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偶像崇拜弊大于利
辩论主题:追星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方观点:追星利大于弊反方观点:追星弊大于利我方观点:反方(追星弊大于利) (一)陈述观点: 我方的观点是追星弊大于利。
(二)主要论证与陈词: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学生自控能力差,很难管束自己。
一旦坠入追星的迷阵,就很难再逃脱!就比如有一位高中生因盲目地追周杰仑,把他妈妈给他上学的钱拿出来购买关于周杰仑的产品,甚至还买了一套房子住在周杰伦家旁,因而花光了他妈妈给他上学的所有的钱。
由此可见,这还能说追星好吗?童年时代是我们学习的最佳阶段,如果把这时间用来追星,就会浪费许多的宝贵时间,从而让我们的童年变成一片空白的回忆!并且,明星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是非好坏,只是他们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点儿成绩。
比如名噪一时的刘晓庆,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可后来却因为偷税漏税而沦为罪犯。
再比如赵薇,穿印有日本国旗图案的衣服,而出了洋相。
追这样的“星”又有何意思呢?经济负担也是一个大问题。
假如一位同学迷上了追星,就会大量关于这类的商品,从而增加了经济负担。
有项新闻曾任意地对全市的一百多个学生作过此类调查,有94%的学生有过购买偶像的相片、海报、写真集等此类物品,而其中经常性购买的就占57%。
我方还了解到外面商店关于此类商品很多,但价钱都很昂贵,像一张海报一般在2元到25元左右,一张CD盘一般在10元到30元左右,而一本印刷精美的偶像写真集就大都在15元、20元、30元……甚至一本几百元的都有。
这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济收入的小学生来说,经常性购买这类物品无疑将大大增加父母、家长们的经济负担。
因此,我方认为追星弊大于利!(三)自由辩论阶段:(略)(四)总结陈词:我方还是坚持追星弊大于利!首先要提出的是自控能力!既然我们追所谓的“星”时还要提心吊胆,一不留神就会被吸进“迷魂洞”,那还不如不做那些“冒险游戏”,把追星的时间用在学习上。
而且,在实际中,许多人花费了不少时间与资金在这方面,最后又得到了什么呢?再说,就算有些同学在追星中
得到了点儿“益处”,可那只是极少部分,追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弊大于利”!如果对不认可,那么敢问对方辩友,可否举出一例因“追星”而真正成名的人吗?很显然,这比大海捞针还难。
因此,真正要有成就,还需要自己努力才行,而盲目追星是不行的,否则到头来适得其反!同学们,告别那闪烁一时的“流星”吧,让我们紧紧抓住这幸福美好的童年吧,别让我们的脑海里只是一片空白的回忆!
各位评委,观众:
大家好!对方辩友的陈诉使我们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说:“我们是为了真理而战的。
”日本人说:“我们是把中国当成兄弟,带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去帮助中国发展的。
”这是真实的吗?卡耐基说:每一个人都为自己所做的事寻找一个正面的借口。
对方辩友以上所说的利是为了使青春偶像崇拜在其他人看来更有理由一些还是在青春偶像崇拜中突然感得到的呢?无论是XXX还是XX(利的例子)是否在自己一决定去成为青春偶像崇拜一员的时候就有,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如何界定那些利不是由个人感悟所得,青春偶像崇拜在其中充其量只扮演了导火索的角色。
因此,我方对于青春偶像崇拜中利的确定性与青春偶像崇拜在利中的重要性是存疑的。
我方的观点是:青春偶像崇拜弊大于利,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步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情感丰富,但由于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
青春偶像崇拜就是基于心理的不成熟,由此有三个特点:首先是理想化——把偶像及其特质想象得完美无瑕。
其次是浪漫化——对偶像产生浪漫的幻想和依恋,沉湎于对其偶像的种种情爱遐想之中。
再次是绝对化——对偶像投以绝对的信任,采取一种近似狂热追逐和迷恋。
二:还表现出三个行为特点:冲动性心理活动倾向、超现实的情感体验、过度的行为反应。
在偶像崇拜过程中,情感成分常常胜于理智成分,过于激动、兴奋和不由自主的情绪体验不足为怪,超越社会行为准则的行为反应也时常可见。
三:青春偶像是立足于大众传媒的,被大众传媒的操纵.大众传媒是商业机构,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为谋取利益.他们以青春偶像为工具,以各种手段榨取其粉丝的金
钱。
往往一个偶像在被传媒力挺的时候可以达到很高的知名度,但是,一旦他失去了利用价值,传媒就会很干脆直接把他舍弃,而那些曾经崇拜过这些偶像的人,在某一天发现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偶像了,回头看看,除了疯狂,他们究竟得到了什么?
四:如我一开始所言,青春偶像崇拜的利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且对于人的重要性是值得怀疑的。
然而,过中的弊是确实存在的,我方会在下面的辩论中谈及弊的确定性。
一方面是利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弊的确定性,两者成为鲜明的对比。
一个不一定存在的事物能说其大于一定存在的事物吗?这个答案是显然易见的。
谢谢大家!
学习成绩会下降,某些青少年因迷恋某明星而痴狂,以致于耽误了学业、花费了家中的钱财、出现了心理问题,甚至有极端者上演轻生的悲剧……
加布里埃尔说,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一些人因为追星而妨碍名人生活或者产生强迫症倾向就说明过度追星的坏处。
曾有研究发现,崇拜名人会降低一个人的自信心,因为无止境地向往和追求超出自己生活现实的生活方式最终可能导致一个人产生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感觉,甚至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能力太差。
还有些人会患上“名人崇拜综合征”,其症状是偶像崇拜完全令其难以自拔,就像酒鬼和瘾君子对酒精或毒品上瘾一般。
追星族们因为对明星偶像的崇拜,于是“爱屋及乌”,对他们的生活习性、爱好、穿着,甚至宠物都盲目地摹仿、追求、喜爱起来。
比如他们刻意摹仿明星们的发式、衣着,到处打听明星们的嗜好,自己也学着去做。
有一个少年听说某明星不爱吃某种菜,自己也就不再吃。
这种盲目摹仿,并不利于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甚至误入歧途,那就危害到少年的道德品质了。
弊端之一:为了追星、听歌,耽误了学习,这是追星的第一大害。
少年期的孩子,如同一块干海绵,正处于吸取知识营养的最佳时期,而“追星族”们把本应该用来学习、做作业,参加有益的课余活动,阅读有益的书报的时间,都用来听了歌。
上课也沉醉在自我编织的“追星梦中”,学习被冷落了,学习成绩普遍下降,有的学生竟然为了得到一个明星的签名而不惜旷课,在大街上等候,这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
弊端之二:不少少年,为了追星,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半宿半宿地听歌,整天昏昏沉沉地幻想,明显影响了少年正在成长发育的身体的健康,不利于少年的身心发展。
有些人把自己所崇拜的明星当成自己的恋人,害起单相思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弊端之三: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们一心追星,就难免有不法之徒混水摸鱼了。
让坏人混水摸鱼,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