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 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 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 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 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 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 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 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 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 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 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 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 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 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 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 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 的统一。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 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 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 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 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 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 服高昌、龟兹、吐谷浑, 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 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 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 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 世奠定重要基础。
唐 太 宗 李 世 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1] 【一说599年1月23日[2] 】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 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 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 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 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 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 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 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 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 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6年7 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 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 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 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 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 贞观。
人 物 评 价
李世民酷爱书法,其书法 以隶书见长,并且酷爱书 法名品《兰亭序》,亲自 写《晋书·王羲之传赞》。 [53]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 年),李世民将自己的真 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 臣曰:“书学小道,初非 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 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 不能专精耳。”又云: “吾临古人之书,殊不能 学其形势,惟在其骨力。 及得骨力,而形势自生
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 十万户人口,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 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 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 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 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 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 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 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 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贞 观 之 治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 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 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 观之治。
个 人 遒劲为一时之绝。尝谓朝 作 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 品
公元649年7月10 日(贞观二十三 年五月己巳日), 李世民因病驾崩 于含风殿,享年 五十二岁,在位 二十三年,庙号 太宗,葬于昭陵。 李世民爱好文学 与书法,有墨宝 传世感 谢 您 的 关 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