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外交的特点

中国经济外交的特点

浅谈中国经济外交的特点
————————————————————————————————作者:————————————————————————————————日期:
2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论文名称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及政治主张年级 2012级
学院农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周嘉
完成时间 2014-3-15
成绩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及政治主张
内容摘要:海洋不仅是经济大动脉,也是最方便快捷的军事交通线和最广阔的战略机动空间。

谁能控制海洋,谁就掌握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权力。

走向海洋是所有强国相同的战略选择和道路,是人类未来的出路。

当今各沿海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海洋的战略地位及其重大价值。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有18000多公里海岸线,6500多个沿海岛屿,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200多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

近几年以来,中国在沿海地区承受了来自境外的外交和军事上的压力,包括黄海东海、台海和南海四个方向,有专家概括为“四海”危机。

关键词:海洋争端,海洋权益,解决机制,策略。

海洋是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大量食物、矿物、能源都取之于海。

”赵国钧说,海上运输是对外贸易的主渠道,而外贸是支持我们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海洋也是我国发挥大国作用的重要平台。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此过程中,我们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亟待我们解决。

而我国的法律制度缺陷,海洋局势力量薄弱等缺陷严重阻碍了我国海洋权益的实现,同时我国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21世纪海洋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挑战。

但是从90年代开始,特别是本世纪初,海上争端不断地上升。

尤其是在南海,我们和菲律宾、越南摩擦不断,总是成为头号新闻。

去年,在东海也发生了中日撞船事件,中日关系一度出现严重倒退。

此外,一些国际舆论大肆炒作,还有很多大国企图插手介入。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及产生原因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所属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左右。

但是,在这些海域内,不少区域和海上邻国存在矛盾和争议,我国的海洋权益正受到严峻的挑战。

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条。

第一,世界经济危机,能源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海洋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相
互之间很难做出让步、妥协。

第二,美国重返东亚,战略关注点转向亚太和所谓的海上安全。

第三,有些人别有用心地渲染中国解决领土海洋权益政策的政策“变了”,趋向强硬,准备用武力解决海上争端,所以在地区内的中国威胁论再次上头。

第三,中国快速发展崛起,也使一些与我有争议的国家担心也许有朝一日,中国会靠实力甚至武力解决问题,企图在中国还没有强大到那样程度的时候来扩大它在争议区的利益。

第四,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原则,各国都引
用其中有利于自己的,形成了非常复杂的情况[1]。

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
(一)黄海,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

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因此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韩国去年开始在远离朝鲜半岛西部海岸大陆架勘探石油,勘探地点越过两国等距线50千米。

可以看出韩国在与中国争夺海洋资源咄咄逼人的态势。

在大陆架划分问题上,韩国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它在处理与日本的海底底土时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而在处理与中国的海底底土问题时就“忘记”了这一原则。

此外,在领海划分上我国与朝鲜以124°10′6″E为领海分界线,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船只一出海就是朝鲜水域,虽然两国确定在123°59′E至124°26′E间两国一切船舶可自由航行,但这毕竟是一个被动的权宜之计。

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1977年6月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在北黄海,中国一侧岸线长度为688公里,朝鲜一侧仅为414公里,其比例为1∶0.6,且黄海沉积物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大陆,按中间线法划分显然有失公平[2]。

(二)东海,总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它是中、日、韩三国陆地领土环绕的一个半封闭的海域。

东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韩国和日本都提出以等距离原则为根据提出对东海大陆架进行划分,而我国坚持自然延伸原则和公平原则,双方(三方)有极大分歧。

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中国有16万平方公里、韩国与中国有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这其中以我国与日本的争端最为激烈,日本故意忽视冲绳海沟单方面宣称与我国是共大陆架国家,妄图争夺我大陆架。

近年又因中国在东海的正常开采活动制造事端,进而提出在日中等距线两侧共同开发的方案,企图使等距线划分事实化[3]。

日本无理指责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在该海域从事海洋科学考察活动为侵犯其管辖海域。

