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章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
第十章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
存保管、供应、加工、使用、回收等一系列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3、机械设备管理 是指项目经理部根据项目情况,科学优化选择和配备施工机械,并在生
产过程中对其合理使用,维修保养等各项管理工作。包括:提高设备的使用
率和完好率,加强机械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
第一节 概述
4、技术管理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是项目经理部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各项技术活动
(4)工长向班组长、工人交底
主要利用下达施工任务书的时间进行分项工程操作交底。
技术交底
第二节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3、隐蔽工程检查与验收 隐蔽工程是指那些在施工过程中将被下一道工序掩盖工作成果的工程项
目。所以在掩盖前应进行严密检查,作出记录,签署意见,办理验收手续,
不得后补。如有问题需复验的,须办理复验手续,并由复验人作出结论,填 写复验日期。
性、清扫口留置、模板清理、脱模剂涂刷等。
(4) 楼层放线。包括:各层墙柱轴线、边线。 (5) 翻样检查。包括:几何尺寸、节点做法等。 (6) 楼层标高控制线检查。 (7) 预制构件吊装。包括:轴线位置、构件型号、构件支点的搭接长度、堵
孔、清理、锚固、标高、垂直偏差以及构件裂缝、损伤处理等。
(8) 设备基础。包括:位置、标高、几何尺寸、预留孔、预埋件等。
加快施工进度方面的技术措施。
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节约劳动力、原材料、动力、燃料和利用“三废”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的技术措施。
提高机械化水平、改进机械设备的管理以提高完好率和利用率的措施。
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
第一节 概述
二、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的主要环节 生产要素管理的全过程应包括计划、供应、使用、检查、
分析和改进。
1、编制生产要素计划 2、生产要素的供应 3、节约使用资源。 4、进行生产要素投人、使用与产出的检查,实现节约使用的
目的。
5、进行生产要素使用效果的分析和改进。
第一节 概述
三、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的内容
(9) 混凝土施工缝留置的方法和位置,接槎的处理。
(10) 楼、地面基层处理,屋面找坡,保温、找平层质量,各阴阳角处理。
第二节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5、技术措施计划 技术措施是为了克服生产中薄弱环节,挖掘生产潜力,保证完成生产任
务,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在提高技术水平方面采取的各种手段和办法。
(1)技术措施计划的主要内容
8、负责组织工程档案中各项技术资料的签证、收集、整理、并汇总上报。 9、组织技术学习,总结交流技术经验。
10、负责项目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工作。
第二节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三、施工项目的主要技术管理工作 1、设计文件的学习和图纸会审 项目经理部的技术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熟悉设 计图纸,了解工程的特点、设计意图和关键部位的工程质量要
3、技术开发管理。包括技术培训,技术革新,技术改造,
合理化建议等。
第二节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二、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1、直接领导施工项目组织内的施工人员、技术员及有关职能人员的技术 工作。 2、负责贯彻执行技术法规、标准和上级的技术决定,制定施工项目技术
管理制度。
3、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编制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的施工方案,组织 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第二节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5、技术措施计划 (2)施工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
施工技术措施计划应同生产计划一祥,按年、季、月分级
编制,并以生产计划要求的进度与指标为依据。
编制施工技术措施计划应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项目经理部编制的技术措施计划是作业性计划,因此在编
制时既要贯彻上级编制的技术措施计划,又要充分发动施工员、 班组长及工人提出合理化建议,使计划有群众基础,集中群众 的智慧。
目的。
第二节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一、施工项目技术管理的内容 1、技术基础工作的管理。包括实行技术责任制,执行技术 标准与技术规程,制定技术管理制度,开展科学试验,交流技 术情报,管理技术文件等。
2、施工过程中技术工作的管理。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工艺管理,技术试验,技术核定,技术检查,标准化管理等。
4、向施工项目组织内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搞好工序衔接和队、组间
的协作配合,排除施工障碍,组织好施工。
第二节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二、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5、负责组织复查单位工程的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工作,指导作业队和 班组的质量检查和评定工作。 6、审定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7、参加隐蔽工程验收,处理质量事故并向上级报告。
