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G oran MI.Metabolic precursors and effects of obesity in children:adecade of progress,1990-1999[J].Am J Clin Nutr,2001,73(2): 158-171.[4] Mei Z,Grummer S L M,Scanlon K S.Does overweight in infancypersist through the preschool years?An analysis of CDC pediatric nutrition surveillance system data[J].Soz Praventivmed,2003,48(3):161-167.[5] 马丽萍,苏宜香.母乳喂养预防儿童肥胖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17(1):32-34.[6] 丁宗一.儿童单纯肥胖症诊断方法学[J].中华儿科杂志,1999,4:246.[7] 孟昭桓.对儿童少年肥胖判定方法的评价[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8,32(3):185-186.[8] 袁萍,罗雷.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3):161-163.[9] 林雪梅.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中国校医,1997,11(3):231.[10] Mary K.Serdula,et al.Do obese children Become obese aaults?a re2view of the literature.Preventive Medicine,1993,2:174.[11] Emily O,G illman M W.Fetal Origins of Obesity[J].Obes Res,2003,11(4):496-506.[12] Leibel P,Gregory J,White A.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fatnessinpreschool children[J].Int J Obes,1995,19(1):6-10.[13] 陈松平,沈慧芬.儿童饮食因素与肥胖危险性的配对研究[J].中国校医,2001,15(5):337-338.[14] 李东海,喻素彬,徐耀初.儿童肥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3,1(19):24-26.[15] 吕书红.儿童肥胖流行趋势及干预对策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2,8(8):526-529.(收稿日期:2007-03-14)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性和无害化处理彭国华1 袁铿2 彭卫东2 Ξ中图分类号:R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61(2007)05-0476-0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剧增,生活垃圾产量越来越大。
据预测,在未来10~20年我国城市垃圾总量将以每年3%~5%的幅度递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产生又不断废弃的固体污物。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饮食行业的迅速发展,一些集贸市场、水果摊点的垃圾,包装废品的剧增,使得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不断增加。
同时垃圾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包括植物、煤灰、尘土、纸品、塑料、泡沫、金属、橡胶、腐败动物尸体等。
多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普遍利用郊区空地,将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堆放或简单填埋,结果造成晴天灰尘滚滚,雨天污水横流,温暖季节蚊蝇孳生、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地下水亦受到污染,造成不良的生态效应。
因此在整治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的同时,垃圾污染也应该作为环境保护与整治的重要课题。
鉴于目前生活垃圾的现状,特就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和无害化处理的必要性做一综述。
1 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性城市生活垃圾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由于垃圾箱的随意扔放,严重污染了空气、土壤和水源,并引起蚊蝇的孳生、病菌的传播,使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垃圾是人类活动不可避免的产物,这些垃圾包括: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或是有害微生物,如致病菌、病毒;有机污染物,如氯化烃、碳氢化合物气体等致癌物、促致癌物;无机污染物,如汞、镉、铅、砷、锌、铬等;物理性污染物,如放射性污染;其它污染物,如寄生虫、害虫、臭气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土壤、空气与水体等多种渠道危害人体健康:(1)直接危害垃圾随意弃置,会严重破坏城市景观,造成人们心理上的不快。
垃圾中的蛋白质、脂类和糖类化合物,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过程中产生NH3、H2S及有害的碳氢化合物气体直接危害人们健康。
(2)间接危害垃圾堆是蚊、蝇、鼠、虫孳生的场所。
垃圾渗滤液与潮湿地是成蚊产卵、幼虫孳生与成蚊的栖息地。
而这些害虫及昆虫成为多种传染病的媒介,它们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3)附着危害垃圾中的危害物污染空气、土壤与水体,又以空气、土壤、水体、食物为媒体或载体,使附着的有害物质侵入人体,使人受害,污染土壤。
如果垃圾随意堆积在农田上,造成土壤污染,土壤是生态系统中进行物质交换和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垃圾中的重金属和大量有机物、蠕虫(钩虫、蛔虫)卵与幼虫、病原菌(细菌、病毒等)进入土壤,加快蠕虫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摘收蔬菜瓜果时可能挟带有害物,这种不当的恶性循环成为城市垃圾污染农村田园,又通过田园产品污染城市的“罪魁祸首”[1]。
严重污染空气: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区,臭气冲天,老鼠成灾,蚊蝇孽生,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气释放。
具有关部门考证仅有机挥发性气体就多达100多种,其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
