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越溪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单位: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4月编制人员:梅耀林、余娟、王剑、华娟、卢春霞、小钊第一部分背景一、区域(一)、市1、基本情况和特点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部,辖沧浪、平江、金阊、虎丘、吴中、相城、工业园区、新区8区和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5个县级市,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
历史悠久,既是全国重要的鱼米之乡和文化重地,也是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
改革开放后,经济焕发了新的生机。
在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成为“南模式”的重要代表。
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心逐渐向北推移,以浦东开发为龙头,长江三角洲取代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
凭借其紧邻的区位优势,以大规模引进外资为契机,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时期。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工业园和新区为代表的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国外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2、面临新的机遇①、行政区划调整扩大了发展空间②、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了WTO:世界特别是东亚新一轮高技术转移③、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且良好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到了一定的高度,需要新的突破⑤、区域交通物流条件的变化带来新的机遇⑥、周边大城市城市战略的调整3、发展趋势的判断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这样的前提下,西部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的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并且是直接与经济产业的发展相关的。
高新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的风险也在加大,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急需加强。
环太湖的旅游、休闲业将有大的发展,是否主要集中在或先行在大发展,将有赖于在市场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品牌策划与宣传诸多方面的实际行动。
的发展与的发展关系密切,但不是依赖的发展,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错位发展,加强协作,如果把地和国际市场做大,将另有一番天地。
4、发展构想目前的城市定位主要有: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和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先导。
在快速发展的态势下,需要对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新的城市功能考虑为:①、我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用地之一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科学技术中心和高等级服务中心之一③、有创新精神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二)、西部次区域1、概况西部次区域是指市区京杭运河以西的沿太湖地区,由新区和望亭、通安、光福、东山、西山、镇湖、东渚、浒墅关、太湖度假区、胥口、木渎、横塘、越溪等地组成,面积约为700多平方公里。
在此区域中,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区)、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湖旅游度假区和浒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
西部次区域西依太湖,北邻京沪铁路和312国道,209省道穿越全区与城市道路福路相接,兴建中的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北连京沪高速公路,西接嘉杭高速公路和205省道,将大大缩短该区域与、、等地的时间距离。
西部次区域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区山水相间,自然条件优越,具备形成山水城市的特质。
2、发展目标和方向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WTO的国外大背景,顺应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的要求,依托西部次区域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在未来五十年,把西部次区域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观光、国际科研中心、大型会展中心和高品质居住为主导的,融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科技、文化、生态、高效的现代化新城区。
3、功能定位市未来中心城市城区结构拓展的战略要地,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研发中心,市集生产、研发、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生产、研发规划用地,旅游度假规划用地,休闲居住中心和重要的信息、文化中心。
全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用地之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成功区域,以江南水乡和太湖风光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4、空间布局结构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服务、高级生产服务、特色都市工业、房地产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主导,主要承担起生产、居住、旅游休闲和技术信息服务四大功能。
根据空间分工的不同,西部次区域可以分为四大主导功能区,分别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区,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房地产业为主导的太湖组团,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综合发展的浒望组团,以旅游观光、休闲服务为主的太湖旅游城。
