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降水的概念及降水的类型,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学会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时间变化,能根据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够知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感知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从而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上一节课中,学习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从什么是气温、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气温这一节课的内容。
那么我们以类似的思路来学习“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这一节的内容。
二、学前热身
通过不同的图片引导出学生对于“降水是什么?”的认识。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
注意区分:露、霜、雾与降水的不同。
那么我们如何来衡量降水的多少呢?阅读P58阅读材料,自我总结。
三、合作探究
降水的时间变化
活动一:
分组讨论:分析某地区的降水柱状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地区哪几个月降水最多?
2、该地区那几个月降水最少?
3、该地区降水的特征?
活动二:
自主学习:P59活动题。
自主学习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自主完成未完成的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活动三:
课件展示:北半球不同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总结出5种不同的降水特征:①全年多雨②全年湿润③全年少雨④冬季多雨⑤夏季多雨。
(注意区分南半球的降水量柱状图与北半球的有何不同?)
降水的空间变化
活动一:
教师引导:我们前面学过很多等值线,如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
那么与之
类似,什么叫做等降水量线呢?
(把降水量相同的地区连接成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教师强调:“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活动二: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讨论:1、你知道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什么吗?
2、什么颜色代表降水量大,什么颜色代表降水量少?
活动三:
1、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线图
讨论:赤道附近是什么颜色?代表的是多还是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附近呢?由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2、小结:纬度因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活动四: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找到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地区和位于东岸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标记箭头,请同学们总结出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的规律。
并从其他大陆南北回归线附近验证。
(海陆因素:①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
3、找到中纬度地区,亚欧大陆上沿海和内陆,标记箭头。
得出规律。
(海陆因素:②在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
4小结:
海陆因素:
①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②在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活动五: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在图中找出世界上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
2、阅读世界雨极的资料,你知道乞拉朋齐成为雨极的原因吗?(地形因素: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迎风坡上。
)
3、阅读世界干极有关资料,了解其原因。
四、内容小结
设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们学到哪些知识呢?
五、板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降水的时间变化(降水量柱状图)
二、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1.纬度因素: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2.海陆因素:①南北回归线附近,东岸多,西岸少
②中纬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
3.地形因素:迎风坡多,背风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