由于严重的大气污染,致使我国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很高。
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包括肺气肿和慢性气管炎,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其疾病负担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疾病调查已发现暴露于一定浓度污染物(如空气中所含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所导致的健康损害,诸如呼吸功能衰退、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亡,致使医院门诊率和收诊率增加等。
1989年,研究人员对北京的两个居民区作了大气污染与每日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在这两个区域都监测到了极高的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浓度。
估算结果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Ξ1江西省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30006)2 江西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每增加1倍,则人口总死亡率增加11%;若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每增加1倍,则总死亡率增加4%。
分析表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增加1倍,则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增加38%、肺心病死亡率增加8%。
1992年,研究人员对沈阳大气污染与每日死亡率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每增加100微克/米3,总死亡率分别增加214%和117%。
(4)垃圾爆炸隐患随着城市垃圾中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只采用简单覆盖易造成产生甲烷气体的厌氧环境,使垃圾产生沼气的危害日益突出,事故不断,造成重大损失。
例如,北京市昌平县一垃圾堆放场在1995年连续发生了三次垃圾爆炸事故,如不采取措施,因垃圾简单覆盖堆放产生的爆炸事故将会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2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必要性多年来人们比较注重水体污染与大气污染及其采取的防治措施的研究,而对城市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研究相对比较薄弱。
在环境中一种形式的污染不可能与其他形式污染相隔绝,因生活垃圾对环境污染最终亦会导致对水体、大气的污染。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城镇建设,城镇人口逐年大幅度增加,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巨大的,因此应该在研究水体污染与空气污染治理同时,大力加强城市垃圾的无害化研究,这是当今环境保护中的当务之急。
据国际公认的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综合治理原则,目前世界上常用的垃圾治理方法有三种:焚烧、卫生填埋、生物堆肥。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中,主要是卫生填埋,这种方式占垃圾处理的80%,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
焚烧发电还很少,再生利用更少,无害化处理难度较大。
垃圾的卫生填埋处理具有操作简便、投资较小、费用低、见效快、处理量大等优点,易被决策者接受。
这种方式在我国垃圾处理上较为普遍,但是存在着方法简单、垃圾填埋达不到环境保护要求等问题。
从处理方式上看约有70%的垃圾得到了处理,但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的仅占13%。
同时填埋方式存在着永久性占用大量土地,产生的沼气对大气污染严重等问题。
如果不注意地质条件还可造成土壤、地下水和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2]。
柳州市欧阳岭垃圾场由于在工程设计中忽视了江水(雨水)渗流于垃圾后形成污水,而污水进入的小冲塘容积偏小,处理污水能力欠佳,因此造成了污水污染周围环境的状况。
当时污水污染了一坝之隔的大冲塘,此塘是农民的养鱼塘和灌溉用水水塘,造成大批鱼死亡。
由于大冲塘水引灌农田时,流经的水沟与各农户的水井水位大致持平,因而也污染了农民的饮用水。
1995年抽取84户井水化验,77户井水水质不合格,到了1996年第一季度雨季,垃圾塘的污水使大冲塘水质进一步恶化[3]。
因此,避免这种处理不当的二次污染,也显得尤为重要。
Fajardo-O G[4]等对16、17、18世纪拉丁美洲的卫生保健问题作了分析,他们认为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必须避免疾病,限制疾病的传播。
同时提出16、17、18世纪拉丁美洲主要卫生问题就是传染性疾病,如果要避免疾病,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如:检疫、隔离病人、流行病学监测、提供安全饮水、安装污水污物处理系统、食品卫生监督、对排泄物、尸体等进行及时处理。
如果收集处理不及时,在一定时间内,随意在住房附近堆积排泄物和废物,很容易引来带病媒介昆虫和动物,导致传播疾病。
贵阳1983年夏季哈马井和望城坡垃圾堆放场所在地区同时发生痢疾流行便是例子,其原因是地下水被垃圾场渗滤液污染,大肠杆菌值超过饮用水标准770多倍,含菌量超标2600倍。
Clay R[5]1994年对非洲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有一半的非洲居民得不到卫生保健服务,有2/3的人们缺乏安全饮用水,大部分非洲人受到贫困、战争、室内外污染物、微生物引起的腹泻、一些疾病如疟疾、快速人口增长、缺乏卫生保健和污物处理、糟糕的环境管理、不合实际的政府政策、抛弃和采伐树木、采矿和过度使用杀虫剂等与环境相关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同时使得用税收抵御环境卫生问题变得异常艰难,由于垃圾处理的高消费,许多发展中国家轮船装载大量废物到非洲,使得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数量日益增长。
Durrant DS[5]等1981年从家庭废弃物的肉制品中分离出了沙门氏菌。
Nath K J[7]对印度国家的家庭保健和环境卫生作了分析,他认为环境和家庭卫生问题总是和人口的贫穷、居住卫生密切相关,在印度大多数城镇都具有人口拥挤、交通阻塞、水供应不足,对人的排泄物、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设施缺乏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