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视听语言剧本
结摄制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
,使摄制组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 。 • 一部影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 ;一部影片的风格,也往往体现了导演的艺术风格。
什么是导演中心? •
导演中心指导演在一部影片的摄制过程中所处的
核心地位。导演中心为电影创作与生产的特点和
规律所决定。
建置中段“N*17/120“
第二幕(对抗)N*1/2
中间点 紧要关头1 紧要关头2
(起点)
情节点N*1/40
段落群1 段落群2 段落群3 段落群4 N*19/160 N*19/160 N*19/160 N*11/160
(终点) 情节点1N*1/40
பைடு நூலகம்
段落群1的”起点“是”情节1“,”终点“是”紧要关头1;
紧 要 关 头 2
情 节 点 2
结 尾
0-N*1/12
N*5/24-N*9/40
----------------- 中 段 N*3/8 N*1/2
------ -
悉德· 菲尔德电影基本框架
页面规格:“纵向A4(21CM*29.7CM)"
中文五号宋体 “一页的内容就是一分钟的长度”
“九条公式”
限定的长度:
第二幕 对 抗
第三幕 结局
开 端
情 节 点 一
紧 要 关 头 一
中 间 点
紧 要 关 头 2
情 节 点 2
结 尾
段 落
段 落
段 落
段 落
段 落
段 落
段 落
第二步 “次要段落”镶入的过程
在第一幕中,若干”次要段落“的位置是在”建置中段“里面
第一幕(建置)N*1/4 (起点)
开端N*1/12 (终点) 情节点1N*1/40
明确主要角色、重要角色、对立角色
“角色传记”
1)从出生到故事发生前这段时间 形成角色性格的角色生活传记
2)故事在发生过程中的这段时间
揭示角色性格的角色生活传记
“角色差异” "角色共性" "角色差异" 分析时代特点和民族传统
观念→人生态度→ 个性→行为方式→动作
“内在需求”——“他(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外在动作"——”他(他们)最终在做什么呢?
驾御角色的方法正是运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设计符合 各角色性格的“外在动作”,随时推敲由于角色“内在需求”的 变化,从而回头检查我们为各角色设计的每一个“外在动作”
欣赏《天堂电影院》找出主要段落,了解“主要段落提要”
参照课本上的格式和电影剧本的分境内容;掌握所学知识;
总结段落大纲
第一步 对段落的四点认识 1、“电影”和“动态曲线”
第三章 分场大纲(文学脚本)的形成 • “场”是写作电影剧本的基本单位 • “分场大纲”也被叫做“文学脚本” • 第一步 认识“场景” • A“时间”和“地点”
“内景(INT)”表示“室内”,“外景(EXT)”表示“室外”
• B“ 转场” • 1、“时间”变换,“地点”不变,“场景”变换 • 2、“地点”变换,“时间”不变,“场景”变换
主要角色 (内在需求) (外在动作)
重要角色 (内在需求)
力的比较 (外在动作)
对立角色 (内在需求) (外在动作)
故事发展的方向
分 段 目 的 涉 及 领 域
角 色 出 生 到 故 事 开 始 前
角色在故事发展中
角色形成性格的逻辑过程
社会环 人文环 境(政 境(传 治、经 统文化、 济、教 信仰等) 育等) 与”成 与”成 长“ 长“
“主题”就是“动作”和“角色”
“动作”就是发生了什么----”主要角色”做了或遇到了什么事情
“角色”就是你的”主要角色”
某主要角色
在
某地点
在做
或
做了
或
遇到
某事情
“整理思路”建立“逻辑思维”,“主题”可以理解成是“骨 头中的骨头”,没有一点血和肉。 二、写“角色传记”
1)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故事发生的时间 3) 故事发生的地点 5) 故事中的主要角色,重要角色,对立角色 4) 故事发生的相关事件
立足于要塑造的主要角色,推敲主要角色、重要 角色、对立角色之间相互的冲突
1)“主要角色”与“重要角色”在争取各自“内在需求”时,“外在动作”的冲突。
2)“主要角色”与“对立角色”在争取各自“内在需求”时,“外在动作”的冲突。
3)“重要角色”与“对立角色”在争取各自“内在需求”时,“外在动作” 的冲突从而产生对“主要角色”的“外在动作”的影响。 4)“主要角色”内在的相互冲突——体现在角色为了满足“内在 需求”而选择“外在动作"时,要战胜自身的一个决策过程。
第 三 幕 建 置
第四步
写“故事梗概”的格式
七个段落提要
开端——情节点1——紧要关头1——中间点 ——紧要关头2——情节点2——结尾
第二章 段落大纲的形成
第一步 认识“段落” 1、“电影”和“动态曲线”
2、“段落和动态曲线”
3、“段落”和“叙事目的”
4、“主要段落”和”次要段落“
第一幕 建 置
}
基础篇
“解读”动画电影剧本
“应用”动画电影视听语言
}
应用篇
第一部分 “认识”电影剧本
● ● ●
电影是剧本是编剧的工作; 之间“分歧”(导演与编剧) 解决“分歧”逻辑性的沟通
●
●
