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榴皮用途

石榴皮用途

名:石榴皮汉语拼音:shi liu pe。

英文名:Pomegranate Rin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unica granatum L. 功效分类:收涩药;止血药。

科属分类:石榴科。

别名:石榴壳、安石榴酸实壳、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

性味:味酸;涩;性温;小毒。

归经:归大肠经。

功能: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痢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害虫。

主治: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牙痛;吐血;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或栽培于庭园等处。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药材基源: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采收储藏:秋季果实厚熟,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火烘干。

炮制方法:1、拣去杂质,去净残留的内瓤及子,洗净,切块,晒。

2、《雷公炮炙论》:凡使石榴皮、叶、根,勿令犯铁。

若使石榴壳,不计干湿,先用浆水浸一宿,至明漉出,其水如墨汁,方可用。

3、石榴皮:《雷公炮炙沦》:“若使石榴壳,不计干、湿,先用浆水浸一宿,至明漉出。

”《圣惠方》:“去皮。

”“锉。

”“捣烂。

”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去净残留的内瓤及种子,洗净,切块,干燥。

4、炒石榴皮:《圣惠方》“炒焦。

”“微炒。

”现行,取净石榴皮块,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色略深,筛去灰渣。

3、石榴皮炭:《千金翼方》:“烧灰末。

”《得配本草》:“烧炭存性。

”现行,取石榴皮块,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1、《本草从新》: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果皮含鞣质(tannin)10.4%,蜡(wax)0.8%,树脂肪(resin)4.5%,甘露醇(D-mannitol)1.8%,粘液质(mucilage)0.6%,没食子酸(galic acid)4.0%,苹果酸(amlic acid)、果胶(pectin)和草酸钙(calcium oxalate)4.0%,树胶(gum)3.2%,菊糖(inulin)1.0%,非结晶糖2.7%。

从鞣质中分得:石榴皮苦素(granatin)A、B,石榴皮鞣质(punicalin),2,3-O-连二没食子酰石榴皮鞣质(punicalagin)。

果皮还含反油酸(elaidic aicd),异槲皮甙(isoquercetrin),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cyanindin-3,-5-diglucosede),啼纹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glucoside),啼纹天竺素-3,5-二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5-diglucoside)。

又从果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四聚没食子酸(tetrameric gallic acid),有抑制碳酸脱氢酶的活性。

果皮、茎皮、树皮均含生物碱,已分离出:石榴皮碱(pel-letierine,punicine),异石榴皮碱(isopelletierine),伪石榴皮碱(pseudopelletierine),N-甲基异石榴皮碱(N-methy lisopelletie-rine)等。

又从树皮所含鞣质中分离出:石榴皮鞣质,2,3-O-连二没食子酰石榴皮鞣质,2-O-没食子酰-4,6-(s,s)并没食子酸连二没食子酰-D-葡萄糖[2-O-galloyl-4,6)s,s)-gallgyl-D-glu-cose],2,3-(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D-葡萄糖[2,3-(s)-hexahy-droxydiphenoyl-D-葡萄糖[6-O-galloyl-2,3-(s)-hexahydroxydiphenoyl-D-glucose],长A、B、C、D,石榴皮葡萄糖酸(punigluconin),木麻黄鞣质(cacortein),木麻1、收敛作用:石榴皮含多含糅质,当它们与粘膜、创面等接触后,能沉淀或凝固局部的蛋白质,使在表面形成较为致密的保护层,有助于局部创面愈合或保护局部免受刺激。

2、抗菌作用:石榴皮煎剂在试管内对志贺、施氏、福氏和宋内等4钟痢疾杆菌均有抗菌作用,对志贺作用最强,施氏、福氏次之,对宋内痢疾杆菌作用较差。

比较400种中药对于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等的试管内杀菌力,证明石榴皮抑制伤寒杆菌的作用最强。

此外,体外实验证明对结核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茵均有抑制作用。

石榴皮水煎液灌服或石榴皮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烫伤后接种绿脓杆菌模型的体内试验,无明显保护作用。

石榴皮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氏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茵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问程度的抑制作用。

以上抗菌作用,可能与所含大量糅质有关。

3、抗病毒作用:鸡胚法实验证明,石榴皮煎剂稀释到1:1万—1:10万仍有抑制流感病毒(甲型PR8株)的作用。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证实糅质是石榴皮抗生殖器疮疹病毒的有效成分。

其特点不仅能够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更为重要的是显示较强的直接杀灭病毒和阻止及吸附细胞的作用。

4、驱虫作用:石榴皮煎剂有驱肠虫作用。

其机理系作用于寄生虫的肌肉,使其陷于持续收缩,而具驱虫之效。

5、其他作用:从石榴皮甲醇提取物物分得一种化合物,对牛红细胞的碳酸酐酶活性有强的抑制作用,1ug/kg时抑制率为80.2%,10ug/ml时为83,3%。

石榴皮水煎去渣给兔灌胃,每日2次,可治疗兔子由消化机能紊乱失去生理平衡所致的泄泻。

6、毒性:石榴皮含糅质较多,对胃肠粘膜有刺激作用,石榴皮总碱毒性约为石榴皮毒性的25倍。

对蛙、小鼠、豚鼠、兔及猫的毒性是致运动障碍及呼吸麻痹。

石榴皮总碱对心脏有暂时性兴奋作用,使心搏减慢;对自主神经有烟碱样作用,1g/kg生物碱部分是石榴根皮的主要毒性成分,较原生药的毒性强25倍,动物中毒后多死于呼吸抑制;对骨骼肌有藜芦碱,或箭毒1、治疗细菌性痢疾:取石榴皮制成50%或60%煎剂,每次10~20毫升,日服3~4次,7~10天为一疗程;对慢性菌痢可以连服2周、停药1周再服2周为一疗程。

