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人秀节目文化内涵的表达摘要:目前,大量不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电视舞台上大放异彩,其节目模式既有从欧美、韩国等引进版权,也有一些本土创造的成功案例。
各大省级卫视的真人秀节目播出比重仅次于电视剧,已经成为观众收看的热门节目类型之一。
虽然真人秀节目起源于欧美,但近年来通过本土化创新的运作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国观众的喜爱。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所应承担的社会文化责任在目前社会转型期具有引导作用。
因此,本文将分析中国真人秀节目在文化内涵方面的表达方式和传播策略以及与国外同类节目的异同。
关键词:真人秀;文化内涵;表达策略1.引言(1)真人秀节目的定义:真人秀是欧美电视节目形态“Reality TV”,即真实电视节目的中国式译名,在国外,真实电视又称真实肥皂剧(reality soap opera)、构建式纪录片(constructed documentaries)、纪录肥皂剧(docusoap)等,综合了纪录片、肥皂剧和游戏类节目的部分特征,是一种综合性的节目形态。
【1】对于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定义,我国学者有不同的论述。
总体而言,都从“制定规则”、“自愿参与”和“真实记录”三个方面来对真人秀进行了界定。
(2)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目前,国内较为有代表性的真人秀节目分类为表演选秀型、野外生存型、职场创业型、生活服务型、益智游戏型、室内体验型、婚恋约会型和角色置换型这八种类型。
【2】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省级卫视频道都有自己的真人秀节目,其中收视率较高的代表性节目有:《星光大道》、《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职来职往》、《中国达人秀》等。
2.中国真人秀节目的文化价值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指把一群人团结在一起的共同的价值、信仰、社会实践、规则及假设。
【3】有的学者将文化价值概括成“人类文化活动的本质生活所追求和依据的价值,是有利于人把自己创造成‘人’的价值。
”【4】简单地说,文化价值是指客观事物满足一定的文化需要或者反映一定的文化形态的特殊属性。
电视文化具有多重属性与功能,既有审美属性,又有消费属性;既有教化功能,又有娱乐功能。
在所有电视艺术门类中,真人秀节目的人文理念和纪实内涵具有的意义重大,对于人类文化的贡献不可或缺。
作为电视文化的一个细小单位,真人秀节目代表了电视节目发展的新阶段,肩负着促进文化交流、传播社会先进文化和引导正确价值观的责任。
3.中国真人秀节目文化内涵的表达(1)以梦想为蓝本的故事表达通过对中国目前现有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解读可以发现,尽管这些节目的播出平台、节目流程和录制人群不同,但却都向观众传递出了“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核心价值观。
以浙江台热播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为例,这个节目的版权来自荷兰的电视节目《The voice》。
在具体制作过程中,节目充分考虑到了本土受众的文化习惯,既体现了尊师重道的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又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勇于追求梦想的文化观念。
《好声音》传递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奋斗精神,它“褪去了华丽的外衣,弘扬了青春心灵向上的力量,通过互动和娱乐民主等方式启示人们脚踏实地去实现梦想。
”【5】节目完整展现了学员的成长历程,从青涩地走上舞台到最后华丽的退场,这种有目共睹的成长能够轻易打动年轻观众。
“只关注声音”的节目规则又给这种奋斗增加了公平公正的色彩。
同时,《好声音》弘扬了我国最新的主流价值观。
在第二季《好声音》的初赛中,几乎每一位刚上场的选手都会被问及“梦想”是什么,这种关注“梦想”的举动无疑离不开“中国梦”这样一个新颖的主流价值观。
除此之外,益智体验型真人秀节目《开心辞典》让每位参与者可以通过答题实现自己的家庭梦想,职场创业型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为年轻人提供了实现自己职业梦想的平台,室内体验型真人秀节《交换空间》可以让互不相识的两个家庭用有限的经费完成变换家装的愿望……通过节目,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有了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而节目也向受众传递了梦想的价值,鼓励大众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家庭梦想。
(2)突出真实情感的叙事手法除了将“梦想”作为真人秀节目的思想中心之外,真人秀在节目编排、后期制作方面也充分考虑到现今受众对真实的亲情、爱情和友情的需求。
在电视节目种类越来越多的今天,观众对于风格雷同、内容同化的戏剧化节目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
因此,真人秀节目的“真”与其中所蕴涵的真感情、真故事就成了席卷电视荧屏的一道清风。
近两年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热捧,究其原因,除了明星效应和制作精良的幕后团队之外,更是由于这样的节目满足了大家对真实情感的追求。
《爸爸去哪儿》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嘉宾身份真实、目的动机真实、讲述内容真实、节目中流露情感真实,用真情实录取代虚假炒作,在“泛娱乐”时代为观众带来真切的温暖。
同时,在当今儿童安全问题频出、父亲忙于工作无暇产生亲子互动的社会背景下,《爸爸去哪儿》响应了多方人士呼吁加强亲子教育这一社会情感心理。
节目邀请的嘉宾来自内地和港台,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在节目中碰撞,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能在节目中找到自己的共鸣点。
而很多对婚姻家庭失去信任的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亲子真人秀感受到真爱和真情的回归。
因此,像《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花儿与少年》和《花样爷爷》等电视真人秀节目都摒弃了过去只停留在感官愉悦刺激的层面,开始深入到人们生活与神的深层意识中,将人们对真实情感的追求暗含在节目的元素与规则中。
这样突出真情实感的叙事手法彰显了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对本土文化、现实文化的综合观照,较好地表达了电视节目应当具有的文化内涵。
(3)迎合社会热点的内容设置当然,一个优秀的真人秀节目除了有核心的价值观表达和真情实感的投入之外,还必须与观众的关注点保持一致,贴近广大受众的生活常态,在内容设置方面做到“言之有物”,让观众可以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得到启发与感悟。
