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第二章单元测试卷(B卷)(附答案)

5+第二章单元测试卷(B卷)(附答案)

07-08年高一上物理同步检测第二章单元测试卷(B卷)(附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冇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卜•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冒,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t\(2 h h (5 4 h□ □ □ □□□□□ □□□□□□A h h (4 ts k, hA.在时刻b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E.在时刻D两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D和时刻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D.在时刻t4和时刻t5Z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答案:C解析: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匕多次曝光所记录卜的木块的位置,与木块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打卜的点有相似Z处.如果将木块看作一个质点,那么町以将这张照片当作纸带来处理.根据木块在不同吋刻的位豐可知,上面的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增加量一定:卞面的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进一步观察会发现从上时刻到t5时刻这段时间内两木块的位移相等,因此平均速度也相同.上面木块的平均速度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而时刻h和时刻L Z间的某瞬时刚好是b时刻和t5时刻的中间时刻.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2.将近1 000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口丽的春口岀游时曾经写了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这首诗当中,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关于诗中所描述的运动及参考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飞花”是以运动的船为参考系的B “飞花”是以两岸的榆树为参考系的C “云与我俱东”是以运动的船为参考系的D “云与我俱东”是以两岸的红花为参考系的答案:AD解析:诗中所描述的“飞花”,指的“花”是运动的,这是以运动的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 意思是说诗人和云都向东运动,这是以两斥或两斥的红花、榆树为参考系的.云与船都向东运动,可以认为云相对船不动.故A、D正确,B、C谱.3.如图为-•物体做II线运动的V,图彖,物体的初速度为V。

,末速度为*则物体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为()A・$=2U B.f>m C・:V土二乞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 2 2答案:B解析:在图中梯形voOtiD的而积s.在数值上等于做初速度为V。

、末速度为w的匀加速直—I- —\/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I内的位移.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知也"于题中物体的X图彖是曲线.它所用面枳比梯形VoOhD的面积儿也就足该物体的平均一Srfh ? 4- V速度v = JL>±=^—,所以B选项正确・人L 24.一人看到闪电12.3 s后又听到雷声.己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30 m/s—340 nVs,光速为3x10s m/s,于是它利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的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 kin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E.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的位置与观察者的距离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即使声速增人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答案:B解析: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为使问题简化,一般要抓住主要矛膚,忽略次要矛盾,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光速与声速相差很人,在传播约4.1 km的距离时,光传播的时间对估算距离来说完全可以忽略•声速为0.33 km/s—0.34 kin/s,所以:s=vt=(0.33― 34)t^ = xJ2.3 kin=4.1 kin.所以E疋确.为声速增大2倍时,上式显然不再成立,D错.5.(2007高考山东参考试卷,19)某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该展品放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刚滴出的水滴速度为冬),在行光源的照射下,只要耐心地缓慢凋节水滴卜-落的时间间隔,在适肖情况下参观者町以观察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好像都静止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的A、E、C、D所示,刻度尺上数值的单位是cm)M g=10 nVs2,要想出现这一种现象,所用光源应满足的条件是()A.持续发光的光源B.间歇发光,间隔时间为1.4sC.间歇发光,间隔时间为0.14 sD.间歇发光,间隔时间为0.2 s答案:C解析:水龙头滴卜的每一滴水都町以看作是做自由落体运动,A 、B 、C 、D 相邻两点间的时 间相等,设为T, hcD-h B c=gT-, T 彳人叮加=J (〉0_3洛xl 匸S=Q14 s,只要发光 的时间间隔是T 的整数倍,就可以看到上述现象,C 正确. 6.