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犯罪构成的学说

关于犯罪构成的学说


(3)职权行为。即一定的公务
员根据法令行使职权的行为。如司法 人员逮捕罪犯。
2、自损行为
自损行为是指行为人自己侵害自己法益的 行为,这种行为原则上不具有违法性。如损 害自己的财物或者身体等。
3、推定的承诺
现实上没有被害人的承诺,但如果被害人知道了 事实真相,当然会作出承诺,在这种情况下,推定被 害人意思做实施的行为,就是基于推定的承诺行为, 如失火拆除房屋一部分。
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功能是将与刑 罚无关的行为排除在刑法之外,为动 用刑罚设定一般、客观的规格和模式。
(二)违法性
违法性是从法律规范的角度而言,没 有价值或者说有负价值,是在构成要件的 基础上,从法律规范的角度进行评价判 断 ,将法律精神许可的行为或者容忍的 行为排除在外。也就是存在违法阻却事由 而否认行为的违法性。
其他违法阻却事由
(三)有责性
经过第2次筛选,由行为到行为人本 身的判断,判断的内容侧重于行为人的 主观方面。传统的故意过失已无法满足 刑罚个别化的要求。 判断时将有责性与行为人的罪责判断 结合起来,如期待可能性。
责任要素有:
(1)责任能力;(2)故意责任; (3)过失责任;(4)期待可能性
二、英美法系:双层次犯罪构成体系
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具有双层次特 色:实体意义和程序意义的构成要件。 实体意义上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 罪行为与犯罪心理两个方面 程序意义上的构成要件——合法辩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是英美法系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是犯罪心理以外 的一切犯罪要件,即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狭 义的犯罪行为指有意识的行为。
(二)犯罪意图
犯罪意图又叫犯罪心理,是犯罪构成的主 观要件,“没有犯罪意图的行为,不构成犯 罪。”——英美刑法的原则之一,体现其在 犯罪构成中的意义。犯罪意图有4种:
(1)蓄意; (2)明知; (3 )轻率;(4)疏忽
(三)合法抗辩
合法抗辩,又称抗辩事由或者免责事由, 它具有诉讼法的特点,实在长期实践中, 对于刑事诉讼中的辩护理由加以理性概括 总结而来的,并从诉讼原则上升为实体上 的总则性规范。
通说认为,具备构成要件该当性还不能说构成犯罪, 还应进一步考察是否具备违法性。 构成要件是违法行为的类型,一般说来,具备该当 性,推定违法,但如果具备违法阻却事由,则不为罪。
违法阻却事由是法律规定或者 法律秩序、法律精神解除违法性的 事实或者情形: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自救行为 义务冲突
法定违法阻却 事由 超法规违法阻 却事由
主要内容为:未成年、错误、精神病、醉态、胁迫、 圈套、安乐死、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这些理由如 被司法机关采纳,则犯罪事实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刑事法律明确 规定了许多合法抗辩的理由,但是依然 允许法官为实现实质正义通过判例创造 新的辩护理由。
警察圈套又称诱惑侦查,就是警察设下某 种圈套,诱人进行犯罪活动,从而取得犯罪证 据。根据美国最高法院判例,作为合法辩护理 由的“警察圈套”的构成要件是:1、引诱者 必须是警察或其他司法人员,或者他们派出的 执行特定任务的人员。2、警察不仅提供了犯 罪机会,还必须以积极的行为去引诱被告人实 施犯罪。3、被告人本来是无辜的,其犯罪念 头是因警察的积极引诱而萌发的,并非原先就 有。
第四讲 犯罪构成要件
从各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理论的历 史发展轨迹、变迁、完善来看,存在三 种不同的犯罪构成体系:
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体系; 以英美为代表的英美法系犯罪构成体系; 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犯罪构成体系。
一、大陆法系:递近式的犯罪构 成体系
某人的行为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符合构成要
件的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 从三要件逻辑关系上看——递进结构,其逻辑 层次为: 构成要件该当性——第一次筛选、判明一般情 况; 违法性——第二次筛选,判别一般情况; 有责性——第三次筛选,以判明个别情况为核 心,固定犯罪主体,落实罪责。
其他违法阻却事由
1、法令行为
是指根据成文法律、法令的规定,作 为行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所实施的行为。 有4类:
(1)基于政策的理由而排除违法性的行为, 如日本刑法187条规定的发行彩票罪,由于政 策的理由,排除某些发行彩票的违法性。 (2)法令有意明确了适法性条件的行为, 如有些国家刑法规定堕胎罪,但又有法律规定, 符合一定条件的堕胎行为是合法的。
(一)构成要件该当性
构成要件该当性,是指立法者就各种犯 罪行为的构成事实,经过类型化、抽象化 与条文化而规定与刑法分则或者其他的有 效刑事条款中,作为可罚的前提。也就是 说行为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个具体特征, 就是构成要件该当性。
构成要件该当性中包括的内容:
(1)构成要件的行为
(2)因果关系 (3)构成要件的故意 (4)构成要件的过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