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构成理论全比较

犯罪构成理论全比较


2.迈耶的构成要件理论: 构成要件是违法性的征表,因此构成要件与 违法性的关系就是烟与火的关系,构成要 件是违法性的认识根据(认识根据说) 例外 原则
违法性阻却事由
违法性
违法性推定机能
构成要件
3.麦兹格的构成要件理论: 构成要件是违法性的存在根据,是违法类型 或不法类型。构成要件与违法性的关系, 是原则与例外的关系。
构成要件结果 实行行为 因果关系
构成要件故意 构成要件过失 目的等

构成要件的机能 (1)罪刑法定主义机能 构成要件符合性作为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 将不符合刑罚处罚规定的行为排除在处罚 对象之外,以此保证罪刑法定主义的实现。 (2)犯罪个别化机能 构成要件作为某一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 具有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机能。
犯罪概念与犯罪论体系 犯罪概念:符合(该当)构成要件,违法且 有责的行为。 犯罪的构成要素: 行为 构成要件符合性 违法性 有责性 犯罪论体系: 各要素的组合方式与运作方式





1.构成要件该当性: ①构成要件的行为 ②因果关系 ③构成要件的故意 ④构成要件的过失 2.违法性(如果行为符合构成要件,一般可 以推定给行为属于违法。但如果行为具有 刑法上所规定或者法律所认可的违法性阻 却事由,则给行为就不属于违法) 3.构成要件有责性: ①责任能力 ②故意责任 ③过失责任 ④期待可能性

诸种行为论 1.因果行为论:贝林 — 李斯特 行为指基于人的意思所引起的客观的外部活 动—— 有意性 有体性 缺点:无法合理说明不作为的行为性问题 2.目的行为论:威尔兹尔(Welzel) 行为是指基于目的支配的身体活动 人类以其因果性认识为基础预见自身活动所 能产生的结果,并以此设定诸种不同的目 标,从而为实现此目标,有计划地操纵自 身的活动。 缺点:无法合理说明过失行为的目的性问 题

3.社会行为论: 将“社会的有意性”或“社会的重要性”这 种规范的、评价性要素作为行为概念的重 要判断标准,进而认为行为是在社会上有 意义的人的身体动静。 缺点—— 有价值判断的先入为主之嫌疑 4.人格行为论: 行为是指行为人人格主体现实化的身体动静 缺点——行为概念中缺点主体性的人格问题, 有涉嫌责任问题。


甲计划先行购买铁锤一把,然后闯入乙宅,一锤 击毙乙。次日,甲找不到卖铁锤的五金行,就在 菜市买了一把菜刀,用菜刀劈开大门,闯入乙宅, 先踢伤乙使之昏迷,然后以乙宅中的菜刀将以砍 死,并剁成肉酱——因为其所卖的菜刀在劈门时 损坏了。乙所穿昂贵大衣亦成碎片。正要离去时 乙的朋友丙来访,甲为了灭口,又持刀杀丙,但 丙伸手矫健,只有手臂被轻轻划伤,逃过一劫。 问:本案如何论处?
客体
主体
客观方面
主观方面
自然人
单位
故意
过失
意外事件
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构成要素的归类 我国大陆闭合式(耦合式)犯罪构 成论(平面式) 大陆法系(德、日)递进式犯罪论 体系(立体式)
犯 罪 构 成 要 素
客 体 客 观 方 面 主 体 主 观 方 面
社会关系
法 益 该 当 性
法律保护的利益
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 因果关系 行为主体与主体身份 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构成要件的故 意、过失和特殊的主观的构成要件要 素,如目的犯等)
违法阻却事由 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违法性 构成要件
不法 构成要件
4.现代构成要件理论 (1)行为类型说 构成要件与违法性、责任截然分离,是形 式上的、价值无涉的行为类型。 特点: ① 纯粹客观的记述性行为类型 ② 故意、过失是构成要件要素 ③ 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是事实判断
(2)违法类型说 —— 德日韩通说 构成要件是违法行为类型 ① 构成要件与违法性
行为要素 1.意思支配及其可能性 —— 行为是指基于人的意思支配可能的态 度。 2.具有社会生活意义的外部态度 行为概念 行为是指基于人的意思所支配可能的具有社 会意义的某种身体的外部动静。

第六章 构成要件论

构成要件的概念 刑罚法规所规定的犯罪类型或者以抽象的或 一般的形式规定刑法上所禁止或命令的行 为是什么的个别的犯罪类型。
第五章 行为论
关于“行为”能否成为犯罪论体系之独立 要素的争论? 否定说:日本通说体系 构成要件符合性—— 违法性—— 有责性

理由:①行为概念是犯罪概念的基础事实或 要素,但不是犯罪要素或成立要件自身。 ②犯罪是刑罚法规规定的符合构成要件的行 为,以构成要件为逻辑起点。

肯定说: 行为—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

1、犯罪构成要件(1)犯罪行为:由狭义和广义之分。广 义的是指犯罪心理意外的一切犯罪要件,也就是犯罪构成 的客观条件。狭义的是指一时的行为,由行为和意识构成。 ⑵犯罪意图:即犯罪心理,可分为故意、明知、轻率、疏 忽四种。 (3)、合法抗辩:又称免责理由,具有诉讼法的特点, 包括:未成年、错误、精神病、醉态、胁迫、圈套、安乐 死、正当防卫、紧急避难等。
犯罪构成理论比较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赵国军

