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对对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和开发现状进行了梳理,系统分析了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在观念上、技术上、效益上以及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海洋科学发展观、建立海洋综合管理机制、依法治海、科技兴海、进行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等各项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开发海洋管理1. 中国海洋资源及其开发现状1.1 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已记录到了20 200 多种海洋生物,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 /10 。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可以利用于食品、药物、新材料、能源、饲料等领域;(1)2007年,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为1400 多万t。
(2)2007年,海洋生物医药业不断加强新药研制与成果转化,全年实现增加值40亿元。
(3)加速研发利用海洋生物各种特性和能力,合成和生产其他新材料,如利用蓝藻生产天然橡胶等。
(4)国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每平方米水面的海藻每年可提取燃油150 L 以上,我国目前还没有投入开发。
(5)我国用海洋植物作畜禽动物饲料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尚未形成相应的海洋植物饲料加工业。
1.2 珍贵的海洋矿产资源中国深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发现的石油资源量估计有200 多亿t ,天然气资源量估计约为8 万亿m3 。
2007年,我国努力提高海洋油气开采能力,海洋油气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我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硫、磷、石灰石等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福建省,但总体来讲,开发程度不高。
年经联合国批准我国1991在太平洋获得面积达15万km2的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我国在大洋调查中还发现了富含锌、金、铜、铁、铝、锰、银等元素的海底热液矿藏,但开发利用尚处于研究阶段。
可燃冰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广泛存在,据测算,仅我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700 亿t油当量,但由于可燃冰生成环境复杂、特殊、开采难度大,我国直到1990年才开始可燃冰的利用和开采技术研究。
1.3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我国有宜盐土地及滩涂84 万ha。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盐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2007年,中国海盐产量为3 000多万t。
海水中也含有80多种元素和多种溶解的矿物质。
目前,我国直接提取钾、溴、镁等技术方面已经突破万吨。
海水中还含有重水,其是核聚变原料和未来的能源,在我国开发程度不高。
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日产量已达12万多t,海水直流冷却水年利用量已近480亿m3。
1.4辽阔的海洋空间资源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km,岛屿海岸线长约14000 km ,管辖海域300 多万km2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 /3 。
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生产、通信和电力输送、储藏及交通、娱乐设施等方面。
截至2007年,全国亿吨级港口增至1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 年居世界首位。
滨海旅游消费需求呈现逐年扩张趋势,滨海旅游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2007年滨海旅游增加值3242亿元,比2006年增长19.9 %。
1.5潜在的海洋能资源我国海洋能资源经调查和估算,蕴藏量约4.31 亿kw 。
从目前国内的技术发展水平来看,潮汐能技术最为成熟并进行了有限的开发利用,对90 %分布在常规能源严重短缺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再生能源没有充分开发利用。
国内已经建立了潮汐能、风能电站及潮流能装置,波浪能发电装置正在研发,盐差能、温差能的利用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
2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2.1 观念滞后2.1.1 对内,海洋资源资产观念不强,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海洋资源属国家全民所有。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海洋资源是自然力量形成的,自身没有经济学意义的价值观念。
因此,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执行的是资源无价和无偿或低价使用的政策。
2.1.2 对外,海洋资源权益之争持久,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和我国的主,我国与周边8 个国家存在约120 万km2 的海洋权益争议,由此在黄海、东海和南海与多数国家就空间资源、渔业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等存在矛盾冲突。
目前,只完成了长约506 km 的中越北部湾海洋界线,还有6 800 多km 的海上界线需要划定。
2.2 综合管理缺失2.2.1 缺乏总体规划和总体方针政策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管理长期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往往是开发在前,管理滞后。
虽然1993年国家编制了《全国海洋开发规划》,2002年发布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但是由于时势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能得到贯彻执行,需要不断持续编制新规划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2.2.2 缺乏管理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我国海洋资源管理一直遵循传统的行业部门的计划管理,使得各行业、各地区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形成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互不协调的复杂局面。
一个部门或行业的开发利用极容易影响其他部门或行业的开发利用,从而影响海洋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利益,造成综合效益低下。
海洋资源综合管理的不到位,使海洋资源优化配置不合理,限制了资源的利用效益。
如沿岸陆地建设不合理征用海岸线、地方港口与水产养殖之间的利益突出等。
2.3 法律法规不健全2.3.1 在立法上,不仅缺少综合性的法律,而且单项资源管理的法规也不够完善。
已有的法律法规,绝大多数是单项法规,基本上是陆上法规向海上的延伸。
