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鞭效应和啤酒游戏

牛鞭效应和啤酒游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牛鞭效应的影响
• “牛鞭效应”其实是在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传导信息的过程中发生信 息失真,而这种失真被逐级放大的结果,从而波及到企业的营销、物流、 生产等领域。牛鞭效应成因于系统原因和管理原因,它们的共同作用提高 了企业经营成本,对产品供应链造成消极影响,导致对市场变化的过激反 应。当市场需求增加时,整个供应链的产能增加幅度超过市场需求增加幅 度,超出部分则以库存形式积压在供应链不同节点。一旦需求放缓或负增 长,大量资金和产品将以库存形式积压,整个供应链可能资金周转不良, 严重影响供应链的良好运作,甚至导致企业倒闭,尤其是处于供应链末端 的小企业。以思科为例,2000年前后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直接导致注销 高达24亿美元的库存。以半导体设备制造行业为例,2000年前后经济泡 沫后的大量库存,直到2002年才处理完,各大公司动辄注销几千万美元 的过期库存。对众多的次级、次次级供应商而言,则意味着没有新订单, 没有新的营业收入,无法维持运营。结果是大批供应商处于崩溃边缘,大 幅裁员,甚至难逃破产厄运。 对市场的响应速度而言,牛鞭效应表 明,越是处于供应链后端,企业响应速度越慢。其结果是,当市场需求增 加的时候,供应商往往无法支持制造商;而当市场需求放缓时,供应商则 往往继续过量生产,造成库存积压。由于牛鞭效应,伴随着过量生产的是 整个供应链的生产能力过度膨胀。一旦经济不景气,整个供应链被迫大幅 削减人员,关、停、并、转设备。 对整个宏观经济而言,牛鞭效应 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行业比另一些行业提前衰退,或滞后复苏。拿半导体 行业而言,供应链前端的芯片制造业先于后端的设备制造业衰退;而后者 则滞后于前者复苏。而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当经济复苏的时候,不但要动 员自身的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动员各级供应商。这是因为由于牛鞭效应, 后端供应商往往受到更大的经济影响,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从而更难也 更不情愿扩张生产能力。在行业腾飞、经济景气时,往往由于后端供应商 没法及时扩张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销售业绩。
牛鞭效应的定义 英文名称:Bullwhip effect
• 营销过程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被通俗地称为 “牛鞭效应”。 (指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从最终客 户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候,由于无法有效地实 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渐放大,导致 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 “牛鞭 效应”是市场营销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 它直接加重了供应商的供应和库存风险,甚至扰 乱生产商的计划安排与营销管理秩序,导致生产、 供应、营销的混乱,解决“牛鞭效应”难题是企 业正常的营销管理和良好的顾客服务的必要前提。 长鞭效应(bullwhip effect),在管理学上俗称 “牛鞭效应”
游戏方法
• 游戏是这样进行的:由一群人,分别 扮演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三种角色, 彼此只能透过订单/送货程序来沟通。各 个角色拥有独立自主权,可决定该向上游 下多少订单、向下游销出多少货物。至于 终端消费者,则由游戏自动来扮演。而且, 只有零售商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
牛鞭效应的表现
• “牛鞭效应”在如今的供应链管理无疑是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了。1998年,在英国举 办的供应链管理专题会议上,一位与会者提及,在他的欧洲日杂公司,生产、供应 环节发生着这样的现象:从渔场码头得到原材料,经过加工、配送到产品的最终销 售需要150天时间,虽然消费者得到这样的商品没有感觉到不好,而且所有的中间环 节也都是按照他们原本的最优效率运转着,但是这位管理者做了一个数据对比后, 感到非常惊愕,他的产品加工的整个过程仅仅占用了150天中的45分钟。为什么供应 链条被拖得这么长,而真正最有价值的只有45分钟,大部分时效被如何浪费掉了呢? 在整条供应链上,各个环节: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和制造商等等,每一个节点 企业的订单都会产生波动,需求信息都有扭曲发生(这不过是或多或少罢了),这 样下来,通过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制造商,逐级而上,信息的扭曲越来越严 重。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HauL.Lee教授解释Bullwhip Effect为:尽管特定产 品的顾客需求变动不大,但是这些商品的库存和延期交货波动水平却相当大。 解决牛鞭效应最好的方法是将这个鞭子缩得越短越好,这样引起的变化也会很小。 透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减少牛鞭效应,直接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实现 实时响应客户需求的理想境界。”高效的整合供应链被认为是解决方法的最有效武 器。但是一些传统的模式必须改变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运转。因为通过分析,管理 学家认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对供应链进行了管理,而在于没有通过新的管理模式, 尤其是在分销与库存管理方法上。 传统上,由于供应链每一个环节都是自己管 理的库存,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且相互之间缺乏信息沟通, 彼此独占库存信息,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需求信息的扭曲和时滞,使供应商无法 快速准确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主要问题发生在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整个供应链上, 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活动都应该是同步进行的,而传统的库存和分销管理思想显然无 法满足这一要求,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在国外首先出现了一种全新的供 应链库存管理——VMI(Vender Managed Inventory,供应商管理库存),正在成 为生产制造的避免“牛鞭效应”的突破点。VMI与RMI(Retailer Managed Inventory,零售商管理库存)的传统库存管理方式完全相反。库存不在由各自企业 自行管理,而是作为供需双方共同管理的“第三方库存”。
啤酒游戏
啤酒游戏,是麻省理工学院的Sloan 管理学 院所发展出来的一种类似[大富翁]的策略游 戏。Sloan 管理学院不同年龄、国籍、行业 背景的学生,有些学生甚早就经手这类的产/ 配销系统业务。然而,每次玩这个游戏,相 同的危机还是一再发生,得到的悲剧结果也 几乎一样;下游零售商、中游批发商、上游 制造商,起初都严重缺货,后来却严重积货, 然而,消费者的需求变动,却也只有第二周 那一次而已!因此,本文得到国家2008 年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啤酒游戏的二次开 发:基于供应链成本控制(081052015)” 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优秀本科生导 师制的支持,开展了以下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