,也要进行组内分工。
如:有的板书题目,有的板书过程,有的画图,要合作完成板书,以提高板书速度。
2、展示训练:
学生上台展示应注意姿势,面向同学、指示内容、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自然大方、辅以手势和其他肢体语言。
展示的小组在最前排,做好随时准备上台讲解的准备。
后面同学要大胆参与讨论。
开始展示时,每一位同学要迅速找好自己的站位,并迅速保持安静。
必须让每一个人都就位并安静下来后,才开始展示。
从一个组转到下一个组展示后,应先留一定的时间给其他组的同学看清题目,或是让展示组的同学将题目念一遍,确保每个学生都对该组的题目的题意有所了解。
3、移位训练
训练学生展示时上板、移位、聚焦的速度,做到快、静、不乱。
4、倾听训练
(1)听人发言要专心,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
(2)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并及时判断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
(3)合作学习鼓励发言,但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
(4)听人发言如有疑问,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说话要有礼貌,学会礼貌用语。
三、六环节操作方法
1、抽测导入:对上节课知识抽测,这一步的作用是对预习课内容进行检测或对上堂课内容进行检查和巩固,督促学生课后复习和记忆。
其操作方法是:每组抽取相同序号的若干名同学上黑板,完成抽测题。
做后由组长评分和点评,并将分数纳入小组考核。
其余同学则在自己座位上做,老师巡回检查。
也可以充分利用所有的黑板全员参与,时间约5分钟。
2、明确目标:老师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的目标,时间约2-3分钟。
3、合作(讨论)交流:老师将课内专题分配到各组,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解答专题,老师则穿梭于各组之间,答疑解惑,并检查督促各组的进度。
各组的任务要适当,要紧扣前面的基础知识,并注意从第一个专题到以后专题难度的递进。
讨论时学生要让站起来聚集一起,声音要适度。
时间约8-10分钟。
4、展示点评:分组上台展示,应注意展示机会的分配,一般是下游学生上台展示,中游学生点评,上游学生归纳总结。
总用时约20分钟。
学生上台展示时,老师应注意随时纠正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知识性问题;二是语音、语气、声音、姿态、肢体语言等非知识性问题。
对展示精彩的组或个人,老师应及时表扬鼓励,并加分奖励;对展示不好的组应予以批评、扣分。
老师对学生的点评要精彩、适时、到位,要有拨云见日、画龙点睛之妙。
老师应对组员的讲述进行调控,不能让一个人讲到底,或哆嗦半
天也不能把问题讲清楚,也不能总是让几个“专人”把持了整堂课的发言。
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争执不休时,老师应适时介入,积极引导学生,以免浪费时间
5、总结升华:展示完成后,留出一定时间给学生了解与掌握其他组专题内容。
并写好下面的总结: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本堂课的(或者写好知识网络图):
知识点是:
重点是:
难点是:
易错点是:
通过学习你还有疑问吗?若有,记录在这里。
6、达标检测:将事先准备好的适量题目,有选择性的抽查部分同学,以观效果。
注:课内实际操作中,不一定每个环节都要走到,这是一套组合拳,可以是其中三个或几个环节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