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1一、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增强对于大自然及生活的热爱,善于观察。

【行为与习惯目标】养成爱护环境,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春天的特征,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赞美春天【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对比,认识春天的景物,了解春天的特征,提高观察自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体会亲近大自然的美好。

【难点】培养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运用歌曲的方式导入,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师生同唱。

学生思考:从这首歌里面,听懂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哪个季节才会出现的美景呢?对啦,就是春天。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春天,看看春天都有什么。

环节二:新课讲授1.看视频,找春天小朋友们,大家跟着欢快的歌曲一起来看看春之图,你们去找一找:从哪里你看出来了是春天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2.课前搜集,课上分享过渡:上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走走,看一看春天有哪些大家喜欢的景物呢?大家都观察了吗?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后,教师总结:春天真是太美了,那下面了大家动动小手,一起来填一填,发动你们的小脑筋,看看谁最快填完整。

白天渐渐变(),夜晚渐渐变();天气渐渐变();小草渐渐变(),()花儿开了;小燕子()。

学生填完后,由学生分享所填内容,教师进行纠错并总结:春天来了,白天越来越长,天气越来越暖,万物复苏,春天真是充满了希望的季节啊!3.赞美春天,画一画过渡:春天带来了这么多的变化,大家喜不喜欢这样的春天呢?我们有很多诗人就是因为太喜欢春天了,所以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歌,现在的歌曲创作人也进行了谱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春晓》吧。

看来大家听得都非常得陶醉,那大家动手来画一画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物,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夸一夸吧。

环节三:巩固提高过渡:同学们刚刚分享的景色都真是太美了,可是这么美的景色,却有人做了这样不美丽的事情(出示课件:摘花),那同学们,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春天的花草如此美丽,我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今天我们看到了春天这么得美丽漂亮,我们应该要珍惜,如果出现不文明的行为要立刻制止。

作业:课后同学们去设计一个警示牌!五、板书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2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人人都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2.知道花草树木对人们有好处,必须爱护。

情感:1.喜爱花草树木。

2.愿意爱护花草树木,以爱护花草树木为荣。

行为:爱护花草树木,做到:(1)不摘花;(2)不踏草坪;(3)不折树枝,不摇小树。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公德”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蕴含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内容。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保护大自然即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负有共同的责任。

花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当前为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世界各国都十分注意在城市中保存适当的绿地面积,我国城市建设也开始注意安排绿地,种花、种草、种树。

城市绿地的保护,要靠每一位市民参与。

城市绿地的保护情况,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是社会公德水平的标志。

教育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遵守社会公德十分重要。

小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到花草树木,家居附近有绿地,学校美化校园种了花、草、树木,街道公共场所有花、草、树木,家长带他们去公园更是寻求在有花、有草、有树木的优美环境里休息、游玩。

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已经知道一些花草树木对人们的好处,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感受,加深他们的认识,使他们懂得花草树木是供大家欣赏的,对大家有好处,人人都要爱护。

使学生懂得爱护花草树木是文明行为,是遵守公德的表现,要克服只为自己不顾大家,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

教法建议:1.本课属于遵守公德教育,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爱护花草树木是文明行为,是遵守公德的表现。

在活动中既要突出花草树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对大家的好处,还要突出体现出自己要为大家约束自己。

列举的花草树木应是公共场所的,如:街心花园、学校花园、街道两旁、公园等,不宜涉及自己家种的花、树。

2.讲“花草树木是大家的好朋友”时,不必涉及过多过宽,否则容易脱离公德教育的主题。

3.为了加强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应事先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把有针对性的内容安排进去,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应与迎接奥运、绿色奥运相联系。

4.本课是活动课,应把每一个活动组织好,对活动意图要清楚,在活动中要体现教育意图,活动后要有小结,切实达到目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31、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实验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

我是你们的道德与法治老师。

你们遇到困难也可以来找我,我会帮助你们的,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老师走下去和同学拉拉手)2、同桌同学相互认识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老师,你们之间还不熟悉,想不想互相认识一下,成为新朋友?(启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相互认识)可以相互拍拍手、拉拉钩,成为新朋友。

