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肤病外用药的合理应用

皮肤病外用药的合理应用

皮肤病外用药的合理应用1皮肤病的常见症状1.1他觉症状是指用肉眼看得到或用手能感觉到的发生于皮肤和黏膜上的各种病变,即皮肤损害或皮疹,简称为皮损。

通常有斑疹(红斑、紫癜、发绀、黑斑、白斑、黄斑、蓝斑)、毛细血管扩张、风团、丘疹、结节、囊肿、肿物、皮肤肥厚、皮肤过剩、皮肤松弛、皮肤弹性过度、硬化、水肿、水疱、脓疱、脓肿、溃疡、瘘管、窦道、坏死、糜烂、浸渍、皲裂、凹沟、凹坑、瘢痕、萎缩、痂、鳞屑、表皮剥脱、苔藓样变、角化过度、少毛、多毛、白毛、异形毛、多油、少油、多汗、少汗、异常汗等。

1.2自觉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觉到的症状。

自觉症状因疾病的种类和轻重、因个人感受性的不同而有许多变化和很大的差别。

通常有瘙痒、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

此外患者还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头晕、乏力、畏食、肌肉疼痛、关节痛、妄想等全身症状。

2皮肤病外用药种类及其应用2.1清洁剂主要用于清洁皮肤上的渗出物、鳞屑、结痂以及残留的药物。

常用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5000~1:8000);还有植物油、液体石蜡、硅油等。

2.2保护剂这类药物无刺激性,性质温和,具有保护皮肤,减少摩擦,防止外来刺激,并有吸收、干燥、收敛作用。

常用有氧化锌、滑石粉、炉甘石、植物油等,可单独使用,亦可配为复方粉剂、洗剂、软膏等。

2.3止痒剂这类药物主要是对感觉神经末梢起麻醉作用,如1%苯酚(石炭酸)、0.5%~1%麝香草酚、2%~5%利多卡因、O.25%~2%达克罗宁、5%~10%苯佐卡因。

有的是对皮肤表面起清凉作用,或刺激皮肤使血管扩张、散热、止痒,如0.5%~l%的薄荷脑、1%~2%冰片、1%~3%樟脑等。

抗组胺药物如盐酸异丙嗪(非那根)、盐酸苯海拉明也可止痒。

各种焦油类制剂如:煤焦油、糠馏油、黑豆馏油等虽然是角质促成剂,但也有止痒作用,可配成醑剂、油膏等使用,也可加入洗剂中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低浓度(0.5%~2%)的酚具有局部麻醉的作用,有止痒效果。

较高浓度的酚可用作腐蚀剂。

但是酚极易为皮肤所吸收,不可外用于孕妇和6月龄以下的婴儿。

2.4抗菌剂此类药物包括消毒防腐剂、抗菌药物等,对细菌有杀灭或抑制生长繁殖的作用。

皮肤科常用的抗菌剂有:1:5000~1:8000高锰酸钾溶液、3%硼酸溶液、0.02%呋喃西林溶液、1:2000新洁尔灭溶液、0.1%利凡诺溶液(依沙吖啶)或0.5%利凡诺软膏、0.5%~l%新霉素、2.5%~10%氯化氨基汞(白降汞)、0.5%杆菌肽、O.3%环丙沙星、2%莫匹罗星等软膏或乳剂等。

2.5抗真菌剂系指能杀灭或抑制真菌生长繁殖的药物,常用有3%~10%水杨酸、6%~12%苯甲酸、2.5%~5%碘酊、十一烯酸或十一烯酸锌、1%~3%克霉唑或1%联苯苄唑、l%特比萘芬、10%~30%冰醋酸、0.5%~3%酮康唑等,可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配为醑剂、软膏或霜剂使用。

