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资.ppt
关于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使用这一标准作为检验教育投资比例是 否合理的依据,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教育投资计算口径必须统一 不能完全用这一标准衡量不同地区的教
育投资比例是否合理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四类地区
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 高类地区: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 江苏、浙江、山东、广东; 中类地区:河北、内蒙古、安徽、福建、 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四川 低类地区:广西、贵州、云南、西藏、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1—1993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2、1993、1994年版。
表4 1979年以来中央财政收入 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的变化
资料来源: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当前几项重大经 济体制改革》,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表5 1988年45个国家中央财政收入 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
18.01
-0.16
8642
16.7
-4.67
9853
13.9
1.41
11444
15.88
0.1
13395
17.05
-2.18
2001 2582.38
23.81
16386
22.33
1.48
2002 2003 2004
3114.24 3453.86 4027.82
20.6 10.91 16.62
18904 21715 26396
教育投资与人力投资、智力投 资的异同
共同点 都是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
不同点 人力投资:开发人的智力和体力的一 切投资 智力投资:开发人的智力的一切投资 教育投资:人力投资和智力投资的主 要部分
二、教育投资的性质
(一)有形的消费性投资,潜在的 生产性投资
(二)必要的消费性投资,扩大的 生产性投资
第六章 教育投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教育投资概述 教育投资比例 教育投资分配与使用
第一节 教育投资概述
一、教育投资的涵义 二、教育投资的性质 三、教育投资的特点 四、教育投资的来源
一、教育投资的涵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 业发展的要求,投入教育领域中的 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可用货 币表现。
财政的概念
财政是国家凭借其政治力量,通过集中一 部分社会财富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 并通过这些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 的平衡,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稳 定和发展经济的目标。目前,财政常用公共财 政来代替,是指政府为了自身运行和社会公共 事业的发展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财政的职能
(三)今日的消费性投资,明日的 生产性投资
三、教育投资的特点
(一)教育投资的非盈利性 (二)教育投资的连续性 (三)教育投资的固定性 (四)教育投资的递增性 (五)教育投资周期长
四、教育投资的来源
教育投资一般来源于政府、企 业、社会、学校和个人。
(一)改革后中国教育投资的 来源
1.全国教育经费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 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 (集)资经费,学费、杂费及其他教 育经费。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教育拨款 (亿元)
1211.91 1357.73 1565.59 1815.76 2085.68
(1)增长 率(%)
17.85 12.03 15.31 15.98 14.87
财政收入 (2)增长 增长幅度比较: (亿元) 率(%) (1)-(2)
7408
3.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
指中央、地方各级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 在本年度内安排,并划拨到教育部门和其他 部门主办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单位, 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科目的教育经费。①教育 事业费;②教育基建投资;③部门事业费中 用于中专、技校的经费;④部门基建支出中 用于大学、中专、技校的经费; ⑤预算内专 项资金及其他教育经费。
资料来源: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当前几项重大经济 体制改革》,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二节 教育投资比例
教育投资比例:指教育投资 在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额占国民生产 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二)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 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分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 以及实现国家职能中的内在功能。现代西 方财政理论认为,财政具有资源配置、宏 观调整、收入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增长等四 个方面的职能。
2.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 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校 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 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及其他属于国 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15.36 11.78 12.03
5.24 -0.87
4.59
表8 生均预算内教育费用 是否逐步增长(第二个增长)
年份
普通小学
金额 (元)
增长率 (%)
普通初中
金额 (元)
增长率 (%)
普通高中
普通高校
金额 (元)
增长率 金 额 (%) (元)
增长率 (%)
1996 302.54 13.83 549.24 11.63 1088.1 10.44 5956.7 9.46
表6 1987年--1991年四类地区 教育投资占GNP比例的比较(%)
资料来源:湖北省教科所:《中国省级地方教育投资研究》
关于教育拨款的“三个增长”
1.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 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2.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3.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 所增长。
表7 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是否高于 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第一个增长)
表1 全国各渠道教育经费的投资构成 (%)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1992--1994年,中国 统计出版社1993、1994、1995年版。
表2 1993年三级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经费年度发展报告》199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表3 1990--1993年教育财政拨款中的 中央与地方的负担
4.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 ①城市教育费附加;②农村教育费附加
5.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 6.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中用于 教育的经费 7.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8.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 9.社会捐(集)资办学经费 10.学费、杂费 11.其他教育经费
(二)中国教育投资来源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