(三)、吴中经济开发区1、概况吴中区是市南部分区,是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吴中区的经济外向度在整个省处于较高水平,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国贸易、金融、房地产以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未来全区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
在招商引资和体制改革方面,力度不断加大,全区利用外资呈现出项目多、质量高和产业关联度大、聚集效应强的特点。
位于吴中区的吴中经济开发区新兴主导产业快速成长,工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九五”期间对公有制企业改制的力度不断加大,以个体、私营、股份制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逐步取代公有制经济成玫闹魈澹蟠蠹せ盍司玫幕盍颓绷Α9ひ灯笠迪忠研纬梢苑凹跋宋破贰⒎闹⒌缙岛推鞑闹圃煲滴鞯疾担曰缫惶寤⒁揭┖途富ぁ⑿滦徒ú牡任碌闹е档墓ひ迪低常晌窬玫闹鞯疾棵拧?br> 2、旺山工业园吴中区旺山工业园北靠石湖景区,东接吴中经济开发区东区,南临吴江市,西近太湖,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规划围东依市规划干道友新路、西至横泾旺河,北起越湖路,与上方山石湖风景区以及国际教育园区为邻,南临太湖。
该园区是吴中经济开发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区向西南方向空间拓展的新发展区,在功能定位方面规划为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生活设施、社会服务设施想配套,具有高品质环境,具有现代化城市气息的综合片区。
该园区总用地12.36平方公里(含越溪建成区)。
工业园周边道路四通八达,绕城高速路的主要通过木东路和震桃的两处立交与该区联系。
其余的主干道有友新路、石湖路、、越湖路等,集装箱运输可直达工业园。
除发达的陆路交通外,东面长桥越溪境有一条南北向六级航道“越来溪”,成为主要的水上通道。
吴中区旺山工业园所在各镇经济发达,有着较强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开发前景。
二、项目(一)、概况吴中区作为市城市组团之一,是市的南大门。
为加速吴中区西南部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升吴中经济开发区发展品位,塑造城市形象,为协调与国际教育园在空间和环境资源合理有序发展,对该区域进行规划设计。
本次规划用地位于吴中区城区西南,市吴中经济开发区旺山高科技工业园。
东至城市规划道路友新路南延伸段,西至龙翔路,南至市西南绕城高速路,北至越湖路,规划用地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含用地水面面积)。
(二)、外部条件1、自然要素越来溪:纵贯吴中区西南部区域,为石湖水系的一部分。
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攻打吴国开凿了这条水道,故名越来溪。
规划围的越溪镇亦因此而命名。
石湖:位于规划用地东北部,是太湖的分支湖泊。
上方山:又称楞伽山,位于规划区北部石湖景区,有吴王拜将、潮音寺等著名景观。
2、周边环境北部:石湖景区:位于规划用地东北部,是我国江南地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自然山水风景名胜地,要求规划建设应与其自然环境和风貌相协调。
国际教育园区:位于规划用地的北部,是以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为主的教育园区。
规划应考虑新区在路网与空间上与其相衔接。
东部:吴中经济开发区,主要是以无污染的一类工业为主,配有部分居住用地。
部分公共设施的建设可纳入规划的副中心考虑统设。
西部、南部:旺山高科技工业园,主要是无污染的一类工业用地。
居住、公共设施用地也在中心区统一考虑。
西南角:规划中的天鹅荡居住区,是以别墅为主的高档居住区。
区只需配套基本生活设施,高一级的设施在本次规划用地统一考虑。
3、外部交通整个规划用地由西南绕城高速路、龙翔路、越湖路及友新路南延伸段围合而成。
越湖路:现状联系吴中区及市区的主要道路。
友新路:市纵向主要的城市快速干道之一。
北通古城区,南接震泽和桃源。
龙翔路:规划在建道路,从西南绕城高速路下穿通过,到达天鹅荡居住区。
西南绕城高速路:过石湖立交继续向东达嘉杭高速公路。
建成后将有效组织和疏散城市周围过境交通、城市与外部的交通联系,加强与省、市的交通联系,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三)、部条件1、地形地势规划用地隶属南部太湖平原,地势低平,河道纵横交织,湖荡、鱼塘星罗棋布。
2、用地状况现状用地基本为:农田、鱼塘、河流、村落和越溪镇区。
其中,水面占地较多。
镇区位于规划用地的西北部。
村落集结成团散落分布。
在镇区西南部,有越城遗址被发掘,1956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地区原始文化和吴越文化的一处重要遗址。
整个规划用地的西南角现有一座220KV的变电所,规划予以保留。
3、建设状况整个镇区依溪(越来溪)而建。
镇区道路平整,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建筑质量较好,基本为两层楼房,尺度宜人,绿化良好。
但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参差交错,规划将予以调整。
4、道路状况区道路除了越湖路外,其余为镇区道路,呈三横一纵布局。
路面平整,路宽约在20米左右。
道路绿化较好。
5、环境要素规划用地除了小石湖风景区,中有越来溪由西向北横亘而过。
小石湖不仅仅是规划用地的一个景观资源,更是该区的环境调节器,与该区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第二部分理念引入“新城市主义”规划设计理念,打造越溪副中心,倡导“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重塑多样性、人性化、社区感、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新城市生活氛围。
“紧凑性原则”。
本次规划将围绕核心区分片设置居住组团,适度提高容积率和人口密度,增强土地与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促进生成有活力的社区。
“适宜步行原则”。
规划强调步行与公共交通出行,将各种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设施布局在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之,通过各种层次步行空间的设计,营造合理的车流与人行分离的步行系统,形成东西贯通、南北相连的步行系统。
“功能复合原则”。
规划在中心区以公交站点为中心步行距离为半径的围,布置商业、办公、文化、娱乐、服务、绿地等多种功能,物质空间的融合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产生丰富多彩的中心区空间景观,并以这种多样性增强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充分重视环境的原则”。
充分利用石湖景区及周边的景观环境,将优美的自然环境有机的组织到城市空间,突出城市与自然的融合,整体提升城市新区的环境质量,构筑高品质的新城市空间。
一、功能定位1、城市发展要求是“古城居中,东园西区,南景北廊”的城市形态。
整个城市采用“组团式”布局,多中心结构。
以中心城区为中心,每个分区形成一个中心。
吴中区作为市南部分区,也在寻找着自己新的发展方向。
原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吴中分区用地已基本用完(包括划拨),已无法适应新的开发需要,再向南就将到达吴江市边界,因此,吴中分区的扩展有可能向东、向西。
随着市西部次区域发展力度加大,吴中区也加快了向西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速西南部的城市化发展。
2、区域辐射围吴中区西南部是吴中分区重要的扩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