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单方综述

中药单方综述

中药单方整理摘要介绍了一些单方药物、用法、用量、功效等。

为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中医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单方内科外科五官科单方是指单味药制剂,是与复方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复方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制剂,可以是中药、西药或中西药混合)。

为方便以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中医药,现收集整理相关单方,以期更好实现中医药价值。

1.内科头风:葶苈子,研末,以汤淋汁,沐头3—4次即愈。

(肘后方)头痛:生乌头,去皮捣烂,醋调敷痛处,须臾痛止。

(千金方)偏头风:荜拨,研末,口含温水,随左右吸鼻。

(经验方、效验方480)头痛: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雷公炮炙论)头痛:高良姜,生研,频(搐)吹鼻中即止。

(普济方)头痛: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一夜即愈。

(摘元方)头痛:栀子末,蜜和浓涂舌,吐即止。

(兵部手集)偏正头风:谷精草,研末,白面和,摊纸贴患处,干则易。

(集验方)头痛:血竭粉0.5克,贴右太阳穴及最痛处,3次即止。

(效验小金方)腹泻:五倍子,研末,醋调敷脐,(常见病研究参考资料)寒泻腹痛:盐制附子,研末敷脐,纱布固定2-5小时即停止腹泻。

(千家验方)腹泻:苍术,研末,温水调糊状敷脐。

(千家验方)寒泻:炮姜30克,捣烂敷脐。

(千家验方)慢性胃肠炎:茜草根9-15克,煎水洗脚。

痢疾:吴萸18克,醋调敷双足心,2小时取下,适用于细菌性痢疾,不思饮食四肢发凉者。

寒湿痢:吴萸6克,研末敷脐和两足心,日1-2次。

(中医治方集萃)痢疾:苦参10克,研末,水调糊,敷脐。

(中医外贴治百病)寒性痢疾:肉桂,研末敷脐。

冷痢:吴茱萸6克,研末,黄酒调,敷脐。

(中医外治法简编)热痢:大黄,研末,水泛为丸,纳脐。

(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胁痛:吴萸9克,研末,醋敷患处。

胁痛:白芥子30克,捣泥状,鸡蛋清调,敷30分钟,反过再敷30分钟去药。

胃脘痛:吴茱萸15克,研末,醋调敷脐。

(敷脐疗法)心肾不交之不寐:吴茱萸9克,研末,米醋调敷足心。

(穴敷疗法聚方镜)顽固性失眠、多梦、不宁:朱砂3-6克,睡前敷足心。

自汗:郁金,研末,卧时贴乳上,汗即不生。

(串雅外编)盗汗:五倍子,研末,稀米酱调合敷脐,两次愈。

(席延赏方)自汗、盗汗:生牡砺,研细末,掺有汗处,3次即止。

(卫生易简方)自汗;何首乌20克,研细,本人唾液调糊状,敷脐。

(理瀹骈文)盗汗:黄柏,研末津调敷脐(理瀹骈文)。

自汗:五倍子20克,研细末,水调糊状敷脐。

(本草纲目)胸膜炎:香附30克,研末,醋调敷胸前,日一换,内外并治,可缩短疗程。

(中草药外治法大全)阳缩:老姜60克,捣碎,热酒调敷丹田穴。

(古今名方)高血压:吴茱萸20-30克,研末,醋调,每晚敷足心。

(中国民间疗法)风冷寒痹腰痛:川乌头3个,生捣,研细末,盐调涂帛贴,即可治愈(万病回春)猝然腰痛:芥子,研末,酒调敷立效。

(摘元方)中风口眼歪邪:荜麻仁,捣成膏,左贴右,右贴左即正。

(外台秘要)中风中经络,面神经瘫痪,口眼歪邪:天南星,研末,生姜汁调涂,左涂右,右涂左。

(杨氏家藏方)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鹅不食鲜草15克,入凡士林,捣为羔,摊纱布,贴患部对侧,2日一换,一般2-3次愈。