3、小巧手做张卡片送同学(1)老师出示自己的卡片给学生看,然后示范做卡片,学生按老师的方法、步骤学做卡片。

(2)谁愿意把自己做好的卡片给大家看一看?(适时点评)学生在小组里互相交换卡片,老师指导交换卡片的礼节(3)在书上记下同桌的名字和电话,相互认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41、讲故事《大家在一起真快乐》《交朋友》《主动与小伙伴交往》2、学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小鸟儿,成群飞,小鱼儿,成群游。

同学们,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帮我呀我帮你,共同进步朝前走。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5教学目标:1、感受校园生活的重要性,体验快乐的校园生活。

2、学会明辨是非,珍惜校园生活,热爱学习,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3、能够在体验中感悟校园生活的重要性,珍惜校园生活,珍惜学习机会。

教学重点:感悟校园生活重要性教学难点:维护受教育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校园中的喜悦》二、校园生活1、算一算:你在学校的时间在校一天是六个小时在校一周是()个小时在校一个月是()个小时在校一个学期是()个小时2、小讨论:一天的在校时间那么长,那你在校园中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你感觉快乐吗?你喜欢这里吗?3、描绘我的校园生活。

4、小观察:请你观察一下一天的内容,归纳一下,我们在学校都会做哪些事情?5、师: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天地。

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很多本领,认识不同的老师和同学,而且还可以参加各种活动。

6、明辨是非。

(P41页:小玲的故事)7、总结: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对我们的成长很重要。

三、维护受教育权利1、播放视频《父母重男轻女,不让女儿读书》。

2、讨论:(1)看了视频以后,你能理解这些女童上学的渴望吗?(2)如果遇到视频当中的这种情况,她们能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吗?四、法律讲坛1、课件出示相关法律: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

2、齐读。

3、教师解读。

五、教师总结: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六、朗诵《女孩》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学校生活、学校的设施、环境等,热爱学校,珍惜校园生活,能为解决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关心校园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好校园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学校生活、学校的设施、环境等,热爱学校,珍惜校园生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关心校园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好校园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校园垃圾报告”。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同学们,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就想跟小朋友们比一比,看谁发现校园里的美景最多,好不好?2、出示校园美景图片,学生畅所欲言。

二、我为学校出点力1、教师:学校正在开展“我为绿色校园出点力”的活动,朱可可和同学们发现学校总有扫不完的垃圾,他们决定调查校园垃圾问题,你可以根据本校情况把调查报告补充完整。

2、教师;我们的学校还存在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请分组调查,可以通过拍摄照片或文字报告等方式记录下来。

3、学生交流:学生课前进行调查,补充调查报告。

课件出示校园垃圾调查报告:(一)校园中的垃圾问题1、有些同学随地扔垃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大家对“校园垃圾”问题的看法1、有同学认为学校的垃圾桶位置设置不合理,扔垃圾不方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们的建议1、学校可以在操场和教学楼增设垃圾桶。

2、如果学校有运动会或者其他大型活动,垃圾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我们可以行动起来,与同学、老师和校长一起,为学校建设提出建议。

(四)我们学校有待改进的地方(五)大家不同的看法三、制定行动方案教师:学校可以改进的地方,很多与我们的行为相关,请同学们做一个行动方案,赶快行动起来吧。

四、教师总结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6目标导航: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我介绍,能熟悉新老师,适应新环境。

2、培养学生乐于和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

成长乐园: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基础训练:一、填一填。

早上遇见老师,我会说:“!”早上遇见同学,我会说:“!”老师:上课,同学们好!学生:老师:下课,同学们再见!学生:能力提升二、画一画,你最喜欢的老师,请好朋友猜一猜。

这是我们的()老师。

三、我要学着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写上最美的语言,祝福我最喜欢的老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7主题目标:1、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

2、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的关系;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

3、了解各种邻里关系;知道共同商量、互相谦让,容易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活动重点: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互相谦让。

活动难点: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的关系,学会为别人着想,体会远亲不如近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互谅互让1、阅读32——33页的材料。

2、指名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3、小组交流:你和邻居家有没有发生过矛盾,当时是怎么解决的?活动二:楼里飘香。

1、自己默读34——35页的内容。

2、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3、人们常说“邻里好,赛金宝”,说一说你家和邻居是怎样相处的?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邻居之间要怎么做?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邻居之间要做的事——邻里守望二、探索新知1、自己了解36——37页的内容,说说讲了什么故事?2、你从中学到了什么?3、小组讨论对于你所居住的环境,你能对邻居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4、小结:邻居对你们家的关爱,老师真感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