治疗急性菌痢50例,经一疗程后近期治愈49例,进步1例。

服药后平均退热时间1.3天,腹痛,里急后重消失时间为4.8天左右,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在4.6天上下,粪便镜检恢复正常为5.3天。

治疗慢性菌痢4例,停药后2周经乙状结肠镜检查,病变均消失,粪便培养3次以上均为阴性。

2、治疗阿米巴痢疾:60%石榴皮煎液每服20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连服6日为一疗程。

如无效可再服一个疗程。

40例患者一疗程后随访半年,均无任何症状,其中36例连续粪检3次均为阴性。

服药期间偶有恶心、耳鸣,能自行消失。

3、治疗多种感染性炎症:取石榴皮制成100%煎液,烘干研粉装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1~2粒。

治疗肠炎、胆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肺部感染、慢性阑尾炎、淋巴结炎、多发性疖肿、外伤感染等共415例,痊愈305例,基本痊愈57例,好1、治暴泻不止及痢赤白:酸石榴皮,烧存住,不以多少,干为末。

空心,米饮调下二钱。

(《袖珍方》引《经验方》)2、治产后泻:酸石榴皮(米醋炒)、香附子。

上二味,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

(《朱氏集验方》榴附散)3、治小儿冷热痢:酸石榴皮三分(炙令焦,锉),黄连三分(去须,锉),赤石脂三分。

上药捣粗罗为末。

以水二升,煎至五合,去滓,纳蜡一两,更煎三五沸。

不计时候,温服半合,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方》石榴皮煎)4、治虚寒客于下焦,肠滑洞泄,困极欲死:酸石榴皮(微炒)、干姜(炮)各一两,黄柏(去粗皮,炙)、阿胶(炙令燥)各三分。

上四味,粗捣筛。

每服四钱匕,用水二盏,煎至四分,去渣,空心温服。

或无黄柏,用黄连亦得。

(《圣济总录》石榴皮汤)5、治久痢成疳,便下白色,食不为肌肤:石榴皮(焙,锉)二两,无食子四枚,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干姜(炮)各一两半,枳实、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二两。

上六味,捣罗为末,米饭和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汤下,日再。

(《圣济总录》石榴丸)6、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疞痛,心神烦闷:酸石榴皮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当归三分(锉,微炒)。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

每服不计时侯,以粥饮调下二钱。

(《圣惠方》)7、治积年肠风下血不止:酸石榴皮二两(慢火焙令黄),侧柏叶二两(慢火煨令黄)。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

每于食前以木贼汤调下二钱。

(《圣惠方》)8、治痔疮肿痛出水:石榴皮一两,黄柏五钱。

煎汤洗过,以冰片一二厘,纳入痔疮破烂处,立效。

(《本草汇言》)9、治脱肛:石榴皮、陈壁土,加白矾少许浓煎熏洗,再加五倍子炒研,敷托上之。

(《医钞类编》)10、治虚劳尿精:石榴皮、桑白皮(切)各五合。

上二味,以酒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要方》)11、治蛔去心痛,腹中(疒亏)刺痛不可忍,往往吐酸水:酸石榴皮三分,槟榔(炮,锉)一分,桃符一两半(碎锉,分为五度用),胡粉一分(微炒,别研)。

上四味,先粗捣筛前二味,后以胡粉拌匀,分为五服煎。

每服,水一盏,入一分,酒半盏,向煎至七分,去渣,空心温服,至晚再服。

(《圣惠方》石榴皮散)12、治寸白虫:紫槟榔十个,向阳石榴皮十七片。

上水煎,露一宿(服),以下虫为度。

(《直指方》)13、治丁肿恶毒:以针刺四畔,用榴末着疮上,以面围四畔灸之,以痛为度,仍用榴末敷上,急裹。

经宿,连根自出也。

(《肘后方》)14、治臁疮:石榴皮煎取浓汁,稍冷拂疮上,冷如冰雪即成迦。

(《世医得效方》)15、治冻疮久烂不愈:石榴皮、冬瓜皮、甘蔗皮三味,烧灰存性,研末敷。

(《本草汇言》)16、治霉疮:石榴皮、香附子各十钱,甘草二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渣温服。

(《霉疠新书》石榴皮汤)17、治牛皮癣:石榴皮(炒炭),研细末1份,麻油2份,调成糊状。

用时将药油摇匀,以毛笔蘸药匀涂患处,每日2次。

(《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1、黄连汤《备急千金要方》:痢疾;2、石榴皮散《太平圣惠方》:诸虫心痛。

1、《别录》:疗下痢,止漏精。

2、《药性论》:治筋骨风,腰脚不遂,步行挛急疼痛。

主涩肠,止赤白下痢。

取汁止目泪下,治漏精。

3、《本草拾遗》:主蛔虫。

煎服。

4、《滇南本草》: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

同马兜铃煎治小儿疳虫。

并洗膀胱。

5、《本草蒙筌》:理虫牙。

6、《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7、《生草药性备要》:治瘤子疮,洗疝痛。

8、《本草求原》:洗斑疥癞。

9、《科学的民间药草》:驱除钩、绦虫。

性状鉴别果皮半圆形或不规则块片,大小不一,厚1.5-3mm。

外表面黄棕色、暗红色或棕红色,稍具光泽,粗糙,有棕色小点,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或粗短果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