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臣(维克赛尔、格鲁贝洛娃、帕瓦洛蒂)赏析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岑思莹2012301040104《弄臣》的剧本是意大利著名作家皮亚威根据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的讽刺戏剧《国王寻欢作乐》改编而成,音乐的创作则由“意大利歌剧大师”威尔第创作。
雨果的原作以描写荒淫无度的宫廷生活为主,旨在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歌剧的创作上,《弄臣》大体上忠于原作,主要还是揭露君主王朝统治下的荒淫无道的生活。
与传统意大利歌剧相比,它不仅在剧本上脱离了剧情简单、人物面谱化的窠臼,而且在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大胆突破。
此外,它还通过增加剧中的主要角色,丰富了歌剧的表演效果,使歌剧有了更大的发展想象空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建筑文化伴随着频繁的政权更替和文艺思潮的演进,加上舶来文化的影响,意大利的建筑呈现出丰富多变的风格和别样的独特风韵。
各种流派在这里汇聚、交替、融合,为意大利的建筑历史打上不可磨灭的印记。
a.拜占庭式建筑(Byzantine Architecture)“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
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
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
b.罗马式建筑(Roman architecture)罗马式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特征是线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敦实,部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
c.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d.巴洛克式建筑(Baroque Architecture)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歌剧情节第一幕第一场:宫中别殿曼都瓦公爵在自己的寝宫举行舞会。
公爵心中虽然想着在教堂见到的神秘美女(吉尔达),但他却开始追求西布兰诺伯爵夫人。
事实上公爵跟不少朝臣的妻子都有染;他们更绿帽戴上头,弄臣因此嘲笑与会的贵族,并担心自己的夫人被侮辱,建议公爵将他们投入监狱或处死,以免扫兴。
与会贵族都将仇恨发泄到弄臣身上,蒙特罗内伯爵更因女儿曾被公爵侮辱,而诅咒了弄臣。
第二场:街上弄臣对蒙特罗伯爵的诅咒耿耿于怀,但弄臣却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名叫斯巴拉夫奇勒的职业杀手,斯巴拉夫奇勒问弄臣有什么可以帮忙,希望招来生意。
弄臣暗忖两人有所共通:他挥剑砍杀,自己出口伤人。
弄臣开启墙上暗门,回家见女儿吉尔达,弄臣看过女儿吉尔达便离去。
他一直不让公爵或城中人看见吉尔达;而吉尔达对父亲的职业也一无所知。
由于父亲一直阻止她公开露面,除了教堂,她从未踏足过任何地方。
弄臣离去后不久,公爵假扮学生闯入弄臣家中,公爵的朝臣亦跟随。
公爵偷听到吉尔达跟保母乔凡娜对话,听到吉尔达说她在教堂邂逅一位男子,那男子要是家贫的话,自己会更喜欢他。
她因为瞒着父亲,所以心感不安。
吉尔达表白之际,大喜过望的公爵上前对吉尔达表明心迹。
吉尔达起初还有些抗拒,但最终被公爵打动。
吉尔达查问公爵的名字时,公爵犹豫地说他名叫“古亚尔提耶·马尔德”。
此时,外面忽然有声响;吉尔达担心是父亲折返,就送走公爵。
公爵临走前,两人还山盟海誓。
众人前往公爵寝宫时却遇着弄臣,便哄骗他说是掳获西布兰诺伯爵夫人。
当弄臣回家发现女儿不见了,方知上当受骗。
第二幕曼都瓦公爵宫场景:公爵宫中公爵被众朝臣告知他们已经把弄臣的“情妇”掳入宫中,但公爵从这群人口中之描述猜想到被掳的是吉尔达。
既然心上人身处宫中,公爵就急急跑去相会,口里嚷着什么最终吉尔达会知道真相,他甘愿为伊人放弃财富权位,因为这是他初次认真地爱云云。
公爵雀跃的表现,起初令众人莫名其妙;但在此时,朝臣们却开始嘲笑弄臣;弄臣此时来到公爵寝宫,寻找女儿。
他故作冷淡,深怕吉尔达落入公爵手上。
此时吉尔达自公爵卧室冲出,并叫弄臣把所有人支出。
不得要领后,弄臣终于说出自己在寻找亲女;众人大为诧异。
吉尔达慌忙闯入,哀求父亲请众人离开,并流露出得知父亲职业后之羞愧心情。
弄臣决定向公爵报复,及发誓要为女儿报仇,杀死公爵,但吉尔达却替公爵求情。
第三幕场景:旅馆外的街上弄臣安排公爵到斯巴拉夫奇勒经营的旅馆作客,并领吉尔达到该旅馆外,目睹公爵和妹妹玛达蕾娜寻欢作乐;著名咏叹调《女子皆善变》响起,刻画女人不贞、无常的本性。
