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电影大片一览表
东成西就2011
2011.11.24
本片带着老港式一贯的嬉闹与跳脱。一段港漫风格的动画过场,把小人物追求正义的愿望套上八部众天神的印度传说,但最后又回归到一个爱情轮回的故事。总体似乎凌乱,但并不是问题,当年的《东成西就》同样没有什么真正的故事主线,一样是说到哪里算哪里,“真心人”设定完全算强加进来。但十八年前的明星阵容和无所顾忌毕竟在历史里闪光。新版中没法复制气场,但保留了大量内地明星做不到的自嘲。钟镇涛毫无顾忌地拿自己的过气、生意失败、妻子烧钱这样的八卦开涮,莫文蔚尽管完全转型到清新干爽代言世界,开场的造型还是很惊悚。房祖名玩了一堆经典造型后,还一把火烧到了自己老爹身上。当然有些角色身上耍出的冷感,尺度还是把握欠佳了。
大武生
2011.9.9
《大武生》是一部“年轻人拍,年轻人演,年轻人看的电影”。这句话很好地总结了《大武生》这部电影的操作思路,如果这部电影能够按照这个既定思路,基本不走样地执行,《大武生》这部电影或许会给2011年中国电影带来一次改变,但可惜的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后这部电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们能从最后的电影中看到,这个典型的好莱坞叙事构架在执行过程中,被导演高晓松夹带了很多私货,导致了《大武生》这部电影变成了一个好莱坞英雄冒险故事和一个中国文艺青年自虐心路历程的怪异混合体,电影中的许多拧巴之处,基本都来自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之间所发生的冲突。两种叙事体系并无对错高下之分,但如何将它们融合为一,则是非常考验导演的难题。对于《大武生》这部电影来说,片中京剧、上海滩和时尚青春元素之间不协调的混搭效果,处处体现出了这种拧巴。作为一部“年轻人拍”的电影,我们一般理解为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风格应该是新锐的,具体到商业类型片,应该是好莱坞的“无缝叙事”风格。《大武生》是一部主打“年轻人演”的电影,在演员的选择上我们也能看出强烈的动机。韩庚和吴尊作为当红的青春偶像,他们对于这部电影的市场表现无疑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以至于上映后被称为是“粉丝电影”。作为一部“给年轻人看”的电影,如果能够在叙事上流畅合格,演员不露怯,整体制作精良,就足够让很多年轻观众享受到娱乐了。只是因为之前提到的诸多环节上的失误和减分,让这样一部本来给所有年轻观众看的电影,变成了一部纯粹的“粉丝电影”。对于《大武生》这样一部整体制作上还算用心,营销到位的电影来说,最后沦落为“粉丝电影”实在是有些窝囊。
铁甲钢拳
2011.11.8
俗,是一个常被用以描述老套、俗气等电影桥段的字。上世纪八十年代,斯皮尔伯格以小孩和外星人相互护持的励志影片《ET》立足于励志俗片的桥头;近二十年后,由斯导监制的《铁甲钢拳》则犹如回顾人生般地向自己致敬,“俗不可耐”的情节让人发指。可惜,俗不能成为尔等口诛笔伐的缘由。《铁甲钢拳》将流行时尚融合于观众对科幻片,便大有看头。父亲给儿子树立榜样,重新得到儿子的理解,父子关系由坏转好,这在资深影迷看来都是俗字所在。但回归到大众,相信仍然可以打动不少人。因此俗并非本片的缺点,不过是斯皮尔伯格作为监制为本片烙下的印记。
龙门飞甲
2011.12.15
