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上3.2《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6页)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上3.2《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6页)

世界气温和降水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在“世界的气温”部分中,教材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能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2)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

(3)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3)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
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气候图标及资料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重点与难点:
(1)、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 教 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 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
绘制气温曲线
如何阅读气温曲线图
三、教与学的过程 (导入新课)
叙述:每天晚上7点整,大家一般都收看中央电视台权威新闻节目-
新闻联播。

在新闻联播之后,会有一个观众都比较关注的节目?
学生回答:天气预报
提问:那我们是否听说过有气候预报呢?根据大家以前学习的中国地理知识,谁来解释一下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学生:思考回答。

天气时短时间、易变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较为稳定的大气状况。

过渡:衡量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呢?每天我们会说今天天气热不热?指得是?如果说今天会不会下雨?这说的是?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首先我们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讲授新课)
叙述:今天我们的学习方式是“问题式学习”方法(播放幻灯片)。

播放幻灯片:问题式学习方法。

学生读图。

叙述:这些红色的曲线代表的是等温线,何谓等温线,等温线就是把是将气温相同的地点连结起来的曲线,等温线之间的间隔根据需要而定。

这幅图上等温线之间间隔为?
学生回答:世界气温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有什么规律? 学生:思考回答。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总结:好这是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一个规律。

追问:气温分布呈现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有的同学能想到是热量分布不均匀。

继续提醒导致
热量均匀的原因,学生基本可以想到是太阳辐射。

总结:地面热辐射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而太阳辐射在各个纬度范围是分布不均的。

太阳直射点范围内得到的能量多,而非太阳直射点,得到的太阳辐射要少。

请大家看如下实验。

提问: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一个比较平直?为什么?课件上打出这些问题。

学生读图,思考。

总结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差异。

如果不是很准确,可以给与提示在北半球图上,同一纬度位置,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值相同吗?
总结:海洋和陆地的不同影响了气温的分布。

夏天,大家度假都喜欢区海边还是内陆?
学生:海边。

提问:夏天感觉海边凉快。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差异是如何影响气温分布的?
学生:阅读课本。

海洋和陆地性质差异,主要是组成海洋和陆地的物质的差异影响气温分布。

提问:读地图册,同一纬度,非洲南端东海岸与西海岸的气温哪个高?原因是什么?
播放课件:问题展示
学生:读图思考。

东海岸的气温高于西海岸。

学生可能总结不出来。

提示:请看大屏幕,补充有关洋流小资料。

播放课件:洋流小资料。

洋流的概念,及根据冷暖差异对洋流的分类。

提问:同学们根据上述提示,猜想影响非洲东海与西海岸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主要指的地形也就是海拔的差异。

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在不断的降低。

试计算:四川成都峨眉山高峰金顶海拔3099米,请计算金顶与海平面的温差是多少? 学生计算。

总结:经过分析我们概括了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如下 气温分布规律 以赤道为中心,向两极递减。

同一纬度,夏天陆地高于海洋, 冬天,陆地低于海洋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海陆性质差异 洋流 海拔
课堂练习: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12 11 10 9
8
7 月份
20 17 16
14 12 11 月平均气温 (℃) 6
5
4
3
2
1 月份
绘制方法: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各月平均气温。

如何读气温曲线图: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年较差
一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
读图四步骤:
夏季气温热还是凉爽?
冬季气温冷还是温和?
温差较大还是较小?
平均气温较高还是较低?
学生:绘制,并分析。

本堂课小结:气温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重点分析了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掌握了如何从气温曲线图获取一地的气温变化规律,从而获得气候变化的规律。

四、课后总结
中国地理的气候部分学习,为世界气候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学习多样的世界气候时,可以积极利用前面所学习知识。

如导入环节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是以读图为基础,而影响因素分析是依赖前面所学习一部分地球运动知识基础。

读图分析是这堂课的主要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