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几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几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导学案”课堂教学工作流程概括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基本过程、课后反思、课堂教学评价”四个环节,课堂教学基本过程又包括六个步骤:六个步骤在“导学案”课前下发和当堂下发顺序有所区别。

㈠课前下发“导学案”。

1、第一步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学前指导――独立思考”;让学生利用自习课或在家里阅读自学,教师要对学生明确要求、指导学法,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发现疑难问题,基本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自学情况,了解和梳理学生遇到的疑难和问题。

2、第二步是“教学导入明确目标”,创设教学情景实行课堂教学导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知识体系,老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进入状态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第三步是“同学互助――合作探究”;教师在学生独立自学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疑难问题,促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来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找准问题的关键,以学定教。

4、第四步是“点拨引导――释疑解难”;在学生独立自学、小组合作基础上,通过教师启发、引导来解决疑难和问题。

教师的关键在于启发、引导,能通过学生讲解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讲,教师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解。

5、第五步是“课堂小结——归纳梳理”:教师引导学生依据知识目标,实行课堂教学小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依据学习目标实行知识理解、回顾、归纳。

6、第六步是“课堂训练――巩固提升”: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练习、消化当堂所学知识,形成水平,基本实现当堂揭示的学习目标。

教师要注意保证时间,促动学生当堂、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同时要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为课后作业具有正对性和个别辅导打好基础。

㈡当堂下发“导学案”。

1、第一步是“教学导入明确目标”;2、第二步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学前指导――独立思考”…。

五、“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课前预习与自学,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2、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注重“后进生”,最大水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紧扣目标要求,注重学情反馈。

教师在全面了解学情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通过优化导学、导练、解惑等策略来促动学生的自学、互助、质疑、释疑与训练。

4、教法明确、要求严格。

教师通过“以导促学、以导促练、精讲善诱”来促动学生的智力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学会学习。

5、整个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水平。

6、增大课堂容量,减轻课后作业负担。

要确保课堂训练时间,精讲多练、巧练、实练,向45分钟要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构建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1.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

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实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

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在此基础上,完成提纲中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实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实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实行总结。

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即时作好记录或实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即时反馈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

教师公布准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

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1.自补——自主复习,查漏补缺学生带着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搞成对照课本找学案中问题答案的倾向。

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

(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自主复习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交流复习心得,提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实行讨论、帮教,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并将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及不能解决的问题公示在黑板上。

(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实行全方位的点评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难,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实行总结。

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即时作好记录或实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即时反馈根据复习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

教师公布准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

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讲评课:“自纠、合作、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1.自纠——公布答案,自纠错误教师简要分析考试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

发下试卷后学生先自主改错,教师公布答案后,学生对照答案查看自己的改错情况(限时)。

教师将阅卷过程中统计出的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学习小组。

2.合作——错题解剖,组内交流小组内将分配到的错题深入解剖,从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总结已知条件、分析存有陷阱、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准备展示。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根据分工情况,各小组推荐或老师点名学生实行展示,展示内容包括读题、审题、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

其他同学从上述各方面实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点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即时作好记录或实行修改(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即时反馈根据讲评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

教师公布准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

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一三四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一、"一三四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1、一个理念:每堂课都使学生像考试一样专注、高效。

让学生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忙起来,脑子快速运转,告别闲事、闲话、闲思。

2、三个时控:⑴教师连续讲课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⑵一堂课累计讲课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⑶一节课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练习时间很多于20分钟。

3、四个环节:⑴自学:明确目标、指导方法。

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及自学方法、提出自学要求。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指定内容。

⑵展示:积极展示、暴露问题。

把自学成果在课堂实行展示,通过问题解析、试题演练、实验操作等过程,弄清哪些问题学生是会的,哪些是不会的,把与新知识有联系,倾向性、共性的问题实行梳理、归类。

通过小组讨论、寻找错因并让学生自己更正。

⑶精讲:解疑答难、归纳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都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而教。

不能就题讲题,而要引导找出规律,上升到理论,真正让学生知道其所以然。

⑷训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水平,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像考试一样独立、快节奏的完成,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点难点的理解,由理论回到实践。

4、精讲原则:三讲三不讲。

⑴三讲: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易混易漏点;讲规律和方法;⑵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

二、"一三四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㈠自学环节。

1、板书课题(辅助环节1)。

三言两语引入、板书课题或直接板书课题。

2、提示教学目标(辅助环节2)。

⑴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课件或小黑板让学生看。

⑵时间]:1分钟左右⑶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⑷意义:①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动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②因为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所以,长期坚持揭示目标,能够培养学生的概括水平。

⑸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看课件,明确了学习目标。

⑹教师的主导作用:准确揭示目标,引导学生追求目标。

⑺注意点:①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既不降低也不拨高要求。

该“会使用”的,就要能当堂使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

②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

③要引导学生认真默看,不要急于切换课件。

3、指导学生自学(辅助环节3)。

⑴操作:课前制作好的课件,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看。

⑵时间:约1分钟左右⑶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⑷意义:①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②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很多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水平必然提升。

⑸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看课件,掌握自学的方法。

⑹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通过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防止走弯路,上岔道。

⑺注意点: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让学生看了之后,做到三个明确:①明确自学内容。

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

②明确自学的方法。

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

自学时,往往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

③明确自学后的要求。

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⑴时间:约5—8分钟。

⑵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⑶意义: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即时地实行操作实践。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水平。

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