第十章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
主要内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组成,施工项目生产要素
管理的内容、主要环节,施工项目的主要技术管理工作,施
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主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的概念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5M(人、材料、机械设备、技术、资金 )。
行情况,填写报表上报、总结、公布结果。
人、接受人的签字技术资料,要列人工程技术档案。
第二节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2、施工项目技术交底 (2)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交底的内容
工程概况、工程特点及设计意图、 施工方案、施工准备要求、施工注意
事项等内容。 (3)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 应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交底,内容包括:设计图纸具体要求,施工方案 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法,土建与其他专业交叉作业的协作关系及注 意事项,各工种之间协作与工序交接质量检查,规范、规程、工艺标准,施 工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隐蔽工程记录、验收时间及标准,成品保护要求、 办法与制度,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是项目经理部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动态控制和
有效使用。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进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
人各生产要素,保证施工项目顺利完成。 2、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投放的生产要素搭配适当,协调发挥最大 作用,多快好省地生产出合格产品。 3、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实 行动态控制。 4、在施工项目运行中,合理地使用资源,力求降低工程成本。
求,对图纸当中的一些设计不合理、设计错误和施工困难的部
分,在参加图纸会审时向设计单位提出来,通过三方讨论与协
商,解决存在的问题,写出图纸会审记录,对图纸会审记录中
没有解决的问题由设计单位提交设计变更通知书。
第二节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2、施工项目技术交底 (1)技术交底的要求
整个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前均须作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
除施工单位自身进行预检外,监理单位应对预检工作进行监
督并予以审核认证。
预检时要做出记录。
第二节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4、施工的预检 建筑工程的预检项目如下: (1)建筑物位置线。包括现场标准水准点,坐标点。
(2) 基槽验线。包括:轴线、放坡边线、断面尺寸、标高(槽底标高、垫层
标高)、坡度等。 (3) 模板。包括:几何尺寸、轴线、标高、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模板牢固
1、劳动力管理
劳动力管理是指施工企业或项目经理部对项目形成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
方面人员(固定工、临时工、劳务队伍)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控制等工作。
2、材料管理
施工项目材料管理是项目经理部为顺利完成工程项目施工任务,合理使 用和节约材料,努力降低材料成本所进行的材料计划、订货采购、运输、库
编制技术措施计划应计算其经济效果。
第二节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5、技术措施计划 (3)技术措施计划的贯彻执行
在下达施工计划的同时,下达到栋号长、工长及有关班组。
对技术措施计划的执行情况应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督促执行。如果无法执行,应查明原因,进行分析。
每月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汇总当月的技术措施计划执
应该认真作技术交底。
在交底时,不但要领会设计意图,还要贯彻上一级技术领导意图和要求。
在交底时,应着重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与工伤事故的工程部位,防止各种事
故的发生。
技术交底必须满足施工规范、规程、工艺标准、检验评定标准和建设单位的
合理要求。
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经过检查与审核,有签发人、审核人、交底
建筑工程隐蔽工程检查验收主要项目如下:
(l)地基验槽 (2)基础、主体结构 (3)各部位的钢筋 (4)现场结构焊接 (5)屋面、厕浴间、地下室、外墙板等
第二节 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4、施工的预检 预检是该工程项目或分项分部工程在未施工前所进行的预 先检查。预检是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可能发生差错造成质量事 故的重要措施。
过程和技术工作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总称。技术活动过程指技术计划、
技术运用、技术评价等。技术工作要素指技术人才、技术装备、技术规程、 技术资料等。 5、资金管理 施工项目资金管理是指施工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资金运 动的规律,进行资金收支预测、编制资金计划、筹集资金、资金使用、资金 核算与分析等一系列资金管理工作。 项目的资金管理要以保证收人、节约支出、防范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