弄臣要求斯巴拉夫奇勒刺杀公爵;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弄臣答应事成之后给他20个金币作酬劳。
为了金钱,斯巴拉夫奇勒也乐意效劳。
弄臣劝女儿死心,并令她穿着男装,逃往维罗纳,期望稍后跟她会合。
暴风雨将至,公爵决定留宿,斯巴拉夫奇勒安排他于下层的寝室休息,然而,弄臣与斯巴拉夫奇勒达成交易后离去。
尽管公爵风流成性,吉尔达仍然爱他。
女扮男装的她偷听到刺客兄妹之间的对话:玛达蕾娜哀求哥哥放过公爵。
斯巴拉夫奇勒答应妹妹,如果半夜以前能找到替死鬼,就饶了公爵一命。
斯巴拉夫奇勒亦在此时,杀死午夜前敲门的第一人顶替公爵。
吉尔达决定牺牲自己;她走进旅馆便马上遭到毒手,被斯巴拉夫奇勒刺伤,伤重倒地,昏迷不醒。
弄臣带着钱回来,收到一个藏着尸体的麻袋,欣喜若狂。
他准备把绑着石块的麻袋一起丢进河的时候,却听见公爵唱着哀伤的咏叹调。
弄臣大惑不解,打开麻袋一看,惊见里面躺着自己奄奄一息的亲女儿,登时伤心欲绝。
吉尔达回光返照之际,表示自己乐意为爱人牺牲。
吉尔达咽气一刻,弄臣惊叫:“那老头的诅咒已灵验!”这刻,诅咒在主仆二人身上皆应验了。
3、音乐旋律歌剧《弄臣》中的旋律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广为传唱,其中著名的唱段有:公爵咏叹调:《这位还是那位》弄臣咏叹调:《我们是平等的》吉尔达咏叹调:《可爱的名字》弄臣咏叹调:《众朝臣,那可恶的脸容》公爵咏叹调:《女子皆善变》《弄臣》三幕四重唱:《美丽的爱之女》在音乐创作上,威尔第开创了一个时代。
歌剧发展到19世纪,人声的音域、音色及表现功能有了广阔的天地,声音的运用更趋于科学化,使得各种音色能够在歌剧表演中充分地发挥其特点,从而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歌剧艺术的感染力。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威尔第在创作《弄臣》的时候,突破了以往作曲家不能随意用自己选定的音色来创造角色的限制,在该剧的角色安排上大大扩充了主要角色的数量。
同时,还扩大运用了各种声音类型,不再仅仅局限于常用的男高、女高声部,而且较多使用了男中、男低及女低声部,并能让各种中间的音色协调、糅合起来,既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
而在节奏的运用方面,作曲家也是根据每个角色的主要情感和性格特征来精心安排,采用了多种律动规律和起伏形态不同的节奏。
如剧中为公爵所设计的音乐,其主要唱段的节奏形态均为3/4、6/8或3/8拍。
由于这种节奏本身的律动感很强,具有鲜明的舞蹈性,花哨跳跃、激动、活泼,所以恰合公爵轻浮放荡的性格特征,使这一角色形象显得更加生动、鲜活。
与此同时,威尔第也把意大利丰富的民间歌曲、舞曲的因素以及其他地区(像西班牙、法国)音乐的特点,带进自己的歌剧创作里,这样就使作曲家执着的追求优美流畅的旋律,注重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咏叹,以及用歌剧概括人性,直面人生的沧桑与欢欣,来揭示社会内涵的本意,得以更充分地表达,也能让观众更易接受。
在歌剧的音乐创作完成后,观其效果,不论是在准确的把握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塑造人物形象,还是在渲染舞台气氛上,都充满了独树一帜的风格。
此外,《弄臣》还大量运用咏叹调和喧叙调的相互配合来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
以这种手法使各场、各幕成为了更为有机统一的整体。
而剧中恰到好处的重唱应用,使得主要人物的情感矛盾与冲突达到一种无法遏制的跌宕或纠葛的时刻。
其中最出名的,便要数在歌剧中的四重唱了。
它发生在郊外的一个小房子的内外。
在那里,伯爵和刺客妹妹,弄臣和他的女儿,四个人的四重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协调,充分的表达了人物的情感纠葛及其中的矛盾冲突。
4、舞台设计此版歌剧充分运用了舞台灯光,营造出意大利宫廷氛围。
激活了舞台的空间感和时间感。
使人不自觉地融入到歌剧的剧情中,最大限度上的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艺术空间。
5、演唱和表演技术公爵由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扮演。
帕瓦罗蒂体态较胖,虽然不能展现公爵的英俊潇洒,但是演出了公爵的风流放荡。
而且他的声音洪亮华丽,很符合人物特点。
特别是《善变的女人》,声音高亢激昂,甜美而又暴烈,透露出他对爱情的朝三暮四。
女主角则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格鲁贝洛娃扮演。
格鲁贝洛娃长相甜美,虽非绝色,但是扮相清纯,符合吉尔达天真善良的特点。
她的嗓音非常动听,嗓音既轻巧灵活而又清畅宽厚,具有一般花腔女高音少有的爆破力;细腻的高音时又能委婉动人,获得常人难以达到的纤细高音,难得的是纤细却又不失方向感,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