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模式及规划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发展,新能源电站日益增多。
与此同时,新能源集控中心的建设也更加重要。
通过建设集控中心,实现多个发
电站的控制运行。
实现无人管理的运行方式,降低电站的运营成本。
基于此,本
文分析了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模式,提出了具体的规划路径,
关键词: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模式;规划;探讨
引言
目前,风电、太阳能等产业处于全面发展阶段。
为促进技术的进步,提高新能源运用水平,在建设集控中心前,需要先做好科学的规划,确保系统运
行的安全稳定,使集控中心科学地推进。
集控中心的建设实现了集中控制、远程
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了各项工作的运行效率,降低了管理控制的成本。
因此,
关注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方式和规划。
1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模式
新能源集控中心可分为总厂控制和区域控制模式。
总厂控制用于相对集中的
区域内的集中控制。
建在附近的城市,或者新能源发电厂内。
区域管理是分布在
同一省份相对分散的区域内管理。
建设区域管理中心应建在城中。
总厂模式控制
建设结构简单,功能也较单一,适用于高度集中运行的集中发电,但对提高管理
水平的有限。
区域控制模式具有全面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提高生产运营和管理
水平,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区域管理模式建设更需要系统性的运行,但管理模式
能够实现集中控制,实现各站集中发展、集中生产管理、应急指挥和集中诊断等。
就未来发展而言,区域管理也将成为未来产业管理的主要方向。
2新能源集控中心规划
2.1选址计划
城市是集控中心建设中需要进行科学选择,缩短集控中心和基地的距离,提高新能源集控工作的便利性。
由于缩短了通信链路,确保了传输的可靠性,节约了电路专线的成本。
考虑到通信系统的需要,以及从传输接入电网连接需要,中心的用地在变电站中选择。
同时,还需要做好集控电力供应、建筑结构、防雷接地及周边安全,在选址时需要充分的考虑。
2.2集控室建设
新能源集控室是集成控制的基础。
应以简练、实用、设备配置适当为原则。
按照设计规范、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和施工与检修等相关规范进行专业设计。
为了给新能源集控开发、维护提供便利,需要根据规格建设维护室。
考虑配电系统、接地系统、综合布线等配套系统的建设,电源及综合布线应按照统一原则配置。
电源应采用双冗余独立供电和UPS配置,电池应考虑备用时间。
在全负荷供电标准下,周边环境复杂地区的容量可以适当增加。
环境监控和出入系统应与机房建设同步,并与安防系统联动,以提高新能源集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1]。
2.3主系统建设
基于安全分区和网络专用的要求,设置符合电力系统建设计划的工作,基于隔离装置,做好防火墙和安全保护设施。
通过系统安全设置,增强新能源控制功能的完善,使新能源集控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确保电力系统构建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通信效率,有必要加强通信建设计划。
设置通信线路,建立可靠的设施,控制电网接近通信枢纽,以实现资源的最大使用。
利用调度控制、移动应用程序,优化集控中心的通信方式,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将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虚拟技术等应用于主系统建设,可丰富应用技术。
集控中心的主系统建设作业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积极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得用监视系统、能源计量系统等建设计划。
强化相应规划方案的控制,引导不同子系统的建设质量更加可靠,满足集控中心科学规划的多种需要。
此外,在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中,需要做好专业培训,健全有效的奖惩机制,提高建设规划人员的专业能力,增强规划方案的专业性。
利用创新原理和专业知识,确立集控中心的安全机制,增强防护执行效果。
开展安全保护的专业培训,培养人员的专业能力,增加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规划的技术含量[2]。
2.4计算机监控系统建设
2.4.1数据传输
集控中心计算机监控是实现新能源运行的核心,承担远程集中运行的控制功能。
以主站和子站并由硬件和软件组成,体现控制功能。
目前新能源实时控制系
统有监控、监测和能源管理平台等系统,实时控制一体化。
控制系统通信通过串
联和协议转换器,为控制系统提供的实时数据。
控制方式由长域控制层和集成控
制层组成,控制权限从高到低进行。
考虑到场站的特征,由集控中心选择控制层
方式,中间链接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调度命令可以到接到各站,对地区站
进行集中控制、数据处理及警报处理,包括了事故的分析、系统诊断和恢复功能。
具有电网调度自动化与系统通信等功能,同时还具备数据分析和统计功能。
集中
式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压力,基于科学的运行方式和应对措施,提高了新能源的发展运行指标。
2.4.2智能化控制
系统通过高精控制,以及通讯界面的结合,摒弃了传统的人工数据采集和分析,基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对各场进行建模,可全面有效的分析风速、温度和湿度等
因素,同时还能掌握影响发电输出的因素,并做好事先预测和控制,避免了预测的
不确定性。
通过信息化形成高风险作业图,通过可视化将作业情况进行动态展示,还可以通过弹窗提醒工作人员。
便于工作人员掌握作业动态,并对作业人员、安
全措施及环境进行监督,提升了安全监管效率。
2.4.3监控系统
集控中心建设火灾监控系统,通过自动巡视、抓拍视频和照片识别,对相关
区域的火灾画面进行分析,基于弹框报警模式,可实时提醒运行值班人员,以便
工作人员对相关工作进行确认。
监控系统应用红外视频监控系统,在实际运行中
无论白天或夜间,可以设置不间断轮巡模式,解决了区域内的防盗问题,还能有
效的对人员进行安全作业监控,进一步规范作业行为[3-4]。
2.5辅助系统的集中控制
辅助系统的集中控制,需要充分发挥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新能源集控安全性和经济性。
为实现在线状态评估系统,需要构建信息及远程平台,综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状态检查以机械设备为实施对象,确立远程状态监视和状态检查系统。
基于设备配置和特点,设定科学的运行参数,基于系统间的通信情况,应用设备状态监测技术。
根据系统的结构及监视对象,加强监视及测试数据的结合,以远程运行状态进行在线分析。
信息平台的建设及存储,需要通过统一的网络接口传输王牌到各子系统,最大限度提供的信息安全保护。
建立数据中心,做好通信监视和安全分区,使系统之间的数据实现共享,为智能化运行与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
针对远程系统计划,需要结合无线和有线的相互连接,通过配备移动装置,使技术现场设备情况有直观的理解,进一步强化新能源集控运行水平。
基于智能化平台,各能源设备得到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了多维度的数据平台[5]。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新能源集控中心科学建设规划下,可有效提高集控中心的建设及运行效率,满足相应方案的实施需求。
因此,在提高集控中心建设水平中,要开展建设模式的选定和规划,科学利用集控中心,以免影响新能源集控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宁,俞尧,贾栋栋等.新能源集控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2,39(08):230-231.DOI:10.19339/j.issn.1674-
2583.2022.08.102.
[2]何婷,邓子夜,李亦凡等.新能源集控中心一体化平台关键技术的探究[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21,19(01):183-
188.DOI:10.13244/ki.jiwhr.20200139.
[3]张国珍,付正宁,斛晋璇等.新能源集控系统规划及建设方案设计[J].风能,2020(11):76-80.
[4]吴江波. 新能源集中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探索与实现[C]//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2019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9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9:198-199.DOI:10.26914/kihy.2019.019933.
[5]邓盛名.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模式及规划探讨[J].水电站机电技
术,2015,38(07):33-36.DOI:10.13599/ki.11-5130.2015.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