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案(初)

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案(初)

第一章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与法律法规
本章培训与考核要点:
●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
●了解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简况;
●掌握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熟悉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国家标准。

第一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
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生产规模急剧扩大,我国进入了新一轮事故高发期。

通过颁布实施《安全生产法》,建立健全国家安全监管监察体制,强化各级领导安全责任制,加大企业和公共安全投入,深化煤矿和其它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严肃追究事故责任,2003年开始出现事故总量下降的“拐点”,最近几年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

以煤矿为例,2002年全国煤炭产量14.15亿吨,事故死亡6995人,百万吨死亡率4.943。

2007年全国煤炭产量25.5亿吨,增长78%;事故死亡3786人,下降46%;百万吨死亡率1.485,下降69.9%。

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今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总体状况
今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呈现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事故总量逐年减少,主要指标持续下降。

但我国煤矿事故总量仍然偏大,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二)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特殊性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行业管理有所弱化,煤矿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存在结构性和阶段性矛盾;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自然灾害严重,重特大事故多发;煤矿职业危害严重;煤矿科技装备水平不高,特别中、小煤矿;绝大多数为井工开采,工作条件艰苦;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较大。

(三)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对策
(1)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

(2)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3)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安全投入,促进安全状况好转。

(4)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

(5)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6)建立规范的工伤保险体系。

(7)加快安全管理信息网络化建设。

(8)加快煤炭行业的改革和发展。

(9)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

二、国外主要产煤国安全生产简况
1998年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安全状况对比表
在其它产煤国家,一次死亡十几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已极为少见,一次死亡几十人以上的特大恶性事故则已近绝迹,而在我国却时常发生。

第二节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一、安全生产方针
1.安全生产方针的内涵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

“安全第一”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预防为主”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时刻注意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综合治理”就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实现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

2.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途径与方法
煤矿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1)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

(2)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标准。

(3)坚持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必须坚持以下各项措施:
○1要强化安全法治观念。

○2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3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认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

○5加大煤矿安全监察力度。

○6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

○7关口前移,做好事故预防工作。

○8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9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10要切实保障矿工的安全生产权利。

二、煤矿安全生产主要法律
涉及煤矿安全生产法律主要有:《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劳动法》、《矿产资源法》等。

(一)《安全生产法》
该法于2002年6月29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70号主席令发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1.立法目的
《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是: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2.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主体,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2)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3)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4)政府是安全生产监管主体。

(5)安全生产的社会监督。

(6)中介机构的安全生产服务。

(7)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