因此,在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就必须加入贴近社会实际的热点问题,将社会的发展与节目的创新联系在一起。
从2009年末开始,一大批婚恋约会型真人秀节目开始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幕上,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等等。
这些相亲服务类电视节目除了引发收视狂潮外,更引发了大家对爱情与婚姻的大讨论。
以《非诚勿扰》为例,这个节目的创办首先迎合了当今中国大量“剩男剩女”存在和家庭观念转变的社会现象。
在内容设置方面,24位女嘉宾各具特色,她们中有“白富美”、“女屌丝”、“单亲妈妈”等不同背景经历的人,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目前婚恋市场上的女性人群,产生了极大的话题性和讨论性。
当相亲男嘉宾上场后,24位女嘉宾会根据他的经历介绍、朋友采访以及现场表现来决定是否跟他牵手。
在几轮问答过程中,女嘉宾或犀利、或深刻、或温和,但都迎合了现今的社会热点问题。
而现场睿智的主持人和心理专家也会不断推进节目的进程,为现场嘉宾和观众解决恋爱中的问题。
《非诚勿扰》节目的火热,很大程度上源于它迎合了目前女性地位在婚恋关系中的转变以及目前人们对于恋爱婚姻的关注。
可以说,一个成功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不能将自己同社会的发展和受众的思想变化割裂开,而是要不断调整自身内容,使观众感到足够贴近他们的生活。
“真人秀”中的“真”字代表了观众对真实的追求,而“人”字则说明了受众参与表达体验的基本需要。
真人秀的不断发展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文化探索的尝试;在真人秀的制作过程中,融入本土文化、契合社会文化心理十分重要。
4.中外真人秀节目文化内涵表达的异同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本土真人秀节目已经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尽管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发展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每一个真人秀节目的开始发展都几乎与国外的相类似。
作为一种电视节目的移植形态,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与西方相比既有差异又有共性。
从节目本身的叙事特征和叙事手法来说,真人秀节目以参与者为核心,通过线性的闭合型叙事形态,突出集中而富有冲突的情节,最终完成“竞赛-征服-加冕”的叙事表达。
真人秀节目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满足了受众“窥私”的心理,在真实表达的过程中引起观众的共鸣。
因此,中外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内涵表达都离不开鼓励性、趣味性和益智性。
然而,随着大量真人秀节目充斥电视荧屏,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的弊病逐渐显露,特别是从国外购买版权的真人秀节目,由于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以及审美习惯的不同,经常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因此,中国真人秀节目必须在文化内涵表达方面进行本土化创新,迎合中国观众的收看习惯和审美爱好,做到“求同存异”。
首先,受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真人秀节目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势必要有所改变,例如在西方真人秀节目中总会频频出现对“奖金”的追求,这在我国电视荧屏上则不大常见,因为传统道德严厉批判此类“拜金”行为。
如《开心辞典》、《开门大吉》等益智体验型真人秀节目虽然也有奖品的存在,但却将奖品作为选手实现家庭、个人梦想的载体,每个奖品其实代表的是参赛选手的经历。
其次,受众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习俗也是中国本土真人秀节目所要顾及的不同之处。
道德观念是一种外在的约束,文化习俗则多是一种内在的共识。
文化习俗对观众的影响深藏不露却潜移默化,中外观众不同的收视习惯和对于特定问题心理接受倾向的不同决定了中外真人秀节目在文化内涵表达方面的不同。
举例来说,中国没有任何一档真人秀节目会大肆宣扬被西方社会广泛接受的同性恋文化,其根源就在于中国的文化习俗对同性恋群体的态度依然是讳莫如深的。
同时,中国观众乐于在电视节目中欣赏故事,倾向于接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态度,从内心里拒斥你死我活式的较量。
例如,本土热门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几乎每位参赛选手都有着或感人或励志的追梦故事。
虽然选手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但节目组并没有和原版一样将选手之间的勾心斗角展现出来,而是着力突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精神。
总的来说,由于中国真人秀的前身脱胎于外国真人秀节目,因此节目在形态和内容方面具有很大的共性。
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真人秀节目作为社会文化的缩影,必须要与本土文化习俗和审美习惯相结合,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树立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真人秀节目品牌。
结论从上面的分析探究可以看出,尽管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种类多样、数量繁多,但都在节目编排、内容设置等方面传递了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涵。
电视是当今社会当之无愧的强势传播媒介,承担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民众、服务社会、提供娱乐、传承文化等方面的功能。
这一大众传播媒介随着时代的前行和经济社会的进步,其传播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尽管目前中国有部分媒体追求娱乐至上、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忽视了节目本身所应具有的思想内涵,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电视文化浮躁、荒漠的背后,还是有一批批叫好又叫座的娱乐节目,站在文化担当的高度,用高格调、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去陶冶和净化观众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