我国亟需制定《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法》等海洋法律,同时扩大海洋立法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尽快完善我国的海洋法律体系。
2.3.2 在执法上,由于现有的海洋法规未形成系统配套的海洋法律制度,贯彻实施难度大。
有些法规缺乏相应的管理实施细则和具体技术规定,可操作性较差。
有的地方性法规实际上是行业的规章制度,不具备法律效力。
2.3.3 在监督上,由于法规体系的不健全,造成对海洋资源开发监管的缺失。
海洋资源权属不清,以行政权、经营权管理代替所有权管理,各种产权关系缺乏明确界定,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缺乏协调,造成权益纠纷迭起,国家对海洋的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不到实现。
2.4 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恶化2.4.1 海岸侵蚀严重海洋资源开发致使我国海岸线不同程度地受到海岸侵蚀破坏,开阔海岸的海滩和三角洲尤为严重,岸线后退、堤坝萎缩、海滩淤蚀。
此外,滩涂和浅海生物捕捉、滩涂围垦等也使海岸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2.4.2 近海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我国近岸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污损事件频发,溢油事故时有发生。
船舶排污、生活垃圾、城市工业废水、生物污水、海港及船舶海上石油平台作业排污或事故、矿床开发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5.3 海洋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过度捕获、拦河筑坝、围海造田、修筑海岸工程、排污等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度锐减。
一些珍稀生物,如中华白海豚、儒艮、斑海豚、海龟、文昌鱼等,减少量更加明显,几乎濒临灭绝的危险。
一些海洋植物,如红树林等的生存受到威胁。
3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的对策与措施3.1 增强海洋国土意识海洋与陆地同样是人类生命的重要支持系统。
在未来的时间内,海洋将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国家要旗帜鲜明地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获得政治保证。
在海洋资源问题上,我国政府历来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和平政策。
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周边国家已经开始纷纷染指中国的海洋资源,中国政府需要给予强有力的回击。
3.2 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海洋资源开发中,要树立海洋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自觉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联合国通过的《世纪议程》把海洋作为有助于实现人21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
我国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也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作为重要的行动方案之一。
因此,要牢固确立海洋对人类发展起重要基础作用的意识,增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理念,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坚持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
一是要对海洋资源的集约化开发,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系统的防治与修复,为海洋资源再生提供基本的条件。
3.3 建立综合管理机制明确中国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要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科学规范管理确定为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
避免海洋资源的无序开发,加强海洋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各级管理机构。
以国家海洋管理部门为主,建立协调、控制、监督和引导综合管理体制,以确立主管部门的地位和权威,协调、平衡各涉海产业部门利益。
转变海洋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强化海洋机构的功能和职能,加强我国海洋主管机构与其他涉海部门的联系。
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海洋开发的需求,持续修订海洋开发的总体规划,同时对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规划进行监督和检查。
3.4 健全海洋法规政策海洋资源法律、法规是海洋资源管理中最具权威的手段。
积极向日本、美国等国学习,制定我国的《海洋基本法》,确立中国是一个海洋国家的法律地位,将建设“海洋强国”的政策提升为国家意志,保全和维护我国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
要加强海洋资源开发的协调与管理,首先要加强海洋资源管理的立法工作,逐步建立国家海洋资源的法律体系。
在现有单项涉海法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充实这一法规系统,制定一部海洋管理根本法,理顺海洋各个行业主管部门与国家海洋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各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
制定切实可行的海洋渔业捕捞、养殖、环保等地方性法规,改变目前一些法律相对滞后,缺乏可操作性的现象,使立法活动与时俱进,并且要加大执法力度。
同时,要加快我国海洋法规与国际海洋法规的接轨,扩大海洋立法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完善我国海洋法律体系。
3.5 走科技兴海之路3.5.1 大力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现代高新技术的利用,为对海洋的全面认识、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要依靠科学技术对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其物质效能的全面合理利用,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
在海洋生物遗传工程技术、海水养殖增殖技术、超声波生态遥测技术、海洋药物研制技术等领域加强科技开发。
全方位整合海洋科技资源,加速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建立产学研联盟机制。
3.5.2 全面提升海洋人力资源素养一方面要面向国外,尤其是向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引进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大力培养一批亟须的海洋资源开发适用人才。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现代化、复合型的海洋资源开发及管理人才。
3.5.3 积极推进海洋产业优化升级海洋经济各产业的构成及其比例需要优化升级。
海洋产业结构不仅仅指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结构,也指海洋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两大部类的结构以及海洋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