中药20%土槿皮、竹醋液也有抑制真菌的作用,可浸泡使用或配成醑剂、软膏。

2.6抗病毒剂有抑制或终止病毒复制的作用,常用0.5%~1%碘苷、0.1%~3%酞丁安、l%~2%阿昔洛韦、2%~10%利巴韦林等。

可制成溶液或软膏等剂型使用。

2.7角质促成剂此类药物适当浓度可促使真皮血管收缩、减轻炎症渗出和浸润,使表皮水肿减轻,减缓角朊细胞增殖和生长周期,促进表皮正常角化,从而使表皮角质层恢复正常。

但如使用不当、浓度过大,可引起刺激,加重炎症反应。

作用较强的角质促成剂有5%~20%的各种焦油制剂如煤焦油、松馏油、糠馏油、黑豆馏油等,还有0.25%~3%地蒽酚(蒽林)、1:8000~1:20000芥子气等,作用较弱的有l%~5%鱼石脂、10%硫磺、5%雷琐辛、5%~10%白降汞等。

角质促成剂一般配为软膏或醑剂使用。

应该注意的是,作用较强的角质促成剂若浓度掌握不当或擦药过频,可引起刺激性皮炎。

2.8角质松解剂可软化角质,促进角化过度的皮肤角质层细胞松解、脱落。

常用有5%水杨酸、10%雷琐辛、5%~10%乳酸、0.025%~O.1%维A酸、20%~40%尿素、5%尿囊素等,可配为软膏、霜剂或酊剂等。

2.9收敛剂具有凝固和沉淀蛋白质,使水肿消退、渗液减少、炎性反应消退等作用。

常用有0.1%~0.5%醋酸铅、l%~8%明矾、0.1%~O.5%硫酸锌、1%~5%硝酸银等。

2.10腐蚀剂有腐蚀作用,多属强酸强碱类,可用于除去肉芽组织及赘生物,如30%~50%三氯醋酸、纯石炭酸、10%以上的硝酸银、5%~20%乳酸等。

2.11脱色剂可使皮肤色素减退或消失,其作用可以是抑制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漂白,或加速表皮更新从而使色素脱失。

常用有2%~5%氢醌、20%壬二酸、30%雷琐辛等。

2.12遮光剂有遮蔽、吸收和反射光线的作用,减少日光特别是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常用有5%~10%对氨基苯甲酸丙二醇溶液或酒精溶液、5%二氧化钛软膏、10%氧化锌软膏、3%~5%奎宁软膏等。

2.13细胞毒类药物能抑制细胞分裂和抑制DNA合成。

常用有5%5-氟尿嘧啶、0.01%~0.02%盐酸氮芥、0.1%~1%甲氨蝶呤、10%~20%足叶草酯、0.5%足叶草毒素等。

2.14杀虫剂可杀灭多种寄生虫,如蚧螨、虱子、蠕形螨等。

常用有5%~10%硫磺、25%苯甲酸苄酯、10%克罗米通、25%~50%百部等。

2.15皮肤渗透促进剂有使药物容易透过皮肤屏障的作用,提高药物在皮肤中的浓度而提高疗效。

常用的有二甲基亚砜(DMSO)及月桂氮卓酮。

二甲基亚砜还具有较强的溶解作用,能溶解多种水溶性和脂溶性的药物。

2.16抗炎剂外用一般使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它具有明显的抗过敏性炎症、抗表皮细胞增生、免疫抑制和局部血管收缩等作用。

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根据其收缩血管试验的强度,一般可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弱效,目前国内常见药物如下:常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分级药物常用浓度弱效醋酸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 acetate)醋酸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 acetate)1%0.25%中效醋酸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acetate)醋酸氢化泼尼松(prednisone acetata)丁氯倍他松(clobetasone butyrate)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氟轻松(fluocinolone acetonide)醋酸氟氢可的松(fludrocortisone acetate)去氯地塞米松(desoximethasone)曲安西龙(Triamcinolone)O.05%0.5%0.05%0.025%~0.1%0.01%0.25%0.05%O.025%~0.1%强效丁酸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17-butyrate)双丙酸倍氯美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双丙酸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双丙酸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ipropionate)戊酸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17-valerate)氟轻松(fluocinolone acetonide)氯氟舒松(halcinonide)莫米松(mometasone)0.1%O.025%0.05%0.1%0.05%O.025%0.1%0.1%超强效丙酸氯倍他索(clobetasol17-propionate)戊酸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17-valerate)卤米松(halometasone monohydrate)二氟拉松(diflorasone)O.02%~O.05%O.1%0.05%0.05%以上制剂的剂型大多为霜剂、乳膏或软膏,少数为溶液。