毕竟是徐克赖以成名的武侠片套路,而且本就是个天马行空的导演,有了3D撑腰,徐导演在《龙门飞甲》中的施展更加游刃有余。众所周知,3D大片是个新生事物,真正让3D巨幕有了实质意义,还得从《阿凡达》算起。从这个意义上讲,《龙门飞甲》赶上了世界潮流。不过也正是由于对视觉效果的强烈凸显,3D大片往往故事都比较简单——越是“高概念”的商业大片,越排斥复杂叙事,纵观现在世界影坛的3D大片,大都是爆米花或“怪味豆”电影。其实,单从剧情的角度而言,《龙门飞甲》要比一根筋的《阿凡达》复杂多了,人物也更加立体、多面,情节走向更是一波三折。《龙门飞甲》中处处透射出了对《新龙门客栈》的致敬,你要把它看成是《新龙门客栈》的续集,也不是完全接不上(当然人物的名字、性格都有所改动)。总的来说,《龙门飞甲》还是抛开《新龙门客栈》的另起炉灶,当然大漠龙门里的那家黑店客栈还是保留着,主体剧情也是局限在这个空间里展开,各色人等纷至沓来,以朝廷鹰犬和江湖义士的搏斗为主轴,辅以流寇蟊贼的寻宝迷梦,登场人物虽多,但错落有致,各条线索都能耦合,还设置了一人分饰两角的将计就计、乔装打扮孕妇的无间卧底,打得正紧张时,又能有点笑料调节气氛,殊为不易。
星空
2011.11.3
敏感、残缺、幻想、依靠、暧昧、思念、错过、童话、逃离、校园……如果一部电影可以用这些词语拼出来,那一定是青春片。如果再加上“纯美、柔言嗲语、五月天、几米”,那一定是最有台湾味道的青春片。那就是,《星空》。
猩球崛起
2011.10.28
《猩球崛起》的投资并不算大,不足一亿美元却能将特效做的如此完美,不得不让人赞叹,好的创意才能把技术发挥到极致。影片中所有的猿类都由“动作捕捉”的方式后期合成,与真人演员的互动天衣无缝,在阳光下也看不出破绽。不单单是毛发和举止,猿族的心理也被诠释地惟妙惟肖。凯撒的表情与人类无异,从憨厚天真到霸气外露,隐忍与爆发都充满了戏剧张力。他在监狱中的那声怒吼“No!”,可与《勇敢的心》中华莱士的的“Freedom”相媲美,把全片的情绪推向了高潮。“马尔福”再次扮演了可怜的小反派,人类的残暴和怯懦全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其面对的却是猿族中的英雄,道德的高下形成鲜明的对比。阴暗、封闭的猿类动物园,就是一个微缩的角斗场,凯撒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依靠武力和智力成长为古罗马式的领袖,恩威并施爬上帝王的宝座。影片中的数个长镜头如纪录片般呈现了这份豪气,对种族和阶层的剖析已达到了社会学层面。大桥上的一战可入选本年度最佳动作场景,导演罗伯特·瓦耶特名不见经传,但在此片的场面调度和节奏控制上,他不输给任何动作片大导。进化的猩猩掌握了人类的谋略,占领城市,突破防线,全方位的立体攻势,最终赢得了生存空间。《猿族崛起》的合理之处,就在于人类灭亡并非来自于猿族的复仇,病毒的扩散才是被暗示的真正梦魇。科学之殇莫不如此,文明的抉择并非偶然,猿族内在的团结,对生命的珍重,都为他们的崛起造就了良机;反观人类,却在贪婪和残暴中被取代,悔之晚矣。
鸿门宴
2011.11.29
这是一部很李仁港的片子,对于李导,我原本是有些偏见的,因为看过《锦衣卫》,不喜欢他灰暗的色调,有些寡淡的故事,纯男人味的感觉——这与我的偏好如此相反,我爱明丽的色彩,曲折惊心的情节和动人的爱情元素。所幸的是,这部片子尽管还固着着专属于他的符号,比如依旧灰暗的色调和类似的服饰道具,比如假借历史空壳的武侠,但相对于《锦衣卫》已有了非常之突破,特别在于讲了一个与历史疏离但是还足够圆满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几分惊心动魄,几分悲壮大气,几分英雄豪情中点缀爱情亮色。
辛亥革命
2011.9.23
尽管这是一部群星电影,尽管在真正的辛亥革命中,“孙黄并列”,黄兴为第一实干家,但在这样一部电影中的第一主角无疑应该是赵文瑄饰演的孙中山,可是可以预料的是,成龙扮演的黄兴不可避免地在片中以他固定的“孤胆英雄”的模式,完成了对《辛亥革命》的“掌控”。这种商业目的凌驾于艺术原则之上的做法,无法更多地体现出影片应有的价值。毕竟是拍电视剧出身的导演,无论怎么回避,在《辛亥革命》中依然存在着电视剧的影子,影片从广州起义开始,到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结束,基本上按照打打仗、讲讲话、开开会的顺序进行单曲循环。