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定义: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为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现代定义:城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园林植物,以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以及园林学特性为基础,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律和艺术法则,组合建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或景点,以实现特定的生态、美化效果与实用功能价值的技艺。
传统和现代定义比较:功能:传统观赏为主,现代观赏,生态,实用依据:传统艺术,现代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效果:传统是突出植物本身,现代是综合组景规模:传统小,现代是大与小二、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1、建筑为主,植物为辅2、植物种类相对单调3、植物造景私有性强4、强调观赏艺术性,生态实用性差5、强调寓意,宜静观、细赏.植物造景设计是城市园林建设的主要任务;植物造景代表了当今国内外园林发展的方向。
三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发展趋势1、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2、增强城市植物多样性3、增强园林植物配置的综合功能 4、重视园林植物配置的科技含量 5、强化园林植物配置树种的选择与应用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一、色彩美(一)色彩的一般属性:1.色调; 2.光度; 3.纯度(二) 色彩的观赏效应1、轻重感2、冷暖感3、动静感4、空间感5、疲劳感 6、情绪感(三)叶色美:(1)基本色:绿色(2)特殊色:除绿色以外而出现的其它叶色。
(四)花色美:含花色三大主色,单色花与复色花(五)果色:红色:栒子、石榴、火棘、冬青、构骨、南天竹、日本珊瑚、观赏辣椒、冬珊瑚、无花果等;黄色:金柑、构桔、柚、银杏、木瓜、沙棘等;黑色:女贞、刺楸。
(六)枝干色:普通色:褐色。
特殊色:二、形态美:1、园林植物的株形美2、花形3、叶形4、质地三、芳香美:特点:(1)不受视线限制(2)康体保健功能(3) 丰富气氛四、风韵美。
风韵美的来源:(1)花名的谐音(2)花卉形象园林植物造景的功能一生态功能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毒气体 3、阻止烟尘4、削弱噪音5、生态防护二美化功能1、联系城市建筑与空间2、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3、体现城市风格和特色4、装饰生活三实用功能:遮荫、避雨、遮光、安全、遮丑、食用、医疗四情感功能:植物-----人最愿意接触的伙伴五商业功能:“黄金有价,花无价”直接价值(花卉贸易、产业发展)间接价值(生态、社会价值的转化)六康体功能;七科教功能:寓乐于教,植物园、森林公园及各种展览设施等。
一、植物群落:在特定环境或空间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类有规律的有机组合,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与营养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植物群体单元。
二、植物种群:一定条件下,环境或群落中某个种的全部个体群的总和(总称)。
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园林植物群落类型:一、根据群落形成原因划分(一)自然植物群落。
在长期的历史发育过程中,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自然形成的植物群落,如原始森林。
自然植物群落为自然重要组成部分,受人为因素干扰少。
(二)人工植物群落。
按人为意愿,将同种或不同种植物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植物群落。
如城市园林中的树丛、绿篱、花坛等。
人工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发展方向与最终结果均受人为因素所控制。
二、根据植物种类组成划分(一)单纯植物群落。
完全由一种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
(二)混交植物群落。
由2种或2种以上的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
三、根据景观外貌划分(一)稳定植物群落。
完全由常绿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
(二)不稳定植物群落。
完全由落叶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
(三)半稳定植物群落。
由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共同组成的植物群落。
四、根据生态环境类型划分(一)热带植物群落1.雨林景观植物群落2.季雨林景观—3.稀树草原景观群落(二)亚热带植物群落(三)温带植物群落1.落叶阔叶林景观群落2.针叶林景观群落3.温带草原景观群落(四)草甸景观群落(五)沼泽景观群落(六)水生植物群落(七)干荒漠景观群落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一.水平分布二、垂直分布: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变化而出现的空间更替现象。
影响的主导因素--热量园林植物造景的美学原理:一)色彩美原理(二)形式美原理1、对比与调和2、节奏与韵律3、统一与变化4、比例与尺度5、均衡与稳定6、主与从园林树木的配置一、孤植(一)主题:个体美(二)功能:主景、背景、遮荫(三)条件:体量巨大,色彩艳丽,轮廓线富于变化,生长快,姿态优美,寿命长,开花配果茂盛,阳性树种二、对植:凡是乔灌木以相互呼应的形式布置在构图轴线两侧的配置。
(一)作用:配景(夹景)、遮荫、美化装饰;(二)对植形式A.两株对植1.对称种植:庄严、严肃2.非对称种植:生动、活泼B.多株对植-----列植三、丛植:由2---15株园林树木紧密成丛的一种配置形式,形成一个独立的观赏单元。
作用:主景、背景、遮荫与防护等。
四、群植:由多种乔灌木混合栽植成群的一种配置方式。
