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教育心理学讲义(一)

数学教育心理学讲义(一)


作为数据分析的工具 提供一种深层次、交流观点的语言
理论
一般学习理论 加数学例子 反思 感知 行动
环境 理论的建构
一般宏大理论
哲学(数学哲学与数学教育哲学) 发生认识论 建构主义认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 认知主义心理学(信息加工观点、情景认知 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
教师成为研究者
定性研究面临的问题
研究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概括性与可重复性 解决这两个问题常用的途径有: 增加研究的客观性,如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或指标 体系,对研究的对象进行特征编码,保留原始记录; 采用三角论证,即在研究某种行为是使用不同来源 的资料或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尔后比较不同来源的 信息,已确定它们是否相互证实。
定性研究的特点
研究对象的情况不清楚 进行探索性研究时,相关的概念和变量不清楚,或 定义不清楚 进行深度探索性研究时,试图把行为的某些特定方 面与更广的背景联系起来 所考察的是问题的意义,而不是次数或频数 研究需要灵活性,以便随时发现预料之前的深层次 问题 需要对所选择的问题、个案和事件进行深层的、详 细的考察
教材和参考书目
元 认 知 、 情 感数 概 率 与 统 计
技能训练
问题解决 环境、先前知识、评价

数学学习理论的研究框架
研究风格与研究方法
什么样的研究才是有的? 什么样的研究成果才是有价值的? 什么样的论据才是可靠的? 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才是有效的? (1)从“自上而下”(演绎)转向“自下 而上”。(扎根理论) (2)从“定量研究”转向“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首先通过一定规模的定量调查,发现研究对 象的基本特征,然后再针对这些特征进行深 层次的定性研究;或者首先对定量研究的概 念模型或理论框架进行定的分析,在确保研 究工具的内容信度的前提下在进行一定规模 的定量调查。
(3)从“纯理论研究”(上学期“数学教育学术中 的理论”论文)到“实证研究”(教育统计方法 (这学期“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再到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 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 预,并检验这种干预的效果,它的研究思路是从行 动出发、通过行动进行,并着眼于改进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特点:情境性、合作性、参与性、自我 评价(走进课堂 教师成为研究者)
数学教育心理学讲义(一)
学生是如何学习数学的? 这是数学教学和数学教育研究的 核心问题。 学是教的前提,只有了解了学生 是如何学习的、学习过程中会出 现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去诊断这些 困难,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
1976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市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数学教 育大会(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简称ICME )成立了国 际数学教育心理学组织(International Group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简 称PME) 数学学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从横的方面看,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学习的实质,有机体是如何获得个体经验的? 学习的结果,学习要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什么? 学习的过程,学生头脑中进行怎样的加工才能实现 学习的结果? 学习的规律与条件,要顺利完成学习需要哪些条件?
数学学习的理论建构 一个好的理论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支持预测、 为研究过程提供概念模型或理论框架[分层模型(范 希尔的几何思维层次,比格斯的观察到的学习结果 的结构SOLO分类模型)、分类模型(如斯根普对理 解的分类)(因素)结构模型(克鲁切茨基数学能 力结构)、过程模型(杜宾斯基的“APOS”理论, 布鲁纳的表征系统等) 具有解释的能力 能够应用于广泛的情景 有助于阻止对复杂的相关现象的思考
研究对象的情况很清楚 测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大,或者问题已经解决 不需要把研究发现与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 或对这一背景已经有了清楚的了解 需要对代表性样本进行详细的数学描述 测量的可重复性非常重要 需要把结果加以推广,或需要把不同的人群加以比 较
定量研究的特点
两种研究的联系
基尔帕特内克(Kilpatrick, et al., 2001)认为数学学习的主要 研究对象是: (1)概念理解,包括多数学概念、运算和关系的理解; (2)技能习得,包括技能灵活性、准确性、有效性和适切性; (3)问题解决,包括形成问题、表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学理解,包括逻辑思维、反思、阐释与决策; (5)信念与态度,包括对数学和数学学习的态度,及对自身效 率的信念等。 (TIMSS、PISA,NAEP、NCTM、加州数学课程标准(概念理 解、技能习得与问题解决作为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要保持概念 理解、技能习得与问题解决三者之间的平衡)
从纵的方面看,则包括以下以及环节: 知识,包括知识的类型,如安德森 (Anderson,1994)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 性知识; 知识的获得,不同类型的知识有不同的获得 途径; 迁移与问题解决,及如何将获得知识运用于 新的情境; 元认知,及如何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监控 与调节; 情感与态度,包括兴趣、信念、喜好等。
教学材料
职前与在职 的教师培训 学与教的理论 政策文件 课堂实践
理论影响 实践的途径
公众 (包括媒体)
教材: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 鲍建生周操著 上海教育出版 社 2009 参考书目:1.曹才翰 章建跃 编著 数学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 2006 2.李士錡著 PME:数学教育心理 3.喻平著 数学教学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王甦 汪安圣著 认知心理学(重排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5.古铁雷斯 伯拉主编 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手册——过去、现在 与未来 徐文彬 喻平 孙玲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一些数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外文文章
针对某特定学科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杜纳凡 (Donovan,1999)认为:现代学习理论的 研究应聚焦于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拥有了哪些 自然概念,这些概念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哪 些影响? (2)要发展某些学科领域的能力,学生必须 具备哪些学科知识,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学科 的理论框架? (3)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学科问题的基本 策略,以及问题解决过程的自我监控与调节 策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