面神经麻痹:白芥子末,蜜调,敷患侧太阳穴,二天有效,正后去掉。

面神经麻痹:厚桂皮,研末,敷患处对侧,正即去掉。

口眼歪邪:生南星,醋磨汁,左歪涂右,右歪涂左,(偏方大全)口眼歪邪:生姜90克,捣烂,左歪敷右,右歪敷左。

(偏方大全)癫痫:吴茱萸,研面,敷脐5-6天一换。

遗精:煨五倍子,研细,敷脐。

(河南省秘方单方集锦)(另一方津调敷脐)。

尿潴留:鲜青蒿200克,捣烂敷脐,排尿后去药。

半身不遂:芥子末,米醋调涂患病一侧,睡一觉见效。

神经痛:大蓟叶,捣敷患处,饭前服一酒盅,治愈。

神经痛、风湿痛:乌蔹梅根,捣烂敷,干则换,疗效佳。

尿床:硫磺30克,与连须葱白共捣出汁,睡前敷脐,连续3-5次既可。

(效验方480)水肿:芒硝,敷脐。

(理瀹骈文)小便不通:鲜积雪草30克,捣烂敷脐,小便通即去药。

(闽东本草)吐血:大黄,研末,醋调敷脐。

(千家验方)血淋:小蓟,煎汤抹小腹。

(理瀹骈文)血淋:车前子,煎汤抹小腹,渣敷脐。

(理瀹骈文)中风不语,发高烧,神志昏迷,腿发凉:生附子,(盐附亦可)捣烂,米醋调厚敷足心。

肺气虚弱:郁李仁30粒,研末,生梨汁调和糊状,敷内关穴,胶布固定,每十二小时更换一次。

(中医治方集萃)肺气虚弱:郁金6克,研细,水调敷乳中穴,胶布固定,4-6小时取下,日一次。

(中医治方集萃)2.外科痈肿破溃:黄芩6克,煎20分钟,纱布浸3天,双氧水洗,敷纱布条,日二次,2-3天愈合。

(中药贴敷疗法)痈肿焮痛不可忍:大黄,研末,苦酒和贴,干则易之,3次即愈,脓自消除。

(补缺肘后方)一切肿毒:野菊花,连茎捣烂,煎服取汁,渣敷患处即效。

(集效方)痈疝恶肉:硫磺,研末,敷患处即退,再用泡过茶叶,乌梅3个,烧灰存性,研末敷,即收口。

痈疽发背:菖蒲,研末贴,疮干,水调敷。

(瑞竹堂方)发背:败龟板,去肋,涂黄蜡炙透,内服外敷,有奇效。

(万病验方)痈疽发背、无名肿毒:紫花地丁草,三伏天收,白面和,盐醋浸一夜,贴。

(孙天仁集效方)鱼口初发3-5日:五倍子,炒黄研末,入百草霜,醋调敷一日夜愈。

痈肿灼痛不可忍:大黄,研末,苦酒和贴,燥则易之,不过三次即瘥,脓自消除。

(补缺肘后方)颜面痈肿,属气血虚弱者:人参根茎叶,浸水煮一小时,去渣,文火煎至稠羔,入阔口瓶,高压消毒30分钟,涂厚纸贴,二日一换,3次一疗程。

一切肿毒:野菊花,连茎捣烂,水煎热服取汗,渣敷之即效。

流注:奶奶草(乳丁香),熬羔涂,越淡越妙,频涂自消。

(邵真人方)腰间突生肿块,亦风热:野菊花叶,捣烂,四周敷,其肿自消。

(应急良方)痈肿发背;菖蒲,捣贴,疮干研末水调敷。

(经验方)痈疝恶肉:硫磺研末敷上即退,再用泡过茶叶、乌梅3个,烧灰存性,共研末敷,即收口。

(葛氏方)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疮疖脓疡:鲜鸭拓草,捣烂加烧酒少许,敷患处,日一换。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腘窝脓肿:虎鞭草全草6克,水酒煎,顿服,渣捣烂敷。

(福建中草药)一切疮毒及腐化瘀肉:巴豆,去壳炒黑,研如羔,点肿处,则解毒,涂瘀肉则自化,临用修合不干加乳香少许亦可,置疮肉,能搜脓化毒,加香油调稀,可用,若余毒深伏,宜用纸捻用置,(万病验方)痈疽已溃未溃皆可用:盐白梅,烧存性,研末,入轻粉少许,香油调涂四周。

(易简方)指骨骨髓炎:黄连粉65克,煎水入瓶中,浸患指,日一次,每次1-3小时至痊愈。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1)一切肿毒:五倍子,炒紫黑色,蜜调涂。

