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酒文化

陕西酒文化

陕西酒文化
说到陕西酒文化,就得先说说陕西最常见的酒了。

即是“四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

所谓的“四大名酒”,是指在1952年的第一次全国评酒会上评选出的四个国家级名酒,分别是: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窖和陕西西凤酒,它们也是中国白酒最先
确立的四大基本香型的典型代表,其中茅台酒代表的是酱香型,汾酒代表的是清香型,泸州老窖代表的是浓香型,而陕西西凤酒则代表着兼香型。

因此说西凤酒不仅仅是陕
西酒的代表,同时也是国酒的代表之一,品牌“文化”是凝结在产品中的时间物质积累、工艺成就沉淀的表现。

陕西人比较豪爽,粗犷。

陕西是个礼仪之邦,在亲属聚餐时讲究先敬老者、后敬比较有地位之人,劝酒时不能强行,只能随意,但你在敬这些人时就不能随意喝了,
必须一口干了才算尊敬;对于同辈不用说了,都满杯上了。

如果属于商务的话,得先敬位高权重者,再按年龄顺次喝;还有我们陕西人会非
常热情的回敬,而且不止一次,会找出种种回敬你的理由,直到将你喝趴下。

陕西人喝酒斗着喝。

酒过三巡,即搞捉对厮杀:划拳、猜宝、押大小……各种行酒令统统上阵。

这样以来,西北人一场酒下来不醉的有两种人——特别能喝的和行酒令特别
老练的。

陕西人喝酒谁直爽谁受欢迎迎,越喝越直爽。

痛痛快快喝几下,忽然急刹车“兄弟
就是这些量”,众人都同意,不怕造作。

要是谁假装,有的是办法治你,最绝的就是凉着你,一边去吧!酒到了了这个份上,互相有事商量,一句顶一句。

陕西酒文化伴随着酒的起源及其延绵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酒作为文化的一种,它从一
个侧面辐射出陕西这个特定区域在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所呈现的不同态势。

酒的发祥地在陕西。

传说周代的时候,有个人不经意地将蒸多的米倒进门前的一个树洞里,过了一些日子,他闻到了那个树洞里飘出的芬芳。

原来树洞里的米发酵了。

这仅仅是一个有关酒的起源的传说,然而,传说中剩余的粮食正是酒赖以产生的物质
基础。

陕西是农业的发源地,自古就是农本之地,在《诗经》中就有许多是形容陕西
的粮食丰收的诗句。

古代的人庆祝丰收要举行祭祀天地的仪式,酒作为粮食的产物便
被当成上好的佳品用于表达人们对天地的谢意。

酒文化最初就体现在祭祀这一最高形
式的文化活动当中。

陕西的酒文化真正演化成世俗的文化是秦汉以后的事。

这时候,酒的功用不再局限于祭祀或壮胆,人们喝喜酒,也喝丧酒。

社会上不同层面与地位的人最广泛地将酒
与日常的聚散离合紧密相连。

饮酒成为这个农耕民族不可或缺的活动,酒文化在这一
时期建立起来丰厚的群众基础。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顶峰时期,唐都长安就在今天的陕西。

隋唐以文取士,当时的文人骚客云集长安,酒,便成为作文最好的引子。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春丝暮成雪。

”在浪漫主义诗人的佳作中,飘逸、洒脱的“醉话”如隐如现。

酒这种神
奇的饮品如此热烈地引发着诗人的才情又含蓄的深沉地创造着自身的文化。

事实上,
宋代以前的酒,均为米酒或稠酒,李白之所以“斗酒”不醉反而“诗百篇”也是因为他所饮的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白酒。

宋代后,造酒工艺发生变化,酒文化的载体由米酒或稠酒
转换为烧酒,也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酒。

陕西不仅是酒和酒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产名酒之地。

明清之际,陕西商帮盛极一时,在商人四处活动时,饮酒成为他们与人交往的一种形式,陕西的酒随陕西商人的
活动被带到全国各地。

明末清初,陕西盐商开发了四川井盐,在“川盐入黔”的途中,
他们将贵州茅台村设为一个贩盐码头。

“盐走赤水河,秦商居茅台”就是当时陕商活动
的形象写照。

当时的贵州经济落后,只有一种酒,即黄庭坚诗中所言及的“贵州有洋河”。

一位姓刘的陕商居茅台村,为无酒而苦,情急之下,回到故乡——西凤酒的发源
地陕西柳林镇。

他找到一位姓田的配酒师,带他来到茅台村,从西凤酒配方加赤水河水,九次勾兑,造出香醇可口的茅台烧锅。

因此,可以说陕酒西凤乃茅台之母,而陕
西酒文化也随陕西酒的传播而向外扩张延伸。

目前的陕西酒文化处于一个低谷,其原因是两方面的。

首先是来自酒文化的载体——陕西酒业。

由于陕西经济的不甚发达和果酒、饮料的冲击,陕西酒业不能充分承
载酒文化丰富的蕴含。

而陕西酒文化走向低谷的第二个原因便是来自酒文化自身的一
些变化。

随着思想的开放,很多人接受了西方的甜酒文化,同时,时代的变迁又带动
人们对酒文化心理需求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

