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铁路发展趋势
至1997年,中国人均拥有铁路才5.5厘米,不及一根香烟长, 在世界上排在100位之后;中国每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只有铁路68公里, 在世界上排在60位以后。
铁路建设长期滞后,已成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薄弱环节。 其滞后的原因在于铁路建设资金紧缺,因而造成新线建设和旧线改造 迟缓,运输能力严重不足。
4.在运输服务上。全面改善服务设施,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实现服 务创新,为旅客货主提供最大方便和优质服务,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铁路 运输服务的需求。
5.在运输经营上。稳步提高铁路运量,实现市场份额最大化,更好地 发挥铁路在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作用。以坚持铁路公益性特征为前 提,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目前政企不分的体制下,努力实现运输经 营零亏损。
投入不足。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发展颇 不平衡。“一五”至“四五”期间,铁路建设发展较快,铁路建设投 资占全国基建投资比重平均10%左右,每年平均修建新线1000公里左 右。可从“五五”到“七五”,铁路建设投资比重逐年下降,平均为 6.7%,每年建设新线平均不到500公里,1991年只有197.5公里。从新 中国成立到1991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40倍,铁路完成客货周转 量增长近43倍,而铁路营业里程仅增长1.4倍。
6.在职工生活上。随着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不断增加职工 收入,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满足职工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全面 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和质量。
A
3
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之一
A
4
1975年,邓小平同志力挽狂澜,在全面整顿中把突破口选择 在铁路,提出在国民经济中“当前的薄弱环节是铁路”的正确论断。
最近,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听取铁路工作汇报时强调指出,加快铁 路发展,建设先进、发达完善的铁路网,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必然要求。
铁道部新一届领导班子全面分析了铁路现状与面临的主要矛盾, 提出了实现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其中头号重点任务就是建 设发达的铁路网。
它昭示着从现在起,中国铁路将以18年的拼搏,到2020年 基本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运输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铁路跨越式发展,主要是指: 1.运输能力的快速扩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铁路建 设,在较短时间内解决铁路运输能力不适应的问题,早日使铁路 运输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技术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先进的技 术资源,加快技术创新,在较短时间内,使我国铁路主要技术装 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在技术装备上。以客运高速、快速和货运快捷、重载为重点,使我 国铁路机车车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适应我国铁路运输的特点,使我 国铁路线桥隧涵、通信信号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信息网络技 术,实现铁路信息化。
3.在管理体制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铁路改革的要求,实现主 辅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政企分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要求的铁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二、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
A
1
跨越式发展主要含义
1.以较短的时间、较少的环节和较少的代价,实现与发达 国家原来走过的发展历程相同的目标。也就是在每个发展阶段都 是快速前进,最终赶上发达国家水平。
2.在发展过程中,跳过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而我们不必再 重复的一些过程。也就是充分运用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形 成后发优势,最终赶上发达国家水平。
A
6
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制约经济的“瓶颈”状况 极为关注。从1992年起,国家给予一系列政策支 持,建立了铁路建设基金,明确了合资建路的方针, 批准了实行新路新价、优质优价等优惠政策,为铁路 建设提供了较稳定的资金来源。
铁道部抓住这一机遇,近十年来,经过“八五” 后三年“强攻京九、兰新,速战侯月、宝中,再取华 东、西南,配套完善大秦”,经过1998年至20 02年跨世纪铁路建设“决战西南,强攻煤运,建设 高速,扩展路网,突破七万”,铁路建设速度加快, 路网规模扩大,能力持续提高,结构有所改善。
至200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2 万公里,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其中,复线里程 为2.4万公里,电气化里程为1.8万公里,提速 线路里程为1.3万公里。除西藏自治区外,铁路网 已覆盖我国大陆各省区,铁路运能紧张状况有所缓。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 到铁路发展上的差距和问题。铁路运输生产力仍然不足,不适应全社 会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这个主要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主要表 现在:
以上述两个重点为主线,推动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加快发展, 早日实现中国铁路的现代化。
A
2
实现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六个重点目标
1.在运输能力上。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有一个较大发展,路网结构 更加合理,建成京沪高速铁路,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主要通道能 力紧张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形成覆盖全国的快速客运网络和大能力货 运网络,运输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8年过去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铁路建设速度 加快,铁路运输严重滞后的状况有所缓解。但同社会日益增长的运输 需求比,同高速公路、民航等行业的发展势头比,中国铁路仍是国民 经济中的薄弱环节。
28年时间,中国共产党人曾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 新中国。但28年时间,铁路作为“薄弱环节”的帽子没能摘去, “先行官”的使命没到位,限制型运输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 一现状始终像鞭子一样在警策全路职工奋发图强。
这是历史与时代赋予全路职工的庄严使命!
A
5
中国铁路长期滞后,制约经济,“先行官”不先行,追根溯源,在 于先天不足与投入不足。
先天不足。1881年,中国筹资建起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 庄9公里运煤铁路,起步比英国晚了56年,比印度也晚28年。到新中国 成立前夕,68年间共修建铁路21810公里,每年约320公里。旧中国铁 路不仅数量少、分布畸形、设备简陋,而且90%由外国资本控制,管 理分割,运输不畅。1949年全国铁路客运量仅1亿人次,货运量才 5000多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