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融合渔文化,打造特色老年课程

融合渔文化,打造特色老年课程

龙源期刊网
融合渔文化,打造特色老年课程
作者:徐敏杰
来源:《教育界·高等教育》2019年第09期
【摘要】老年教育日益受到各级重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课程是当前老年教育的一个趋势。

了解老年需求,依托当地渔文化开发特色老年课程,从课程实施原则、实施程序、课程体系和教学探索几方面进行研究,摸索出基础课、临摹课和创作课三大类型。

【关键词】渔文化;老年教育;特色课程
一、研究目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重视老年教育”;《“十三五”国家老年人口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特别提到,要“加强老年教育工作,创新老年教育机制,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也对老年教育有明确的要求。

浙江省象山县是中国渔文化的典型代表,2004年成立了全国首家渔文化研究会,系统开
展了渔文化研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2008年,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象
山“中国渔文化之乡”和“中国渔文化研究基地”称号。

石浦港是中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海洋文化丰富,船模、渔模、渔灯、渔鼓等原生态渔文化资源丰厚。

以地方特色为根基,结合当地渔港非遗文传——鱼灯传习、传承,依托老年大学平台,将非遗文化传承和市民终身学习体验有机结合,通过在课堂上学到的制作鱼灯技艺,传授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这样不仅使石浦古城的鱼灯制作能代代相传,而且达到了学员们“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教学效果,从而探索出一条“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老年教育新路子。

开展本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异质性多层次精神文化内在要求
无论是从需求层次出发,还是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以及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角度出发,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海洋文化建设,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性精神文化消费需求。

关心和支持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当地渔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教育课程和活动,也是建设海洋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构建和谐社会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发展老年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迫切要求。

老年教育要不断拓展教育形式和内容,要充分挖掘当地渔文化资源,更好地体现地域特色,创建老年教育品牌,丰富老年人生活,促进老年群体身心健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