下面是直线运动中的两个公式:s=W①v 0 + V. s=-- ---- t =V, t2T关于这两个公式的使用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两式都可以用来求解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B. ①②两式都可以用来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C. ①式适用于任何直线运动求位移:②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求位移D. ②式适用于任何直线运动求位移;①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求位移 答案:BC解析:公式S ■订是平均速度定义式V--的变形式,对所有的直线运动求位移都适用:/公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推论,它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27■②式也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B 、C 正确.7. —质点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该质点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图象的是卜图 中的( )Z?-506 10()平行光源答案:A解析:在s-t图象中,质点开始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一•段时间后,又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回到出发点后又静止不动,且两次运动的时间相等,速率相同.所以质点的v-t图象开始时负方向的速度不变,然后挣止,速度为零,接着以正方向的速度运动相同的时间后速度为零•所以只有A图是正确的.8.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运动到中间时刻的速度是巾,经过全程一半位移时的速度Sv3,则下列关系式正碗的是()A.V I>V2>V J E.V I<V2=V S C.V!=V2<V J D.V I>V:=V S答案:C解析:因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VLP;还足因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多,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少,全程的中间时刻物体处在前一半位移的某位置上,也就是说,中间时刻物体还没有运动到位移的中点处, 因此V2<V3.只有C正确.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I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A・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 mC.加速度的人小可能人于10 in/s-D.加速度的人小可能小于4 m/s-答案:BC解析:1 s后速度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此时10-4 ……a= -------- m/s-=6 in/s-110 + 4s= -------- x 1 m=7 m2is后速度方向M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此时w _10_4 nVs-=-14m/s=(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一10 + 4s= ----------- x 1 m=-3 m (负号表不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10.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后,能正确表示其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图象是(不计空气阻力)(A D答案:D解析: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上升阶段速度逐渐减小,卜降阶段速度逐渐增加,且变化率为g,是一常数.所以图象为直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的人小相等、方向相反.竖直上抛运动最高点的速度为0.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某物体做II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试根据图象回答卞列问题:答案:⑴匀加速1匀减速-2 (2) 2 124-0解析:由图彖知,OA 段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31-—— m/si m/戸 在AB 段做匀减40-4速运动,加速度:a := ----- m/s 2=-2 ni/s 2.物体在2 s 末的速度:vj=ait=lx2m/s=2m/s :整个2过出物体的位移等丁•速度图级9时间轴所阳成的[角形的面枳: 6x4 s= ------ m=12 m.212•某同学身高是1.8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看越过了 l ・8m 高的横 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是 ________ m/s ・(g 取10 nVs-) 答案:4.2解析:跳高运动町近似看作竖直上抛运动.该同学起跳时乘心的高度是0.9 m,身体横着越过 1.8 in ini 的横杆时重心的高度是l ・8m.向上运动的Ai 人高度:h=l ・8m-0・9m=0・9m •所以起 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v J2g 力■ >/2 x 10 x 0.9 ni/s-4.2 ni/s.13.—矿井深125 m,在井I I 每隔一定时间自由落卜•一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I I 卜•落时, 第一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那么相邻小球间开始I 、•落的时间间隔为 __ .第一个小球 恰好到达井底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 __________ m.(g 取10 m/s?) 答案:0.5 s 35解析:设小球从井口下落至井底所需要的时间为"嗨加, 从第1个小球开始下落时计时,当第11个小球开始下落时共经历10个时间间隔,那么相邻 小球间开始卜•落的时间间隔丁=丄=0.5 s.10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为h,则 h=|g t(ll-3)T] --|g [(11-5)T] 2xi0x4: m ------ xi0x32 m-35 m.2 214.