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
张艺谋电影导演的美学观
一、 审美差异的战略关照
——题材选择的全球意识
张艺谋自己说,他的电影离不开小说。标志他成功的四部影片《红高粱》、《菊 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全部取材于小说,而且百分之百地命中 国内外大奖.人们不禁惊诧,出道之始的张艺谋为何有如此神通? 客观说,中国正值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参与经济大循环,国际骤然兴 起的东方文化热,给了张艺谋一个极好的打出去的机会和大环境;而此时,一批有成就有 造诣的小说家早已走在前头,有了一系列文坛佳作,又为张艺谋寻找电影题材提供了深 厚广阔的基础。主观说,好的小说有的是,为什么张艺谋单单选择了莫言、刘恒、苏童、 陈源斌的呢?这是艺术家气质,品味及审美观的不谋而合,显然,他从小说中看到了自 己想要说的东西:浓郁的东方情调,中华民族精灵的闪烁,同时他更聪明地嗅到这些小说 中可供他电影手段大肆发挥的缝隙,这一切激励着他的电影导演创作欲,于是一部部洋 溢着浓烈张艺谋美学理想的电影诞生了,充分显示了张艺谋的电影艺术选题的战略审美 观照。因为它的内容是纯东方的,这在西方人眼里便是“洋”,形成了强烈的蓬勃的, 因地域差异而激起的审美新奇感和热情,这是张艺谋选择电影题材的必然中的偶然,越 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于不经意中将自己的创作纳入了全世界的大系统中,电影本 来就是属子全世界的,于是,他就又创造了一个偶然中的必然。
的解 的 联 富 身 观 极 这 促故 桥 想 的 对 众 悲 是 进事 梁 , 象 于 创 壮 电 作情 , 在 征 人 造 , 影 用节 对 观 意 的 了 让 《 。、 于 众 义 视 一 观 红 把帮与,觉个众高 握助影勾的红回粱 人观片起美色味》 物众之观感的良的 内更间众效世久结 心深搭丰应界。尾 具层起富以。张, 有次了悠及红艺极 极的沟远它色谋美 大理通的丰本为、
电影色彩不仅是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 能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念。
张艺谋对色彩的选择使用是有目的的,他在影片中精心设 计、搭配着那些鲜艳、夸张的色彩,并赋予它们不同意义的象 征。对色彩看似态惫的使用恰恰一方面与他影片中狂野混乱的 情景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同影片中戏剧结构、情节发展、人物 情绪,甚至同观众的情感体验、自己的主观意念都紧密相连。 在张艺谋的电影艺术中,色彩已不再是自然的简单再现, 而是一种意象性地建构现代“神话”的艺术符号。突破了以往 将摄影和画面单纯作为叙述工具的框架,使色彩的能指功能得 到了充分的发挥,传达出故事情节本身无法传达出的信息内容。
张艺谋电影的视觉特点
1、首先是用色彩大面积渲染填充眼睛感官,在瞬间捕捉到受众的视觉 点,并用色彩来表达其承载的含义。 色彩能够表现感情,色彩的情感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人的联想而 得到的。这种色彩的情感并非单单是个人的感觉,还是各自都具有一种 能被普遍理解的性质,一种普遍的适应性,自然形成一种直觉的心理反 应。例如:白色会给人洁净感,代表纯洁,张艺谋在《古今大战秦俑情》 中运用蓝色夜幕衬托出了填满整个画面为秦始皇取长生不老药的成群结 队的白衣少女,让人联想到纯洁无辜的灵魂。例如:红色给人温暖感, 并像火焰一样,令人神迷、夺人魂魄。同样是该片中在背景音乐《焚身 似火》主题曲陪衬下,巩俐身着一身红衣,慢镜头走到火里自焚,来表 现热烈燃烧的情感和摄人魂魄的美。这种大面积色彩的运用在对人的视 觉产生冲击的同时,承载了一定的涵义,使人们对色彩掺入了复杂的思 想感情,因此色彩就变得富有人性和情调了,随之也成为一定的象征, 其承载的涵义也就完成了。色彩的象征其实是色彩联想和情感的深层作 用的结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张艺谋的电影之旅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他的“色彩之旅”。
张艺谋作为摄影专业的科班出身,对色彩的运用分外青睐。 尤其在他艺术营造的早期,几乎达到痴醉与偏执的境地。作 为中国电影艺术的探索者,张艺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是 一个不断探索自己风格、敢于突破自我的开拓者。特别在色 彩的使用上保持了一贯的敏感和极强的倾向性。“淡妆浓抹 总相宜”,不拘一格,酣畅淋漓地发挥着色彩的艺术功能。
2、运用单色调、明亮、饱和度强的色彩,形成对视觉的冲击力。
康定斯基在《艺术中的精神》中指出:“只要有明亮的色彩, 眼睛就会慢慢被强有力地吸引住。如是明亮的暖色,那么吸引力就 最强。” 运用明亮的色彩一直就是张艺谋电影艺术的一大特色。电影 《十面埋伏》以茂盛鲜亮的绿色为基调,那纯粹的颜色,让那些构 思中随心所欲的影像更加明丽、鲜活,把竹林极至的美表现得淋漓 尽致。《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大片纯粹的黄色菊花符号化的运用, 更是在刺激人的视觉的同时,营造出了压抑的氛围,它给人一种走 投无路、欲哭无泪的绝望感,使整个宫廷极尽诡异、恐怖。“影片 《英雄》的单色调、偏执色彩的运用和符号式的象征使它成为当时 在国外反响极大的一部影片。”影片中“无名”每讲一段故事,画 面都在变换着一种大面积的高纯度的主题颜色,由人物服饰、空间 背景搭配构成而没有重复。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纯度高的色彩能 够使人产生更强的视觉印象和心理活动的反应,比起饱和度低的颜 色更具有跳跃感,由此可以看出张艺谋对色彩是敏感的,对饱和度 的把握是真的是令人折服。
影视作品色彩分析
——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
影视作品自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有了 真正的色彩,走向了彩色的时代。随着 影视技术的发展,色彩给影视戴上了一 道道灿烂的光环;同时,色彩自身也随 着影视的繁华而更加美丽耀眼。