一、以英美国家为代表的英美法系的犯罪 构成体系——双层次犯罪构成理论体系
英美法系的犯罪成立条件分为实际意义省的犯罪要件和诉讼意义上的 犯罪要件。实际意义上的犯罪要件是指犯罪行为和犯罪意图,这种意 义包含在犯罪定义之中,犯罪定义之外的责任要件是诉讼意义上的犯 罪要件,通过合法抗辩事由体现出来,这种犯罪成立条件具有双层次 的逻辑结构。

违法性:是指违反法规范或侵害、威胁法 益。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原则上违法,但 存在正当防卫、紧急避难等正当化事由时, 将阻却违法性。
有责性:行为人对于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 要有责,即从法的立场来看要有非难可能 性。 客观的处罚条件:并非犯罪构成要件,而 是可罚性要件,是在刑罚必要性及刑事政 策的理由上只把成立犯罪后的可罚性作为 问题的要件。
(3)违法性推定机能 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推定为违法的机能。构 成要件是违法类型,一旦认为行为符合构 成要件,就可在逻辑上推定行为原则上违 法。 (4)故意规制机能 故意的成立,以认识符合违法类型之构成要 件的客观事实为必要。即构成要件限定作 为故意认识对象的事实范围。

构成要件要素 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一)客观要素 1.实行行为: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 2.构成要件结果:符合构成要件的结果 广义结果:一切社会外界的变动 狭义结果:行为客体有形的事实作用 ☞ 举动犯与结果犯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体系与前苏联的犯罪构成 体系具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在我国刑法学界,普 遍承认:犯罪构成是由一系列实施要件构成的, 但在犯罪构成要件的内容与排列上具有分歧,可 分为以下三种观点:⑴二要件说:①行为主体和 行为要件;②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⑵三要件说: ①主体、危害社会的行为、客体;②犯罪主体、 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⑶四要件说。
① 构成要件是抽象的一般意义上的观念形象 ② 构成要件是各具体犯罪的轮廓或类型 ③ 构成要件是静态的类型概念

构成要件理论: 1.贝林的构成要件论:纯客观的、记述性的 犯罪类型的轮廓。
构成要件
违法性
责 任
价值无涉的、 事实判断 形式判断 客观判断
价值判断 实质判断 具体判断 客观判断
价值判断 实质判断 具体判断 主观判断

日本:
有责性
有责性
有责性
违法性 违法性
构成要件 符合性 不 法 构成要件+违法
构成要件 符合性
行为 行为
多数说

德国、韩国


违 法性 不法构成要件 行 为

各要素的基本概念
行为:刑法上的行为是指基于人的意思所 支配或可能支配的具有社会意义的身体动 静。—— 评价对象 机能:犯罪论体系的基石 犯罪的事实基础 构成要件符合性: 构成要件:刑法分则规定的个别具体犯罪 的定型或行为类型 —— 观念形象(型) 构成要件符合性:现实的行为符合构成要件 ☞行为事实是否符合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
理由:①在进行构成要件判断之前,事先必 须要在行为论阶段甄别行为与非行为。 ②犯罪是行为——排除思想犯罪 ③行为论并不把犯罪论体系自身作为问题, 而是作为探讨可罚性的出发点,只把行为 概念和机能作为问题。
行为概念的功能 1.基础要素的功能:行为是连接构成要件符合 性、违法性、有责性这些犯罪属性的基础 要素,而且是为多样的具体行为样态提供 共同基础的类概念。 2.结合要素的功能:行为必须具有结合作为犯 罪属性之各犯罪要素,进而确保犯罪论体 系一贯性的功能。 3.限界要素的功能:行为概念具有在构成要件 符合性判断之前就把最初就不能成为刑法 判断对象的行为排除在刑法考察之外的实 践性功能。


违 法 性
违法性阻却事由
故意、过失 违法性认识 期待可能性
构成要件符合性 构成要件结果
实行行为 因果关系
客观要素
主观要素
(3)违法有责类型说 构成要件既是违法类型又是责任类型,因 此其具有违法推定机能又具有责任推定机 能。 主观责任 责任 责任要素
客观违法要素主观违法要素
违法性 构成要件
法益 侵害
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 因果关系 其他客观条件
刑事责任能力(年龄、精神状 态、生理) 身份 单位犯罪
违 法 性 有 责 性
违法阻却事由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责任能力(年龄、精神状况) 故意、过失、犯罪目的和动机、 认识错误 期待可能性
故意、过失 意外事件 犯罪目的和动机 认识错误
三、大陆刑法递进式犯罪论体系
3.因果关系:实行行为与构成要件结果之间 的一定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4.行为主体:身份、自然人、法人 5.行为客体:行为指向的对象物,即人或物 保护客体是刑法通过处罚一定行为进而 要保护的生活利益即法益。 6.行为状况:构成要件所要求的实施行为 时的一定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