(一)规模:株数20---70株,面积以1亩内;(二)表现内容:群体美,即层次、外形轮廓、色彩与季相变化等;(三)搭配方式:1.平面搭配:林缘线---树丛、树群、树林边缘上树冠在水平上投影的连线。
林缘线曲折变化--组织空间和风景透视线,增加景深,丰富水平面层次 2.立面搭配:林冠线--树丛、树群或树林空间立面构图的轮廓线,可增强空间的韵律与节奏感。
通常分为:乔木层、亚乔木层、灌木层和地被植物层四层。
加强林冠线起伏的途径:●乔木层:位于群落的中央,常用阳性常绿乔木树种起背景烘托作用。
●亚乔木层:一般选花、叶观赏价值较好的种类。
●灌木层:配置在树群边缘,接近游人的地方,常为观花的花灌木。
●地被层:选耐荫的,自播能力强的一、二年生花卉或宿根花卉。
六、林植:由一种或多种园林树木在较大范围内栽植成林的一种配置方式。
一般株数在100株,面积1亩以上。
类型:按树种组成分:单纯树林与混交树林;按郁闭度大小分:1.疏林(郁闭度在0.6以下)a 草地疏林b 花地疏林c 疏林广场 2.密林(郁闭度在0.7~1.0)园林草花的配置一、花坛概念:在具有一定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观赏植物,以构成一幅精美图案或华丽色彩的花卉布置应用方式。
(一)表现主题:图案与色彩(二)类型:1.独立花坛:在园林中,以一个独立整体单元存在,长轴:短轴小于3:1,用于公园、小游园、林荫道、广场中央、交叉路口等处,形状多样,游人不能入内。
根据表现主题与材料,独立花坛分为:(1)花丛花坛:又叫盛花花坛,包括各种立体活动花坛。
表现主题:花卉本身华丽的色彩美(2)模纹花坛:又叫镶嵌花坛、毛毯花坛、毛毡花坛、图案花坛。
表现主题:美丽的图案纹样,幽雅、文静。
(3)混合花坛:是花丛花坛与模纹花坛的混合,兼有华丽的色彩与精美的图案,又较集栽花坛,也包括以孤植树木为主的花坛。
2.花坛群:由许多个独立花坛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
特点:(1)整体外形轮廓为对称的,有明显中轴线,通常长:宽小于3:1;(2)构图中心:独立花坛、水池、喷泉、山石、雕塑、小品、建筑等;(3)内部设施有铺装道路、座椅、花架等;花坛设计建造注意事项1.花坛布置应从属于环境空间:在自然式布局中不宜使用花坛。
2.花坛的大小、造型与色彩等应与环境(地形、地势、建筑)协调,平面应简洁,边缘装饰要朴实;3.应根据花坛类型与表现主题合理选用植物;4.花坛内色彩与图案需精心设计:注意有主有次,色彩的调和,形状的协调。
5.施工要点(1)花坛砌边(2)土壤(3)放线(4)栽种(5)管理二、花境:以多年生花卉,包括多年生球根、宿根花卉和灌木为主构成的带状观赏地段。
一)表现主题:植物群落自然的群体美(二)类型:单面观赏花镜与双面观赏花镜三、花台:在一高的(40~100厘米)空心台座中填土,然后栽种观赏植物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主题:形体、花色、芳香、花台造型特点:排水好视距缩近四、花池:种植床与地面高度接近,乱石砌边,内植花草、山石,古典园林常见。
五、花丛:不砌边,自然式布置,多用宿根花卉以及自播力强的一、二年生草花,置于草地、路边、树林旁等,大小、疏密、断续变化。
道路和广场的植物造景:城市道路的植物造景。
园林道路的植物造景。
城市广场的植物造景城市道路的植物造景概念:指街道两侧、中心环岛和立交桥四周、人行道、分车带、街头绿地等形式的植物种植设计,以创造出优美的街道景观,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休息的场地,在夏季为街道提供遮荫。
一、城市道路植物造景的原则(一)保障行车、行人安全(二)妥善处理植物景观与道路设施的关系(三)行道树的选择与应用原则:视距三角形:当纵横两条道路呈平面交叉时,两个方向的停车视距构成一个三角形;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视距三角形内的植物高度也应低于0.7 m,以保证视线通透。
二、城市道路分类与绿地类型1、城市道路分类: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以及支路4类;2.道路绿地组成。
城市道路绿地指红线之间的绿化用地,包括人行道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等。
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式等,相应道路绿地断面也出现了一板二带、二板三带、三板四带以及四板五带式。
行道树种植方式:在一个城市中,行道树的种植代表着城市的整体形象,不同的地区与环境中树种的选择与种植方式不同。
但一般而言,行道树的种植主要有树池式与树带式两种。
二、园林道路的植物造景设计:1、园林主路2、园林支路和小路(1)山径(2)林径(3)竹径(4)花径(5)草径三、城市广场的植物造景1、广场的植物造景(1)规则式种植(2)集团式种植(3)自然式种植(4)广场草坪(5)广场花坛、花池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造景(一)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原则:1、生态性原则2、美观性原则3、功能性原则4、文化性原则5、人性化原则二、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和各类绿地的布置(一)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用建筑所属绿地,道路绿地。
建筑的植物配置一、植物与建筑的景观关系•建筑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完美的建筑景观离不开周围自然环境的相协调,尤其是植物;•园林植物与建筑的关系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配置得当能产生丰富的景观,二者相得益彰。
(一)、植物对建筑的影响 1.强调建筑主题 2.协调建筑与周围的环境 3、丰富建筑立面构图 4、赋予建筑时空感 5、完善建筑功能(二)、建筑对植物的作用•1、为植物生长创造小气候•由于建筑的朝向、围合程度,从而产生局部的光照、温度及通风等的自然因子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建筑小环境。
?2、为植物景观提供一定的背景建筑物的立面本身具有一定的色彩、体量、质感等硬质景观要素,这与植物的软质曲线特点差别较大,通常建筑的颜色以淡色居多,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背景,从而可以衬托出各种乔灌木的花色、叶色、枝干色等。
三屋顶花园设计屋顶花园: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上进行的绿化装饰及造园活动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