(普济方)痈肿破溃:黄芩6克蜜调涂。

痈疽恶肉:丁香末,敷患处,加羔护。

(怪症奇方)各类骨折:乌敛梅根100克,研末,开水调敷骨患处,包好,一周换一次,4-5周可恢复功能。

(中医外治奇方妙药)跌打伤筋:生旋复花根,捣汁敷,日三次,半月,虽筋断亦续。

扑打及金刃伤出血不止用之并收口如神:蚕豆,炒去壳,研细和匀,熔蜡为羔,摊贴患处。

(串雅外编)破口伤:何首乌,研末敷之神效。

(笔峰杂兴)破口伤:五倍子末,敷贴,气闭者入龙骨末少许,开水服之立效。

(谈坤翁方)跌打青肿;生栀子,白面同捣涂,拔出青毒即消。

(穷乡便方)刀伤;乌贼骨,研末撒伤口,揉而愈。

刀伤:土三七,敷伤口,手摁止血,防化脓。

脓疮肿胀发高烧:生大黄根,捣汁米醋调,敷患处,再涂,疗效神奇。

各种外伤性出血:五灵脂,研末,撒患处,其血立止。

竹木入肉:白茅根,烧末,猪脂调涂甚效。

(肘后方)竹木刺未出:牛膝,嚼烂敷之即出。

(回生集)铁针入肉:括篓根,捣敷,日三易验。

(崔元亮海上集验方)搭背疮:五倍子120克,研末,蜜调摊布贴患处,数日发痒即好。

(偏方大全)一切烂疮恶肉:乌梅,烧成灰,研末敷恶肉立尽。

(刘涓之鬼遗方)臁疮:干马齿苋,研末,蜜调敷,一宿虫自出,神效。

(海上仙方)疔疮走黄:鲜蒲公英,捣烂敷,干则易之,可配合内治法,至症状消失。

(江苏中医杂志1989。

4)石疖:菊花叶,捣汁调白蜜服,渣敷四周,留头,毒水流尽即消。

(小品方)癞疥:硫磺末,凡士林调合敷之,屡试屡验。

(临床医典)疥疮:鲜石菖蒲全草150-200克,煎水洗,连用2-3天可愈。

烧烫伤:大黄,研细末,鸡子清调敷,或用桐油蜂蜜共醋调敷更妙。

(万病验方、秘传奇方)烧伤:大蓟,捣烂,菜油调糊状,敷患处,疗程短,无感染,无疤痕。

烧伤:石决明,砂锅焙干,研末,香油调敷,愈后不留疤。

一切汤火烧伤:生大黄,研末和蜜敷之神效。

(回生集)烧烫伤:侧柏叶,捣烂敷伤处。

(偏方大全)火药烧伤:鲜柏枝,捣烂,香油调敷7天,不可见水。

汤火疮:白矾末,香油调搽止痛。

汤火疮:生白芷,捣烂敷,或柏树细白皮烧灰存性敷。

(秘传奇方)烫火伤:虎杖,晒干研末,撒疮面。

(秘传奇方)头癣:川楝子10枚,去皮,加水浸泡至软,捣糊状,加凡士林敷患指(趾)二天取下,二次见效。

神经性皮炎:肉桂,研末,酒精调糊状,粘护健康皮肤,药敷患处,敷后患处有灼热感,二小时取去,皮肤变黑,数日结痂愈。

秃疮:鲜侧柏叶,烧焦出树汁,汁敷患特效。

3.五官科中耳炎耳底流脓水:五倍子,焙研面,香油调敷。

(偏方大全)*** 付鼻窦炎:白芷30克,研末,每服30克,另用少许吹鼻腔,日1-2次(偏方大全)中耳炎或溃疡:黄连,浸水中,滤液滴耳。

(偏方大全)付鼻窦炎:孩儿茶,研细,香油调羔,滴鼻。

(偏方大全)耳内流水:香附,研末撒之。

眼生胬肉:白矾,研末,点眼角,出恶汁即愈。

突然长胬肉:杏仁,去两头皮尖,研极细,乳汁调,日滴眼三次即愈。

眼部瘀血肿胀:生地黄,捣烂厚敷眼皮,疗效佳。

红眼疼痛:干姜粉,饭糊调敷足心,一次见效。

口腔炎:细辛6克,研细醋调敷脐。

口腔炎:石榴皮,烧黑研末,涂患处。

牙齿松动易痛:石榴皮,煎水漱口。

喉痹:朴硝一两,细细含咽立效,或加丹参一钱。

(外台秘要)喉痹:远志肉,为末,吹之,涎出为度。

(直指方)牙痛:枳壳,浸酒口含效。

(本草纲目)酒皶鼻:密陀僧,人乳汁调涂。

(临潼寇寅方)慢性鼻窦炎:辛荑花2-3朵,揉碎塞患侧鼻孔。

鼻息肉,白矾,猪油调,包塞鼻孔,可除息肉。

口唇烂:黄柏,研细,香油调搽。

肺气虚寒性鼻渊:生附子,研末,煨葱捣和如泥,敷足心。

(中医治方集萃)牙宣:枸杞根,煎汤漱口,服。

牙宣:川芎,煎水饮或漱口,立效。

(应验良方)牙宣:麦冬3钱,煎汤漱口,立效。

(应验良方)阴虚牙痛:生附子,研末,津调敷足心极效。

(产乳集验方)目中生翳:鹅不食草,吹鼻,塞耳,贴目,神效也。

(回生集)牙宣:五倍子,烧存性,研敷。

(十便良方)牙宣:草决明,煎水含之,即止。

(本事方)急性结膜炎:黄连9克,加水100ML,浸一小时,煎20分钟,过滤冷却,浸纱布,冷敷红眼,半小时更换一次,尤宜于传染性。

红眼: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二太阳穴,干则易之,一夜即愈。

(医方摘元)偷针眼:黄连9克,研细末,香油调匀敷患处,日三次,一般2-3天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