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 电解质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 电解质教学设计

电解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离子反应》教学设计[课的引入] 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能导电,如果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有差异吗?强弱如何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演示]1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①稀盐酸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氯化钠溶液④氨水⑤稀醋酸[交流与讨论]上述溶液中,①②③等三份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强于氨水和醋酸溶液。

为什么?[展示课件并讲解]HCl、NaOH、NaCl、CH3COONH4等四种物质溶解于水后发生了电离,而且是完全电离。

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

氨水中的主要溶质是一水合氨NH3•H2O,和醋酸一样,在水溶液中都只有部分发生电离。

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

电离方程式:CH3COOH NH3•H2O[板书]一、电解质强酸:H2SO4、HNO3、HCl强电解质:强碱:NaOH、KOH、Ca(OH)2、Ba(OH)2大多数盐:NaCl、Na2CO3、CaCO3、BaSO4电解质弱酸:CH3COOH、H2CO3、H3PO4、H2S弱碱:NH3 H2O、Cu(OH)2、Fe(OH)3等弱电解质: 少数盐:Pb(CH3COO)2水[演示]2展示两瓶溶液:KCl和KMnO4。

学生描述溶液中实际存在的微粒,认识到MnO4-是紫红色的。

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柠檬汁,紫红色褪去。

[引导探究]紫红色的褪去,说明MnO4-数目大大减少,因为参加了化学反应而减少。

像这样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离子反应。

[板书]二、离子反应:1.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2.实质: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少的过程。

3.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

[演示]3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碳酸钠溶液,再分别加入各2mL的氯化钙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观察与探究]2.观察现象,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教材的信息提示,写出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澄清石灰水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出现了。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氯化钙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出现了。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讲解] ①归纳书写要点,重点强调一定将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写成离子形式,其余物质(弱酸、弱碱、难溶性盐、单质、氧化物等)保留化学式;写完记得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②两个试管发生了同一个变化,即CO32- + Ca2+ == CaCO3↓离子方程式既可表示某一具体的反应,也可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观察与探究]2.②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入1-2mL氢氧化钠溶液和2-3滴酚酞,再分别滴加醋酸溶液和稀盐酸。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3.H++OH-==H2O表示哪一类酸碱中和的反应?•活动与探究4.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交流与讨论6.人的胃液里含有一定浓度的盐酸,能帮助消化。

但胃酸过多或过少都不行。

下列物质都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即减少胃液里H+的浓度)吗?A.小苏打 B.墨鱼骨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氢氧化铝 D.苛性钠7.已知Ba2+、Cu2+等重金属离子有毒。

做胃部透视时须先服用一种俗称钡餐的钡盐。

下列钡盐可作钡餐的是。

为什么?A.BaCl2 B.BaSO4 C.BaCO3请你根据桌上试剂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对你的选择进行实验论证。

写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知识拓展8.下列反应是否属于离子反应,若是,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①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②氯气有毒,多余氯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③工业上提取碘的一个重要操作是:往海带浸泡液中通入氯气§1.2 电解质(第一课时)夏爱军淮北一中一、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⒈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⒉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⒊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推理、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

⒉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电解质、电离三、教学难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四、教学过程【复习引入】知识回顾(边媒体演示边讲解):而化合物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比如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那么这种分类方法是依据什么标准的呢?哪些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哪些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呢?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有关电解质的知识。

【板书】第2节电解质【联想·质疑】师:物理学上,根据能否导电,可将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你知道生活中最熟悉的导体是哪一类物质吗?生:金属师:金属为什么能导电?导体能导电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呢?生:金属能导电,是由于金属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

师:除了金属以外,你还知道什么物质能导电呢?请问,下表物质中哪些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投影】大胆猜测:【实验演示】物质的导电性师:从实验中可以知道,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不导电,酒精、蒸馏水也不导电,而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磷酸的水溶液却能够导电,蔗糖和酒精的水溶液都不能导电。