电影节奏相当快,倒是挑剔不出任何拖沓的地方,即使是黄兴和徐宗汉(李冰冰)的感情戏路,也以闪回的方式穿插在战争场面之中,虽然这不利于人物性格塑造和心理刻画,但出现在这种全景式连环图画般的主旋律电影中,其实并无害处。问题在于,单独分开看,广州举事、武昌起义、阳夏之战、创制共和等四部分都不失为精彩,文戏有动情之处,武戏有激扬之态,但若联系到一起则成为了一杯温吞水,不过不失,四平八稳,处处亮点变成了处处庸常。原本成龙和李冰冰的所谓“激情戏”被张黎删掉则实在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否则,在这样一部旨在回顾历史的“纪录片”中出现那样的场景一定会属于雷点的。张黎的电视剧作品之所以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就是因为他的“保守”,能保持一定的严肃性和历史感,他把他的创作理念带到了《辛亥革命》中,无疑是一件好事,值得去肯定。这部《辛亥革命》中最值得的肯定的就是这种较为开放的意识形态,并没有一味地丑化任何一个敌对阵营,哪怕它是一部主旋律电影。
2011年度电影大片一览表
片名
上映时间
《金陵十三钗》的表现可圈可点,作为中国史上投资最大的电影,我认为电影如果能够到那种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步才能叫成功。但《十三钗》显然没有能达到这种效果。如果单纯从电影美学的角度看这部电影,它又是成功的,这次张艺谋倒是把一个故事讲好。只是对电影的制作还欠火候,不到大师水准。张艺谋绝对是个写意高手,他对色彩的运用确实拿捏有度。对某些细节的处理确实比较细腻,可是对于某些细节又是过于多余。但不是一个很好的导演,电影刚开始并不怎么能让人马上进入状态。等到中间才让人开始投入之中,可是并不能深深的吸引住我的情感。看起来他倒像是拍文艺片的料,对于电影的处理还是那样没有大突破,没有新意,不够大气。如果不是克里斯蒂安的精彩表演,这电影估计得沦为一般的电影。六亿人民币结果烧成这样,看来张艺谋是烧钱的真正教父。战争场面不如《南京南京》《集结号》这样的国产电影。看来六亿至少有一亿用到了场景的搭建上,这是个人的观点,场景够雄伟。之前真的对这部电影期望太高了,结果这下子彻底失望,张导确实会运用一下感情,让很多人在中间有一段被感动了一点点。整部电影没有什么跌宕起伏。倒时音乐可以加点分,和克里斯蒂安的表演为这部电影撑起了生命。
白蛇传说
2011.9.28
《白蛇传说》的打戏走的是依靠大场面视听震撼吸引观众的国际化道路,而文戏无论情境设计还是对白风格则是典型的纯港味套路,通过或欢闹或煽情的桥段在展现角色关系的同时充分娱乐观众,在一场场打戏之间起到舒缓节奏、调剂观众情感的作用,而不太注重剧情结构的锤炼和内在张力的营造,不太注重角色性格和角色关系的深层次挖掘,整体上新意不多,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徐克《青蛇》的影子,但在细节上还是不乏新意,看得出影片编导是花了心思的。许仙的身份由书生变成了医生,还增加了攀岩采药的运动元素,角色身份的转换其实跟后续情节都有巧妙勾连,许仙为中了妖毒的百姓治病,从而引出白蛇损自身元气救百姓的善举;他的攀岩技能也在后面爬雷峰塔盗仙草的情节中有所施展,如果许仙的书生身份不转变的话,那么后面这些情节都失去了合理性。从民间传说到电视剧再到电影,法海的形象无疑是变化最大的,民间传说和电视剧中,法海都是一个老古板卫道士的形象,徐克的《青蛇》首次将法海年轻化,内心更为冷酷,法术更为强悍,角色颇有深度,而《白蛇传说》中李连杰扮演的法海延续了法力高强这一设定,性格则非一味冷酷,而是和慈悲相混杂,角色给人的感觉比《青蛇》中更为柔和。黄圣依扮演的白蛇作为女主角与李连杰对戏也颇能压得住场,并不露怯,扮相固然绝美,但黄圣依还能把角色的大气感演出来,煽情戏的桥段也主要靠她的表演来催泪,整体表现称得上出色,跟林峰扮演的许仙对戏也显得很搭配。文章和蔡卓妍扮演的能忍和青蛇,虽然戏份不多,但由两人担纲的搞笑戏颇有亮点,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