(2007河南郑州高三一检,11)某同学做了一次较为精确的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的实验,实验所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设O 点是计数的起始点,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为0.1s,则第一个计数点与O 点的距离血应为 ______________ cm,物体的加速度w ___________ in/s 2.m/st 在AB 段做 ____________运动,加速度是 _________ in/s :.(2)物体在2 s 末的速度是 ___________ m/s>物体在整个过程的位移是 __________ m.答案;4 1解析:因纸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相等时间里的位移差相等, 故 x 23-Xi2=Xi2-Xoi,即(15・9) - (9-Xi) = (9-Xi) -Xi Xi-4 cm ・x 23 - x l2 (6-5)xlO'2T 2 —= o?F15•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种情况到 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乍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 车完全停II: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卜•表给出了汽车在不同速度/ (kmh-1)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停车距离/m45 9 14 23 75 15389073 105217596答案:43 18 55解析:设四种情况卜的思考距离分别为X 】、X :、X,、X,;制动距离分别为xr 、灯;停 车距离分别为S 】、S 〉S3、S4驾驶员从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这段时间里,汽车以 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思考距离与速度成正比,即v 2 v 5 v 4 45 75 90 105停车距离等于思考距离与制动距离之和,故:S 2-X2+X 2^=43 m. 制动距离:Xj-S3-X3= (73-18) m=55 m.三、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朿要演 算步骤,只写出瑕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辆汽车以72 knih 的速率行缎,现因故紧急刹车并艰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 速度的大小为5 m/s?,则从开始刹车经过5 s,汽车通过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40 m解析:本题应先分析清楚汽车在5 s 内是正在刹车还是已经停车.若正在刹车,町用位移公式 直接求.若停车时间t<5 s,则刹车过程的距离即是所求的距离.设汽车由刹车开始至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b 选vo 的方向为正方向. v 0=72 kni h=20 m/s,由 v t =v 0+at 0 得:v, - v 0 0-20 to™ ------- = ---------- s-4 sci -5可见,该汽车刹车后经过4 s 就己经静止,后Is 是静止的. 因为汽车瑕终静111, M J'以直接利用O-vo 〉2as 求出刹车距离.M____9cm 115 cm根据 X :3-X12=aT 2>ni/s 2=l m s 2.230 1若用基本位移公式s=vot+丄求,时间t 应取4 s 而不是5 s.217.物体从hi®处自由卜•落,它在落到地面前1 s 内其|、•落35 m,求物体卜落时的高度及卞 落时间.答案:80 m 4 s解析:设物体卜•落时间为由公式得:力_35 =由以上两式解得:t=4 s.h=80 m.18.2000年8月18 口,《新闻联播》中报道,我国空军科研人员在飞机零高度、零速度的救 生脱险方面的研究取得成功.报道称:由于飞机发生战障人多是在起飞、降落阶段,而此时 的高度几乎为零高度.另外在飞行过程中会出现突然停机现象,在这种情况卜,飞行员脱险 非常困难.为了脱离危险,飞行员必须在0.1 s 的时间内向上弹离飞机,若弹离飞机的速度为 20m/s,试判断飞行员弹离过程的加速度是多人.若铝亍员脱离飞机的速度方向竖直向匕则 他离开飞机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答案:200 m/s 2 20 mv — v 20 — 0解朴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知,飞行员弹离过程中的加速度:3=-^— HVS-200 m/s 2飞行员离开飞机后,可认为是以20 m/s 的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因而离开飞机的最 大高度是:19•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公路上以速度vi 向东行驶.一位观光游客由南向北从斑马线 上横穿马路.汽车司机发现游客途经D 处时经过0.7 s 作出反应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B 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 处停下,如图所示.为了判断汽车是否超速行驶以及游客横 穿马路是否过快.警方派一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v m =14.0 ms 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 在肇事汽车的起始制动点A 紧急刹车,经过14.0 m 后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鬧紂AB=17・5 m. BC -14.0 ill. 丽・2・6m ・肇爭汽车刹车性能良好(可认为警车与肇事汽车刹车时加速 度均相同)•问:_ 0-202 =2 x (-5)m=40 m2022x10m-20 m.2d沔起始右车点二®点停*点东(1) 该肇專汽车的初速度V ]是多人? (2) 游客横穿马路的速度是多人?答案:(1)21 m/s (2)1.53 m/sv解析:(1)汽车与警车刹车时均视为匀减速运动,且末速度变为零,町由^=235,得a=—,说明小汽车超速行驶.(2)汽车司机在人点开始刹车到C 点停卜•,由于BC=14.0 m,说明小汽车在B 点的速度与警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相同,为v m =14.0 m/s •设小汽车从A 到B 所用时间为2•则— v + v 7 AB 力3= —『加,变形得 ------------- ,代入数据得:2 匕+ 52x17.5(AB = ----------- S=1 S21+14从发现游客到开始刹乍的反应时间为t o =O.7 s.故游客横穿马路的速度W=BD2.6m s-1.53 ms.0.7 + 1.0两车加速度a 相同,则左吩/17.5 + 14.0Y ~14^0-X14.0 nVs=21 ni/s> 14 m/s.,解得V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