【板书】⒈酸、碱、盐的导电性师:为什么氯化钠等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而酒精、蔗糖的水溶液却不能导电呢?【问题探究】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是什么?生:讨论、分析、归纳【板书】NaCl溶液能导电→溶液中也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阴离子Cl-和带正电的阳离子Na+师:在外加电场作用下,Cl-和Na+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展示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图片)【问题探究】物质中有阴阳离子就能导电吗?氯化钠晶体为什么不能导电呢?生: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归纳师:氯化钠晶体是由Cl-和Na+通过静电作用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展示氯化钠晶体的图片)。

晶体中的Cl-和Na+不能自由移动,所以氯化钠晶体不能导电(展示氯化钠晶体不导电的图片)师:另有实验证明,熔融的氯化钠也能导电。

(动画模拟:熔融氯化钠导电)。

熔融的氯化钠中也有能自由移动的Cl-和Na+,因此熔融的氯化钠也能导电(展示熔融氯化钠导电的图片)【质疑】氯化钠晶体中的Cl-和Na+不能自由移动,而氯化钠溶液及熔融的氯化钠中的Cl -和Na+都能自由移动,那么,氯化钠晶体在溶于水或熔化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师:氯化钠晶体溶于水时或熔化时,晶体中的Cl-和Na+之间的静电作用被破坏,从而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Cl-和Na+,我们把像氯化钠这样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展示氯化钠晶体溶解于水时电离的图片)【板书】⒉电离:酸、碱、盐等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概念探究】①能发生电离的物质是什么?②电离的条件是什么?(要通电吗?)③电离的结果是什么?生:讨论、归纳师:结合板书小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强调“电离并不需要通电,但导电必须以电离为基础”。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那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时发生电离该如何表示呢?(以氯化钠为例介绍电离方程式的写法及遵循规律)【板书】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及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

遵循质量守恒及电荷守恒。

【迁移应用】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Cl、H2SO4、HNO3、NaOH、Ba(OH)2、KOH、Na2CO3、FeCl3、(NH4)2SO4师:上述物质的电离有无共同点?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学生讨论并归纳】【板书】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知识反馈】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Al2(SO4)3=2Al+3+3SO4-2B.K2SO4=2K++S6++4O2-C.CuCl2=Cu2++2Cl-D.Na2CO3=Na++CO32-师:由上可见,酸、碱、盐等化合物的水溶液所以能导电,是因为在水溶液中,这些化合物都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

而酒精、蔗糖等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导电,说明它们的水溶液里不含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即它们在水溶液里和熔化时都不能发生电离。

依据这个标准,我们就可以将化合物分为两大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板书】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师:引导学生分析概念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辨析。

【概念探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铜能导电,铜是电解质。

硫不溶于水且在熔化时不能导电,硫是非电解质.②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氯化氢是非电解质;硫酸钡溶液不能导电,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③不是电解质的物质就一定是非电解质。

④三氧化硫溶于水时,溶液能导电,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⑤稀硫酸能导电,稀硫酸是电解质。

师:评价、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出“导电只是电解质在溶解于水后或熔化时所具有的性质,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导电的根本是发生电离,因此,本质上说,能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发生电离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电解质的电离。

【板书】一、电解质的电离师:电解质知识运用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我们的人体和日常生活中都能发现它的踪迹。

比如身体有汗的人为何接触使用着的电器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人体在大量流汗后为何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在海上遇险的人们,喝海水为何如同“饮鸠止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时时处处都离不开电解质溶液。

【资料卡】身边的化学【课后作业】自学“知识点击”,查阅“电解质与生命”相关资料,预习。

五、教学设计思路首先谈谈接触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以来的一点感受。

一是新。

理念新、教材新。

二是累。

教高一比过去教高三还累。

三是乐。

十分充实,收获很大。

本节内容是以概念教学为主的,教学的关键是如何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理解概念和运用概念。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有金属导电的知识及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的了解,通过实验,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分析氯化钠溶液能导电而氯化钠晶体不能导电的原因,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

然后通过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最后通过比较知道化合物中有的水溶液或熔化时能导电,有的在水溶液里和熔化时都不能导电,依据此标准,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是对化合物的又一种分类方法。

课后,再利用作业,使学生认识到电解质与生命、生活、生产的重要关系,了解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为下一节离子反应的学习做好铺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