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 β受体阻断药,可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二 基础知识
• 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药,强效的心脏兴奋药。
在强心的同时会提高心肌代谢,增加心肌氧耗量。
• 剂量大或静脉注射快,可因过度兴奋心脏而致快速型
心律失常。本次实验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快速静注,造 成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模型。
三 实验方法
• 实验动物:家兔 • 实验药品:0.01% 肾上腺素
0.05% 普萘洛尔 0.1% 阿托品
称重、麻醉 iv乌拉坦 4ml/kg (慢)
实 验 步 骤
仰位固定,备皮 颈正中切口,分离气管,做气管插管(倒T)
分离左颈总动脉,臵两根丝线于血管下
耳缘静脉扎入头皮针,固定,iv 肝素1ml/kg 颈总动脉插管,打开三通,记录血压
力降低,因而动脉血压下降。减压反射是一种典型的
负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是缓冲血压的升降波动变化, 使血压不至于过高或过低的波动,维持血压的• 心率:治疗剂量阿托品( 0.5mg)在一部分病人可使
心率轻度短暂地减慢,一般每分钟减少4~8次,这可 能是阿托品阻断突触前膜 M1 受体,从而减少突触中
• 模型特点是心律失常可在数分钟后自行消失,因此同
一动物可反复多次进行心律失常实验,并可进行自身 对照。
二 基础知识
• 减压反射: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
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受到的牵张刺激增强,发放传入冲 动增多,通过心血管中枢的整合,使心迷走紧张加强, 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结果使心率减慢、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管舒张,外周阻
Ach对递质释放的抑制作用所致。较大剂量(1~2mg)
则阻断窦房结起搏点的 M2 受体,解除迷走神经对心 脏的抑制作用,使心率加速,加速程度取决于迷走神 经张力;在迷走神经张力高的青壮年,心率加速作用 显著,如肌内注射2mg阿托品,心率可增加35~40次/ 分。
• 房室传导:可拮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房室传导
⑶ 快速注射0.01%肾上腺素溶液0.5ml/kg,观察记录血压 及心电变化。待出现明显心动过缓时,立即进行下一项。
⑷ 立即注射0.1%阿托品0.5ml/kg (阿托品应提前备好), 观察心电以及血压的变化。待心电基本回复正常后,进行
四 注意事项
•在插入电极时,不要将电极插入肌肉。 •肾 上 腺 素 诱 发 的 心 律 失 常 持 续 时 间 较 短
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一 实验目的
• 了解大剂量肾上腺素致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
作用
• 观察普萘洛尔的抗快速型心律失常作用
• 观察阿托品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 利用受体机制、神经反射原理分析实验现象
二实验原理
•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兴奋发生异常或兴奋
传导障碍所引起的心脏节律的异常。 缓慢型心律失常
(2~3分钟),要及时观察和记录。
家兔正常心电图
大剂量肾上腺素所致快速型心律失常
• 思考题:根据肾上腺素、普萘洛尔及阿
托品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解析实验现象?
• 实验设计 : 根据药理学实验设计的三大
基本原则重新设计实验,题目为“普萘
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连接肢体导联,描记心电图
三 实验方法
•给药方案(耳缘静脉)
⑴ 快速注射 0.01%肾上腺素溶液 0.5ml/kg ( 3秒),观察 血压和心电有何变化。待血压及心电恢复正常,即肾上腺 素作用完全消失后进行下一项(大约10分钟的时间)。 ⑵ 缓慢注射0.05%普萘洛尔0.5ml/kg,约0.5~1分钟注射完 毕,观察记录血压及心电有无明显变化。2分钟后进行下 一项。
• 心搏频率
快速型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异丙肾、阿托品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 过速、早搏等。
药物广泛而复杂
二实验原理
• β受体阻断药,可以阻断心肌β1受体,使心率减慢,
心肌收缩力减弱,传导减慢;同时也可以促进 K+ 外流,减慢4相除极,降低自律性,起到治疗心律 失常的作用。普萘洛尔为最常见的β受体阻断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