色彩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方 式,往往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 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画面构图的经营、 色彩运动的变化使观众感受某种超出故事情 节之外的内容。在巧妙的运行中与观众形成 对流,即观众与影片内容本身的对流,让人 体验到一种似幻似真的视觉享受。
从张艺谋所有拍摄、导演的电影作品看,构图新颖、画面 华美、色彩绚丽,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和表现意识.色彩效果极 度夸张、冲突强烈、形式感异常强烈,往往选择那些富有强烈 视觉性的物象,来表达主题。 《红高粱》里大片大片火一般燃烧的红高粱; 《菊豆》中瀑布般挂着的“红布”; 《英雄》几乎收集了张艺谋最青睐也最擅长的所有颜色,将 红、蓝、黄、白、绿、黑诸种颜色发挥到了极致.人物服装的 色彩不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并兼具区分故事情节的功能。 《英雄》把大漠拍到了极致:万里长风中飞逝的两匹孤骑, 或者是尘烟起舞,铁甲武士在荒漠上排出巨大的阵式,涟旗恍 如残血,带着风沙的震耳吼声,伴和着铁盾金属撞击的敲打, 营造了一个令人震动的世界,以突兀的视觉冲击力赋予了色彩 本不具备的意识形态内涵。
《菊豆》中他充分展露了玩弄电影色彩的高超手法,以红、黄、蓝三原色 为基础,进行了大胆泼辣的色彩渲染来诠释人性,显示出高雅沉重的美。
《大红灯笼高高挂》用灰、红、白三色合流构成凝重冷寂、焦躁而窒息的氛 围,深蓝色的乔家大院里刮起了大红灯笼,一群妇女正为自由“性”福挣扎。
《秋菊打官司》用红和黄两种颜色近写实的摄影艺术,红辣椒点缀着尘土飞 扬的黄土地,反映下层民众的生活原态,讲述了情、理、法悖反地故事。
《英雄》更以不同的衣服颜色取代一般电影胶卷的换色,用红、白、蓝 三色呈现三种故事的样貌,浓郁到倾泻般的色彩运用,真像在“色彩中 流动”,让人们享受一场“视觉的盛宴”。
英雄-图片(续)
英雄-图片(续)
英雄-图片(续)
《英雄》则由纯色转向多色,以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内容,人物 服装的色彩不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并兼具区分故事情节的功能, 张艺谋的匠心独创可见一斑。《英雄》放映后,曾有圈内人分析,张 艺谋对色彩的把握在他的作品中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在对浓度很大 的整块色彩的铺陈上,但这次《英雄》里用色彩讲故事还兼具了形式 感的创意。 《英雄》由五大颜色构成:白、蓝、红、绿、黑,以黑色作基调。白 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炽热的生 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通常,用不同 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内容,很容易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但《英雄》结 合得非常融洽,多种色彩丝毫没有影响故事、情节的整体感,达到了 相得益彰的意境。另外,缤纷的色彩创意还涵盖了多重意义:首先,用 颜色来讲述了三个不同的故事;其次,由于有了色彩上的时代分隔,使 观众在理解故事情节上减轻了压力,并且观众对不同颜色的理解也激 发了不同个体潜意识里的联想,以颜色的象征意义带领观众轻松走进 了剧情。
《红高粱》在红色的基调运动中,穿插纯净的黄色(土地)、绿 色(高粱)、蓝色(夜幕)、黑色(衣裤),礼赞生命的主体得 到升华,色彩和造型在银幕上完全被电影化。
黄色的土地
绿色的高粱
蓝色的夜幕
绚丽愉悦的红色,恢宏唯美的画面,这是《红高粱》给人的第 一印象,它以极大的吸力抓住了观众的眼睛,攫住了观众的心 灵,正如商业街美丽的装潢引人频频侧目一样。同时,张艺谋 更深一层地巧妙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将影片的美学意义由 第一级反射上升到二、三级反射,即神经中枢的更为复杂更为 高级、进化的反应,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产生了极好的美感效 果。所以《红高粱》既是"视觉游戏"艺术品,又是视觉性中枢 部游戏艺术品。那种铺天盖地的淡淡的红色既愉悦了视觉器官 本身,又象征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志(红色是血的颜色)。一种 敢爱敢恨、敢做敢为、酣畅淋漓、尽情挥洒的人生态度,两者 交融在一起,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摄影出身的张艺谋, 以满眼的红高粱,无声诠释了人物对生命赤裸裸的欲求,使艺 术与生命猛然间爆发出来。
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力图少讲故事、少叙情节,影片中所有对 白精简到极致,在大部分的场景中用色彩讲故事,画面和音乐 起到叙述的作用,让构图色彩、音乐声响等符号参与表演,充 分地发挥他们的语言功能,增强电影的视觉效果,营造一股全 方位的氛围。色彩在张的电影作品里不仅是纯粹电影化的造型 手段.而且还构成他电影的视觉语言形态,色彩艺术由自然真实 达到了艺术真实。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色彩”。一代宗师王 国维的这一“美学”主张在张艺谋的电影作品里得到很好的阐 释。张艺谋电影的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得到了张扬, 每一种颜色都有一定的内涵,都能激发每一个人潜意识里的联 想,但并无具体指向,你认为它象征什么就是什么。具有特定 的象征和隐喻,承载了导演张艺谋的文化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