剧本要建立“因”和“果”的逻辑次序
四个步骤:
故事梗概——段落大纲——场大纲(文学脚本)——电影剧本(分场剧本)
一、确定电影剧本创作的起点 “有感而发”就会“有话要说”。“起点”是来 自于你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话题”就是“主题”
在故事中性格的具体体现
家庭环 角色的” 境(血 世界观 缘关系、 形成” 社会地 性格"的 职业状况 位)与” 推论过 成长“ 程及结
果
婚姻状况 与 社会关系
私人空间
内 在 需 求
传 记 内 容
第三步
建立一个基本的电影剧本框架
第一幕
建置
第二幕
对抗
第三幕 结局
开 端
情 节 点 1
紧 要 关 头 1
中 间 点
4、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
引言——这是一个训练的课堂
• 动画电影视听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是根本任务;
• 视听语言是导演的功课,训练“视听语言”的能力, 是建立在“画面分镜头台本”的实践上;
什么是导演?导演的工作都是什么?
• 导演是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把电影文学剧本 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 • 作为电影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是组织和团
动画导演具备的要求
• 对动画导演的专业素质和实战经验的要求是极为 严格和全面的。 • 对动画技法、动画软件要求应用等 • 培养写作、绘画、音乐、表演方面的兴趣;
动画影像的形成
• 一、分镜头设计 • 二、画面设计 • 三、场景设计 • 四、角色设定 • 五、原画 • 六、动画 • 七、色彩设定
• 八、色指定
N*1/12(全长120分钟,这里就是12页;12分钟 这里就是1页)
幕
段落
场
幕 镜头
场
段落
幕
构成电影的单位比较
“场”也叫场面或场景
"开端""情节1““情节2”“结尾”是四大重要段落
“幕”是最大的“段落”
剧本”包括“幕”——“幕”包括“段落”——“段落”包括“场”——“场”包括“镜头”
镜头”组成“场”——“场”组成“段落”——“段落”组成“幕”——“幕”组成“电影”
1)“曲折”的第二幕:设计和镶入“次要段落”创作量最大的部分是在第二幕
2)整体局部原则 “建置中段”作为局部时
“建置中段”作为整体时
“段落群1”“段落群2”作为局部时 “段落群1”“段落群2”作为整体时 “段落群3”“段落群4”作为局部时
“段落群3”“段落群4”作为整体时 ”结局中段“作为局部时
”结局中段“作为局部整体时
4、1984年,宫崎骏的《风之谷》在国际上引起注目,1986年 有创作了《天空之城》,尤其是2001年《千与千寻》。
5、日本的独立制作风格到动画工业建立,受欢迎的程度在全世
界造成了一股旋风。
中国动画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
1、1926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第一页。 2、1940年又创作了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发行东南亚和日本, 受到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世界作了很好铺垫。 3、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
机,真正的电影终于诞生了. 早期电影都是黑白无声片,给电影配音个添色的尝试几乎是与电影诞生的同时 开始的.最先给电影配音全部采用临场人工操作的方式. 1928年世界上有了第一部音话同步的有声电影. 彩色电影在原始阶段也是人工操作的,直到1935年, 才拍出第一部真正的彩色 电影。
• 回顾无声电影(或称默片)
就是没有任何配音、配乐或与画面协调的声音的电影
。
把电影影像与声音配合的想法,几乎是与电影本身俱
生的;但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在1920年代末以前,
大部份电影都是默片。可是默片的影像等同共通的语
言;默片年代,亦被称为“银幕年代”。
动画电影的起源
1、透过各种图像的的记录,石器时代洞穴画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埃及 墓画、希腊古瓶的连续动作之分解图画。 2、17世纪,出现了“魔术幻灯”,18世纪末,魔术幻灯在法国风行起来, 因为灯光关系,影子可以互融,变化多端。 3、1824年,彼得.罗杰提出“视觉暂留”,很多人进行实验如:幻透镜、“西 洋镜”、“实用镜”、“手翻书”,都是利用旋转画盘和视觉暂留原理 ,得到了赏心悦目的戏剧话效果。 4、动画正在往前发展时期,美国崛起了,1928年迪斯尼推出米老鼠为主角 的卡通动画《蒸汽船威力》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片;1932年又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