此外,我国在东海作
业的渔船、海洋科学考察船经常遭到日本海上自卫队和海保厅舰机的无理骚扰、跟踪和监视。

(三)南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北濒中国大陆和台湾,东临菲律宾群岛,南以连接西南婆罗洲到苏门答腊的一条线为界,西南是从马来西亚到马泰边界再到越南南端和越南南部沿岸。

南海的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

岛屿大都狭小,其中最大者为东沙岛,12平方公里,其他各岛面积要小得多。

西沙最大的永兴岛
为1.85平方公里。

南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同时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因此被周边国家觊觎。

我国在南海的传统海疆线(既地图上的不连续线),是二次大战结束后,我国于1946年11 月—12月从日本手中接管西沙和南沙群岛时划定的。

1947 年我国内政部公布了南海诸岛170多个岛、礁、沙、滩的名称。

同年10月内政部还公布了“我国四至地点及其经纬度、我国与各邻国之境界线之名称与起迄地点”,同年12月内政部方域司绘制的南海诸岛位置图(1948年2 月出版)、西沙群岛图、中沙群岛图、南沙群岛图,在南海诸岛的周围明确标绘了断续国界线。

当时南海的周边的周边国家并未提出任何异议。

但是随着1982年《海洋法公约》的制定,国家管辖范围内的海域明显扩大,南沙的周围邻国纷纷觊觎南沙群岛,悍然侵占南海海域[4]。

截至目前为止,越南已占据了21个岛礁,菲律宾占了8个,马来西亚占了3个,文莱和印度尼西亚我国南海的岛礁也都提出领土要求。

三、尽快构建我国海洋战略
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周边海权角逐,中国不仅要加快发展为自身与地区和平发展“保驾护航”的强大海军,更要尽快明确“海洋战略”,其要有三:
(一)要分清轻重缓急,妥善兼顾“近海”与“远洋”。

由于中国在海洋上“远忧”(远洋、主要是非传统安全威胁)与“近虑”(近海、主要是传统安全威胁)、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兼而有之,“近虑”与传统安全威胁的解决难度远大于“远忧”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宜采取“远近兼顾、以近为主、由近及远”和“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统筹、重点应对传统安全挑战”方针,拓展远洋应服务于近海“维权”与“维稳”,并为最终合理解决近海争端争取时间、积蓄力量与锻炼队伍。

(二)是坚持“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外交谈判、经济开发、法理主张、军事斗争准备等多管齐下,与邻国增加沟通、互信、理解,与海洋强国增加交流与
协调,加强海洋非传统安全国际合作,破解周边海洋“安全困境”,强化海洋危机管理,尽量避免擦枪走火与危机失控[5]。

(三)要改进与发展“主权在我、搁臵争议、共同开发”等既有方针,对“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辅之以“有力”,稳步推进与邻国海洋权益争端的解决。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海权意识逐步增强,为维护南海主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可以预见,伴随中国海上力量建设,“中国海上威胁论”不会销声匿迹,中国所面临的海洋安全环境也将日益复杂。

四、结论
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基础和广阔的活动空间,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同时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具有重要的战略优势,是一个国家提升综合国力,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屏障。

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能否妥善的处理海洋争端、合理的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最大限度的谋求国家利益,是对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军事力量以及政治、外交策略的一次重大考验。

参考文献
[1]姜志军,罗翌.海权、海军与国家安全.环球时报,2009-12-25
[2]孙志国.中央财经大学专家孙志国:中国海权面临挑战.中国经济周刊,2010-1-5 [3]新浪读书.中国版图不是雄鸡:海疆告急,2009-6-24
[3]干焱平.刘晓玮.海洋权益与中国:海洋出版社,28-29
[4] 陈德恭.现代国际海洋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5] 赵理海:《从国际法看我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载《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