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的效能除了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及其使用浓度有关外,还受以下因素的影响:①使用软石蜡作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的基质,其疗效可高于霜剂。

在基质中加入二甲基亚砜能增加穿透力,从而提高疗效。

②为增加皮质类固醇在皮损处保持较长时间,以增加疗效,可用一不能通透的塑料薄膜覆盖在皮损上面,并作包扎(封包),可使皮质类固醇醇制剂的浓度提高数倍至十倍。

可用于治疗一些顽固性或肥厚的皮肤病。

封包时间以8小时左右为宜。

③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中加入其他药物,既可提高疗效,又可减轻加入药物的副作用。

临床常用的有:①维A酸加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用以治疗银屑病,既可减少维A酸的刺激,又可增强疗效。

②尿素加皮质类固醇制剂,常用曲安奈德尿素霜,对各型干燥性湿疹及苔藓化湿疹效果良好。

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法实验证明,加入尿素能使药物的皮肤穿透力增加约2倍。

③唑类药物加皮质类固醇制成复方制剂,能加速真菌感染性炎症的控制,收到较好疗效。

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的适应证较多,根据其疗效可以分类为:①疗效非常好,如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肛门瘙痒、湿疹、银屑病(特别是面部与生殖器);②疗效良好,如盘状红斑狼疮、银屑病手足掌皮损、结节病、线状苔藓、天疱疮、白癜风;③疗效一般,如瘢痕疙瘩、肥厚性瘢痕、肥厚性扁平苔藓、斑秃、痤疮囊肿、结节性痒疹等。

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的副作用常见有局部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紫癜、星状假性瘢痕,也可能导致药理性皮肤病如类固醇性痤疮、类固醇性酒渣鼻、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口周皮炎、色素减退、多毛等。

使用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还应注意,对皮质类固醇激素过敏的患者不能使用,病毒感染、皮肤结核或感染性皮肤病(细菌、真菌),可能会使感染加重或延迟痊愈,应慎重。

2.17其他药剂①维A酸类:能影响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抑制皮脂的分泌,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可用于银屑病、痤疮、光老化、光化性角化病、扁平苔藓(口腔损害)、遗传性角化病、酒渣鼻、色素性皮肤病(单用或与氢醌及氢化可的松并用)。

常见的药物有:维A酸制剂:0.01%、0.025%、0.1%、0.4%(霜剂、凝胶)。

异维A酸制剂:0.05%凝胶。

阿达帕林(达芙文):0.1%凝胶。

他扎罗丁:0.05%、0.1%凝胶。

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有:皮肤刺激、干燥、脱屑、瘙痒,多发生于用药第1个月时,继续用药自动消失。

妊娠妇女忌外用维A酸制剂。

②他克莫司:属于免疫抑制剂,有免疫调节、抗炎作用。

可用于特应性皮炎、急性接触性皮炎、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扁平苔藓、斑秃等。

常用制剂有:0.03%、0.1%、O.3%他克莫司软膏。

③米诺地尔(敏乐定):原为抗高血压药,有扩张末梢血管、促进毛发生长作用。

适用于斑秃、男性型脱发。

制剂为5%溶液。

④己烯雌酚:属于雌激素。

可用于寻常痤疮、脂溢性皮炎、更年期女阴瘙痒等。

制剂有0.25%~O.5%霜、软膏、酊剂。

⑤甲睾酮或丙酸睾酮:属于雄激素。

可用于老年性瘙痒、斑秃、硬化性萎缩性苔藓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