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作者:陶若诚宋婧思涂海霞韩水李颖来源:《绿色科技》2014年第04期摘要:通过田野调查,记录了扬州市区(不舍各县市)古树名木一段时期内的生存现状,并对所掌握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对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开展了解决方法的探讨,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采取措施提供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古树名木;生存现状;资源;扬州市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4-0120-051、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2000年颁布了《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其中对于古树名木有明确的定义:“本办法所称的古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
本办法所称的名木,是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可以说,凡符合下列鉴定标准之一者,即可认定为古树名木:存活一百年以上的树木;优树、稀有珍贵树以及对植物区系分布具有标志作用的树木;选种、育种、引种驯化成功,有重要经济或观赏价值的第一代树种、变种或品种;在风景点起重要的点缀作用,或由名人种植、赠送、题咏以及与传说典故有关的树木;由外国政府、有影响的团体、著名人士种植或赠送的树木;有特定纪念意义的树木。
作为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扬州的古树名木并不少。
根据2011年6月的调查结果,扬州市区(不含各县市)共有古树名木448棵,在江苏省内仅次于南京和苏州,位列第三。
为加强对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护国家重要生物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结合扬州市的实际情况,扬州市政府于2008年11月19日出台了《扬州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扬州市的古树名木和后续资源的保护及管理给出了具体的条款。
2、扬州市古树名木生存现状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东经119°26’,北纬32°24’),长江下游北岸,下辖地区包括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和宝应县、仪征市、高邮市等3区1县2县级市,全市总面积为6634km2。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受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为14.8℃,全年无霜期平均220d,全年平均日照2140h,年降雨量在1020mm左右,植被类型属于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境内以水稻土为主(78.2%),其次是潮土(15.5%)。
2.1 基本信息根据最新一次2011年6月的调查结果,扬州市区(不含各县市)共有古树名木448棵,在江苏省内仅次于南京和苏州,位列第三。
在所有448棵古树中,名木共25棵,一级古树36棵,二级古树387棵,平均年龄约为160a,其中树龄最大的为位于石塔寺的银杏和位于驼铃巷的国槐,年龄均在1000a以上。
生长状况一般的有139棵,良好的有309棵。
2.2 分布状况在扬州市所有的古树名木中,数量较多的有:银杏102棵,约占总数的22.8%;圆柏79棵(主要分布在大明寺),约占17.6%;桂花43棵,约占9.6%;瓜子黄杨32棵,约占7.1%。
以上4类共计256棵,约占总数的57.1%(图1)。
在所有448棵古树名木中,最多的为银杏,共102棵,扬州市的古树名木中多银杏也反映了两个事实:一是银杏的生长周期较慢,寿命相对比较长;另一点则与宗教场所多有直接关系,448棵古树的生长地点包括大明寺、天宁寺、原龙衣庵、武当行宫、观音山、琼花观等多个宗教场所。
对于中国的寺庙而言,佛教圣树菩提树难以在亚热带、温带地区生长,因此僧人会选用银杏等树种代替,而银杏树的高大雄伟也被视为能够衬托大雄宝殿的雄壮。
其后,道家也将银杏视为祥瑞之树,在道观中多有种植。
按照树种的属性分,这448棵树属于63种不同的树,包括38科52属,其中只有1棵的共有25个树种(位于中国剪纸博物馆内编号为343的臭椿于2012年的下半年在一次雷电天气中死亡,实际数据为24个树种)。
按照管理者划分,拥有古树名木最多的三家单位依次是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共147棵,占到总数的32.8%,第二位为大明寺,共60棵,占到总数的13.4%,第三位为个园管理处,共24棵,占总数的5.4%。
根据古树名木所在地的性质划分,最多的为旅游景点,包括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等,共计302棵,占到总数的67.4%,第二多的为学校和政府机关及除学校外的事业单位,均为49棵,分别占总数的10.9%,各类企业中共有古树名木40棵,占总数的8.9%,最少的为个人,共有8棵,占总数的1.8%(表1)。
2.3 生长状况根据扬州市园林管理局给出的最新数据,在扬州市所有的古树名木中,生长状况一般的有139棵,生长状况良好的有309棵。
这些古树名木大多生长在需要购票进入的风景区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内,从阳光的获取、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虫害情况等综合条件来看,它们的生长环境相对理想。
同其他城市保护古树名木所面临的困境一样,扬州市面临的最主要虫害问题是白蚁防治。
通过2010年8~11月间对扬州市区421棵古树名木遭受白蚁危害情况的调查发现,古树名木白蚁受害率高达34%,受害树种达到47%。
2.4 补充变化在实际走访中,我们发现448棵并非最准确的数字:位于中国剪纸博物馆内编号为343的臭椿已于2012年下半年的一次雷雨天气中死亡,位于东关小学操场南侧编号351的女贞也已死亡,而在2013年3月,汪氏小苑内新挂牌了3棵古树,它们分别是80年的木香、90年的胡桃以及100年的龙柏(均没有编号)。
