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七章 消食剂 答案

第十七章 消食剂 答案

第十七章消食剂答案
一、填空题
1.消法
2.消食化滞健脾消食
3.山楂神曲莱菔子
4.山楂神曲麦芽
5.健脾丸枳实消痞丸
6.脾虚气滞,寒热互结寒热错杂
7.健脾丸
二、选择题(一)A1型题
1.D。

答案分析:枳实导滞丸中大黄攻积泻热,神曲消食化滞,体现消下并用之法。

2.D。

答案分析:保和丸主治食滞胃脘证。

症见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3.D。

答案分析:保和丸以山楂、神曲、莱菔子等消食药配伍陈皮、半夏、茯苓、连翘等理气、除湿、清热之品,具消食和胃之功。

4.A。

答案分析:健脾丸辨证要点是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苔膩微黄,脉虚弱。

5.B。

答案分析:枳实导滞丸功能消导化积,清热利湿,主治湿热食积证。

6.D。

答案分析:越鞠丸功能行气解郁,属理气剂。

7、E。

答案分析:保和丸中连翘味苦微寒,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具有清热散结之功。

8.E。

答案分析:枳实导滞丸中大黄为君,攻积泻热,使积热从大便而下。

9.D。

答案分析:健脾丸中白术用至二两半,用量最重。

10.C。

答案分析:保和丸中山楂用至六量,用量最重
11.E。

答案分析:枳实导滞丸中以神曲消食和胃。

12.C。

答案分析:枳实消痞丸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

症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苔腻微黄,脉弦。

证属脾虚气滞,寒热互结。

13.E。

答案分析: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健脾丸由白术、木香、黄连、甘草、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组成。

两方均有神曲、山楂。

14.D。

答案分析:枳实导滞丸由大黄枳实、神曲、茯苓、黄芩、黄连、白术、泽泻组成;枳实消痞丸由干生姜、炙甘草、麦芽曲、茯苓、白术、半夏、人参、厚朴、枳实、黄连组成。

两方均有枳实、白术、茯苓。

(二)B1型题
1.B。

答案分析:健脾丸由白术、木香,黄连、甘草、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组成,具健牌和胃,消食止泻之功。

2.C。

答案分析:枳实消痞丸由干生姜,炙甘草、麦芽曲、茯苓、白术、半夏、人参、厚朴、枳实、黄连组成,具消痞除满健脾和胃之功。

3.A。

答案分析: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具消食和胃之功,主治食积胃脘证。

4.E。

答案分析:枳实导滞丸功能消导化积,清热利湿,主治湿热食积证。

(三)X型题
1.BDE。

答案分析: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
2.ABDE。

答案分析:健脾丸主治证候是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腻微黄,脉虚弱。

3.ABE。

答案分析:越鞠丸和旋覆代赭汤属理气剂
4.ACD。

答案分析:消食化滞剂,适用于食积内停之证。

常用消食药如山楂、神曲、莱菔子、麦芽等为主组成方剂。

食积易阻气机,又容易生湿化热,因此常配伍理气、化湿、清热之品。

三、改错题
1.“枳实消痞丸”改为“枳实导滞丸”。

答案分析:“脘腹胀满,大便失常,苔黄腻,脉沉有力”提示其病机为湿热食滞,内阻胃肠,当为枳实导滞丸的辨证要点。

2.“保和丸”改为“枳实消痞丸”。

答案分析:“治右关脉弦,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饮食”为枳实消痞丸之原书主治。

3.“但枳术丸健脾消食之力大于健脾丸”改为“但枳术丸健脾消食之力小于健脾丸”。

答案分析:健脾丸和枳术丸均系消补兼施之剂,健脾丸补脾消食之力均大于积术丸,且能渗湿止泻又化湿热,故健脾丸系健脾消食止泻之方;而枳术丸则为健脾化积除痞之剂。

4.“枳实导滞丸”改为“枳实消痞丸”。

答案分析:枳实消痞丸由干姜、炙甘草、麦芽、茯苓、白术、半夏、人参、厚朴、枳实、黄连组成,是由半夏泻心汤和枳术汤化裁而成。

方中枳实、厚朴用量独重,故着重于行气消痞,且黄连用量大于干姜,其病当属热多寒少之证。

四、简答题
1.本方补气健脾药与消食行气药同用为消补兼施之剂,以达补而不滞,消不伤正之目的。

因方中含四君子汤及山药等益气健脾之品居多,故补重于消。

2.连翘在银翘散中与银花配伍,辛凉透邪而解毒;清营汤中以连翘与银花配伍透营分之邪热转从气分而解;凉膈散中用连翘清热解毒,与黄芩、栀子配伍,清上中二焦之火热;保和丸中配伍连翘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

3.黄连在清胃散中意义是直清胃腑之火;朱砂安神丸中配伍黄连清泻心火以安神;健脾丸中用黄连清热燥湿,清解食积所化之热。

4.参苓白术散主治脾虚夹湿之泄泻四神丸主治脾肾阳虚之五更泄;真人养脏汤主治脾肾虚寒,肠道失固之久泻不止;健脾丸主治脾虚食停之泄泻。

5.小柴胡汤主治邪入少阳,胆胃失和之呕吐;理中丸主治脾胃虚寒,升降失职之呕吐;葛花解醒汤主治酒积伤脾,胃失和降之呕吐。

6.因食积内停易致气滞、生湿、化热脾虚亦易导致食停,故消食剂常配伍行气、祛湿、清热和健脾之品。

五、问答题
1.消食剂与泻下剂均能消除体内有形之实邪,但在临床上要区别运用。

消食剂多属渐消缓散之剂,适用于病势较缓的食积证;而泻下剂多属攻逐之剂,适用于病势较急,积滞较重之食积证。

若应泻而用消,则病重药轻,其疾难愈;若应消而用泻,则病轻药重,易伤正气,病反加重。

2.保和丸以消食药山楂、神曲、莱菔子为主,配以行气祛湿的陈皮、茯苓、半夏,清热散结的连翘达到消食和胃的目的,主治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之食滞胃脘证。

临床以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舌苔厚腻,脉滑为使用原则。

健脾丸以健脾益气的白术、茯苓、人参、甘草为主,消食和胃的山楂、神曲、麦芽为辅,配以行气化湿,醒脾开胃的木香、砂仁、陈皮,温涩止泻的肉豆蔻、山药,清热燥湿的黄连,以收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之效。

主治脾胃虚弱,运化失常,食积停滞,郁而生热之脾虚食积证。

临床以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苔膩微黄,脉虚弱为使用原则。

六、分析题
(一)病案分析题
辨证:患者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脉虚弱为脾虚不运,气血生化不足所致;脘腹痞闷,苔腻微黄是食滞气机,生湿化热所致。

辨证:脾虚食积证
治法: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处方:健脾丸。

白术15g茯苓12g人参10g木香黄连、甘草各6g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各9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白术、茯苓、人参、甘草健脾祛湿止泻;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和胃化滞;陈皮、砂仁、木香行气化湿,开胃醒脾助运;肉豆蔻、山药涩肠止泻;黄连清热燥湿,以解食积所化之热。

全方补气健脾与消食行气同用,消补兼施,但补重于消。

(二)处方分析题
本方为保和丸加枳实、槟榔。

方中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和胃化滞,枳实、槟榔助行气化滞消食之功;半夏、茯苓、陈皮行气祛湿;连翘清热散结。

诸药合用,消食和胃化滞,可用于食滞胃脘证。

其症可见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苔厚腻,脉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