在这样一些因素的作用下,陕西酒文化
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但是,对于现在这种情况,首先应该看到的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酒作为身份的象征,作为交往的工具,人们对它的需求已超过以往任何一个自然经济社会状态下
的需求。

退一步讲酒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已脱离某原本的物质载体,成为一种极具独立
性和民族性的传统文化。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当它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便会显现
出顽强的抵抗力和坚决的不可替代性,这正是因为它根植于民族传统,根植于这个民
族的血脉之中。

陕西酒文化是根植于秦地传统的文化,更是其悠久历史的遗风,陕西
酒文化无法退出历史。

尽管陕西白酒文化仍具顽强的生命力,但目前陕西酒市被外省酒特别是川酒入
侵依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饮酒成为身份和品位标志的今天,一种文化攀比心
理促使外省酒占领陕西酒市,更重要的是,外省酒的入侵更多地体现出陕西作为13
朝古都所在地而具备的文化包容性。

陕西的本地文化极具王者风范——包容天下,怀
柔远人。

尽管如今它已没有了王朝的富足与丰盈,但依然愿意张开瘦弱而博大的胸怀
来迎接远方的朋友。

这似乎又回到了两千多年前陕西酒文化所蕴含的大气与豪迈。

目前,陕西地产白酒品牌主要有西凤酒、太白酒、长安酒、西安酒、秦川酒、杜康酒、城固酒、泸康酒、秦洋酒、三粮液、隋唐酒(美水酒厂)、延河酒、龙泉酒、老榆林
共20多家,500多个系列品种。

从白酒香型来看,汉中地区凤香酒所占比重较大,陕北和秦岭以南区浓香型酒居主导地位。

从全省来看,浓香型占到市场的70%以上。

陕西各地区的主导品牌分割各区域市场。

如:西凤酒、太白酒以关中地区为主市场,西起宝鸡,东到潼关,沿着陇海线布下天罗地网;以老榆林为产品品牌的榆林普惠酒
厂和以隋唐系列酒为代表的美水酒厂盘踞陕北市场,也是白酒消费的大区;泸康酒以
安康地区为主市场,市场占有率相当高;三粮液、城固酒以汉中地区为主市场。

随着陕西本土白酒品牌的崛起,陕西白酒市场正在上演“战国时代”。

目前,以五
粮液、国窖1573、茅台、剑南春等为主的外地名酒稳居高端以及超高端,以河套老窖、诗仙太白等为主的外地酒纷纷杀入山西市场。

在陕西白酒市场上,作为当年中国白酒行业的四大名酒之一,西凤是当仁不让的
老大,太白居第二。

现阶段已经形成西凤、太白强势地产白酒占据主导地位,其它地
产白酒作为市场补缺者地位的良性发展阶段。

在中高端市场上,西凤高端品牌西凤十
五年、西凤六年陈酿,开始站稳市场,随之像柔西凤、西凤华山论剑、西凤1952、西凤1956等品牌也建立了自己一定的势力范围。

但是,目前陕西白酒企业没有形成大范围的、大区域的市场规模,这成为了限制
陕西酒业发展的最大因素,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酒业的发展,由此出现酒业生产规模小,酒类更新迟缓,难以形成品牌化。

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陕西白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目前,陕西地产白酒较低,和四川、山东等地相比差距较大,而且,陕西地产白酒量
不到省内白酒消费量的一般,但其年消费量就达16万吨,发展潜力巨大。

而谈到陕西酒文化的复兴,陕西酒文化实际上就是白酒文化,更具体地说就是西凤酒文化。

西凤酒不是某个酒厂的酒,而是最能代表陕西悠久绵长又诗意浪漫的酒文
化的酒,陕西人应该为再造西凤而努力,因为它承载着太多的文化与传统。

由于我们两人均来自于陕西,对自己家乡酒相对比较了解故选择了这个话题作为我们
的研究对象。

谢谢老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