此外,我们在瘦西湖的法海寺周围、何园、个园等多个地方发现有2001年挂牌的古树名木,包括2001年10月份挂牌的编号为24的罗汉松、编号为108的枫杨、编号为142和143的白皮松、编号为144的瓜子黄杨、编号为146的绣球、编号为147的广玉兰、编号为149的女贞、编号为150的朴树、编号为190的瓜子黄杨、编号为302的圆柏、编号为313和314的银杏、编号为319的银杏、编号为321的瓜子黄杨、编号为346的银杏、编号为7000和7001的广玉兰、编号为7003和7004的广玉兰、编号为7005的枫杨以及编号为7007和7008的圆柏。
这些古树名木上并无最新一次普查后所挂时间为2011年9月的信息牌。
3、扬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状况3.1 相关的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从兄弟市的情况看,苏州市早在1984年10月份就颁布了《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01年颁布了《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南京市则在2011年的10月20日颁布了《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办法》。
扬州市绿化委员会曾于2007年11月颁布了《扬州市古树名木汇编》,其中不仅有扬州市古树名木的基本信息,同时它也列明了法律、法规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规定。
扬州市政府则于2008年11月19日出台了《办法》,对扬州市的古树名木和后续资源的保护及管理给出了具体的条款。
将后续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写入其中成为扬州市有别于南京和苏州的一大亮点,也凸显了扬州市政府对于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视。
3.2 登记建档根据《办法》,扬州市的古树名木需全部登记,统一编号建档。
在古树的树干或附近的地上,我们会看到一块记有树名、学名、树龄、科属、保护级别、保护单位、编号以及挂牌时间的信息牌,这样就确保每一棵古树名木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少数古树群除外,古树群一般只树立一块石碑记录信息,如瘦西湖风景区内编号为59~70的薄壳山核桃)。
3.3 养护责任制《办法》规定扬州市的古树名木保护实行养护责任制,每一株树木都必须明确养护责任和责任人。
3.4 专项资金及专人保护扬州市园林管理局原高级工程师孙如竹介绍说,早些时候,扬州市每年用于古树名木专项养护的管理基金为5万元,而根据扬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办公室提供的较新数据,这一金额已提升至每年20万元。
同时,《办法》也规定:一级保护的古树名木至少每3个月进行一次;二级保护的古树名木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古树后续资源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目前,这些工作均由扬州市园林管理局的城市绿化办公室负责。
3.5 复壮古树名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包括恶劣天气、虫害、战争、人为破坏等,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健康问题。
扬州市园林管理局让城市绿化办公室专项负责扬州市的古树名木的调查、评价、登记并制定保护措施等工作。
扬州市曾就白蚁问题请过镇江和扬州市的白蚁防治所对扬州市的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普查和防治。
但复壮管理的同时,每年20万元的专项资金却显得捉襟见肘。
除政府层面的行为外,一些个人也投身于古树名木的保护中,从扬州市园林管理局退休的原高级工程师孙如竹,发挥自己的专长,对驼铃巷编号为270的国槐和汶河路小学门口两棵编号分别为278、279的银杏等古树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目前,这些古树的生长环境和自身状况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4、扬州市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保护的问题与建议4.1 测龄问题4.1.1 测龄不够精确通过观察扬州市古树名木上的信息牌我们发现,这些古树的年龄均为整十位的,并没有精确到个位数,这必然会产生误差。
扬州市园林管理局原高级工程师、曾参加过三次扬城古树摸底调查的孙如竹告诉我们,他们当初确定古树名木年龄采取的方法有四个:一是根据不同树种的不同生长习性;二是根据树木的生长条件不同;三是通过走访;最后是根据庙宇建造时留下的文字记录。
显然,这些方法都很难对古树名木做到准确的定龄。
4.1.2 改善测龄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测龄的方式也越来越精确。
目前,比较科学的测龄方式有几种,一是用同位素,另一个则是生长测定仪,专门用于测定年轮。
但这两种做法对树木本身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损害,目前较为流行的方式是基于CT图像的树木测龄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三维CT扫描,然后重建得到树干断面图像,在重建前后均可对图像进行处理以增强质量,最后通过年轮数目来判断树龄。
4.2 挂牌问题4.2.1 挂牌方式不够科学最新一次2011年的挂牌大多采用弹簧将金属薄片系于树干的方式,相比于较早时候在古树名木上通过钉钉子挂牌的行为,目前这样的处理方式减少了对树木本身的伤害,少部分会在古树下树立信息牌,而像瘦西湖风景区内编号为59~71的薄壳山核桃以及编号为89~101的桂花这样的古树群,园林管理局采取的办法是在古树群不远处树立一块信息石碑,但这样无法做到一一对应。
另外,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也发现,弹簧虽然减小了对古树树干的伤害,但由于它的材质为铁,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淋后容易生锈产生脱落,这样给日后的保护带来了诸多不便。
4.2.2 采用新型挂牌方式首先是挂牌选用的金属原材料,可以选用一些不易生锈的轻型材料,其次是使用弹簧环绕树干这样的方法虽然对树木本身的伤害较小,但其固定性经实践证明较差,可选用尼龙等其他材质将信息牌挂在树枝或其他地方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