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系及受力分析
力小, Ⅱ轴上两齿轮
同旋向。
• 试求:(1)为使中间轴轴向力相反(小),试确 定蜗轮旋向、蜗杆转向及齿轮3的旋向。
• (2)标出各轮受力方向。
2
3
1 4
受力分析:在图示的手动提升机构中,重物G悬 挂于钢丝绳上,转动手柄可提升重物。试:
1、在图中画出提升重物时手柄的转向;
2、若要求Ⅱ轴上所受的轴向力较小,确定斜齿 轮2的轮齿螺旋线方向;
3、画出斜齿轮2和蜗杆3上作用的六个(Ft2、 Fr2、Fa2、Ft3、Fr3、Fa3)的方向。Ⅰ 1
3 Ⅱ
手柄
4 v
G
Ⅲ
2
蜗轮
卷筒
3 Ⅱ
1 Ⅰ
手柄
4 v G
Ⅲ 2
蜗轮
卷筒
受力分析:在图示的手动提升机构中,重物G悬 挂于钢丝绳上,转动手柄可提升重物。试:
1、在图中画出提升重物时手柄的转向;
2、若要求Ⅱ轴上所受的轴向力较小,确定斜齿 轮2的轮齿螺旋线方向;
斜齿轮1
基
斜齿轮2
座
斜齿轮1
基
斜齿轮2
座
• 图示蜗杆--圆锥齿轮传动。已知蜗杆1主动, 大锥齿轮4的转向如图示。试求:
• (1)为使Ⅱ轴轴向力小,定出蜗轮齿旋向和 蜗杆螺旋线方向;
• (2)画出各轴转向;
• (3)画出Ⅱ轴上两轮各分力的方向。
• 图示蜗杆与斜齿轮组合轮系。已知斜齿轮4的旋向 与转向如图所示。蜗杆为单线,d1=20mm, d2=280mm,z2=60,斜齿轮3的分度圆直径 d3=300mm,中间轴的扭矩T2=i12T1。
例题3答案:
• 安装:轴肩过高无法拆卸轴承(图中标 号为10、13处);键过长套筒无法装 入(图中标号为11处)。
• 调整:无垫片,无法调整轴承游隙(图 中标号为9、12处)。
• ⑷ 润滑与密封:齿轮油润滑、轴承脂 润滑无挡油圈,外伸轴端无密封(图中 标号为1、14处)。
如下图所示为一未设计完成的轴系结构,轴上零 件位置已定。试根据装拆、定位及固定等要求, 完成轴系结构设计。(说明:斜齿轮2的孔径未 定;滚动轴承采用“一端固定,一端游动”支撑 结构;轴向力不太大;倒角、圆角可省略。)
3、画出斜齿轮2和蜗杆3上作用的六个(Ft2、 Fr2、Fa2、Ft3、Fr3、Fa3)的方向。Ⅰ 1
3 Ⅱ
手柄
4 v
G
Ⅲ
2
蜗轮
卷筒
3 Ⅱ
1 Ⅰ
手柄
4 v G
Ⅲ 2
蜗轮
卷筒
例题
2
n2
Ⅱ
Fa2Іn11右旋4n4
Fr 2
Ft 2
Ft1
Fr1
Fr4
Ft4
Fa4
Ft 3
Fa3
Fr 3
Fa1
3
结论:为使Ⅱ轴轴向
例题1:
例题1答案:
例题2:
例题2答案:
例3:齿轮用油润滑,轴承采用脂润滑。按序 号说明错误原因,并将图中的错误结构改正
例题3答案:
例题3答案:
• ⑴ 转动件与静止件接触:图中标号为 1、2、14处;
• ⑵ 轴上零件未定位和固定:图中标号 为3、4、5、6处;
• ⑶ 工艺不合理:
• 加工:精加工面过长且装拆轴承不便 (图中标号为7处);联轴器未打通 (图中标号为8处);箱体加工面与非 加工面没分开(图中标号为9、1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