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梓州登楼二首(其一)杜甫行路难如此,登楼望欲迷。
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
江水流城郭,春风入鼓鼙。
双双新燕子,依旧已衔泥。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行路难”极言世路多舛:“迷”意为“凄迷”言前途渺茫,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B. 颔联是“却无少壮身,但有羁栖迹”的倒装,表达了人至暮年、只好归隐的无奈。
C. 首联点题,情景并提,颔联承“行路难”,后两联承“登楼”,结构严密,思路清晰。
D. 本诗颔、颈联,先情后景,这样安排与杜甫《春望》中间两联的衔接关系不同。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意为成双成对的新燕,在这春天时节,与往常一样,已经开始衔泥筑巢,准备安家;②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无可安居的感伤之情和对归乡安居的渴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达自己即使遭受肢解的酷刑也不改变心志的坚定信念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3)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锦瑟》中的“______和《琵琶行》中的“______”。
【答案】 (1).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2). 岂余心之可惩 (3). 陟罚臧否 (4). 不宜异同(5). 望帝春心托杜鹃 (6). 杜鹃啼血猿哀鸣(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4—15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①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
戏咏。
野次③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
②伯时:指李公麟。
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
③野次:野外。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
B. 石、竹、牧童和牛,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个个意态如见。
C. 本诗前半写画,富有田园气息;后半写意,表达爱石爱竹之情。
D. 后四句由看画生发感想,采用递进方式表情达意,情意殷切。
15. 引言中的“戏咏”,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琵琶行》中“,”两句,借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打情的手法,以在谪居地所闻动物呼号声来表情达意。
(2)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反问、比喻的手法形容长桥的形态的一句是“”,运用反问、想象的手法描写通道的美丽的一句是“。
”(3)《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江南曲沈括新秋拂水无行迹,夜夜随潮过江北。
西风卷雨上半天,渡口微吟含晓碧。
城头鼓响日脚垂,天际笼烟锁山色。
高楼索莫临长陌,黄竹①一声无北客。
时平②田苦少人耕,唯有芦花满江白。
注①黄竹:竹篙,代指撑船人。
②时平:太平时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头两句交代季节特征,描写秋风掠过江水,乘夜随江潮到江北的情景。
B.“笼”“锁”描写清晨时分的景象,天边的云烟笼罩着山峰,像要锁住山色一般。
C.“高楼”句写高楼临近大路本该热闹,但因天色尚早、行人稀少而显得寂静。
D.诗歌最后两句用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单、寂寞的意境。
15.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第四句。
(6分)答案:14.D [“田野少人和江上芦花白对比”分析错误,最后两句描写的画面没有形成对比。
] 15.①拟人手法。
把江波荡漾的声音说成细吟微唱,说渡口含着一泓碧水,形象生动。
②化静为动。
渡口本是静态,但写渡口微微张开嘴巴,含着碧水,使景物富有动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李商隐有着“朦胧、象征”的诗美追求,善用典故是其创作的大特点,如《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作者用夸张、比喻、反问的手法批判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暴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表现听众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 (6分) (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2)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每空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贼平后送人北归[注] 司空曙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贼平”,指公元763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率残部逃到范阳,走投无路,自缢身亡,“安史之乱”最终被朝廷平定。
“北归”,指由南方回到故乡,《新唐书》载司空曙为广平人,据考证当在今河北或北京境内,是“安史之乱”的重灾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交代送人北归的原因,抒写自己不能还乡的痛苦。
诗人和友人一起逃到江南避难,如今友人得以回去,自己仍滞留他乡,充满悲凉。
B.颔联上句“生白发”表明时间的漫长。
律诗一般在第三联转折,此诗却在第二联完成“承”“转”,章法上别具一格。
C.颈联“晓月”句想象其早行情景,为虚写。
“繁星”句虚拟其晚宿情景。
这一联点明“残垒”。
“故关”,为兵家必争之地,估计也残破不堪了。
D.尾联写寒禽、衰草都将伴着友人的“愁颜”,抒发友人的离愁。
与一、二两联遥相呼应,针线细密,用笔娴熟。
15.《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评此诗“悲调自饶神韵,不必深远。
”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 分)(1)月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在《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借月引发思乡之情,别离之绪。
(2)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用“??”两句强调了这个处世原则。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的感情的诗句是:“,。
”14.D(3 分)(D 项,缩小范围。
尾联不仅抒发了友人的离愁,还抒发了“我”的离愁。
)15.①战后离乱之悲。
首联言世乱,表明送别时间;颈联和尾联的“残垒”、“寒禽”、“衰草”无一不体现战后荒凉的景色。
②对友人的不舍别情。
作者送友人回乡,借环境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③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一个“独”字,表明友人的孤独,同时也暗指友人离开后自己的孤独;尾联的“愁”,是友人之愁也是自己之愁,借友人表达自己的孤独以及思乡之情。
④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颔联作者言自己已“生白发”,又说若是回到故乡只有“青山” 如故,深切体现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每点2 分,答出3点即可,其中第③点情感单独答每条只得1分。
若有其他答案如厌战、人生多舛的感慨等可) [拓展]赠友送别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酌情给分。
①题材特征: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②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送别,有市井朋友送别,有亲人情人送别等。
③情感:a.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b.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c.对友人的安慰和勉励;d.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e.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④常用技法:a.寓情于景,情景交融;b.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c.以乐景衬哀情(反衬);d.想象。
16.(1)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2)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每题2分)(易错字:(2)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崔珏往西川①李商隐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
浣花②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注】①大中元年李商隐途经荆州时,送崔珏前往西川任节度使幕府。
②浣花:西川浣花溪。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发问,紧扣题目,直言“旅愁”,点明了友人西行宦游的情状。
B.颔联用词精当,“吼”“烧”两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所见景象的壮阔之美。
C.颈联运用典故,以卜肆卖卜人和当垆卖酒人的境况劝慰友人,寓意丰富。
D.尾联通过联想“浣花笺”“玉钩”,劝友人到西川任职后赏美景,尽雅兴。
15.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6分)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辛亦疾《破阵子》中“____,____”两句,描写往昔“沙场秋点兵”热烈壮阔的场景。
(2)韩愈《师说》开头明确指出教师职责的两句是“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两句,借景物描写侧面烘托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14.(3分)B(颔联是写诗人想象友人途中所见之景,并非眼前所见,是虚写。
)15.(6分)①送别时的释然。
诗歌开篇问“旅愁”,虽有离情别绪,但全诗语气轻松,不显悲苦。
②畅想中的豁达。
诗中畅想友人将要遇见的一路景观和蜀地风情,达观开朗。
③劝慰友人的乐观。
劝慰友人赴任后赏景题诗,恬然自得。
(每点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6分)(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若耶溪(西施采莲、欧冶铸剑所)李绅岚光花影绕山阴,山转花稀到碧浔。
倾国美人妖艳远,凿山良冶铸炉深。
凌波莫惜临妆面,莹锷当期出匣心。
应是蛟龙长不去,若耶秋水尚沈沈。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这首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深情。
B.颌联具体写到美人与匠人,将婉约与阳刚融为一体,扩大了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