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必修一练习题(高考题)

历史必修一练习题(高考题)

历史必修一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

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2、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3、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解析】D 《唐书》所载的830名进士出身于士族、寒族以及小姓,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科举制选拔的不仅仅是士族子弟;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人才选拔的范围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

A、B、C表述错误。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4、历史是复杂的。

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5、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6、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7、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 .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 .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 .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8、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

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

”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 .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 .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C .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 .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9、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 .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 .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 .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 .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10、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

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A .1851年B .1895年C .1898年D .1906年11、1.(2011·广东文综·16)图5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可见( )A .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2、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 .第一次工业革命B .俄国十月革命C .《共产党宣言》发表D .巴黎公社革命 13、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

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14、中国人展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开幕。

关于这次会议说法不正确的是()A.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展政府主席 B.会议开幕之日北平昼夜长短大致相等C.在全国工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全国人展代表大会职权D.《中国人展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5、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16、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②美国从越南撤军③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④中日邦交正常化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17、自“9·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18、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19、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2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21、(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T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

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

每年考核,公示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

”“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

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

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

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8分)1【解析】C 本题考查商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商实行内外服制,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

故选C项。

2、【解析】C 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

3、【解析】D 《唐书》所载的830名进士出身于士族、寒族以及小姓,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科举制选拔的不仅仅是士族子弟;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人才选拔的范围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

A、B、C表述错误。

4、【解析】A 本题解题关键是“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而导致新问题的产生”,秦朝灭亡后,汉代统治者认为秦短期而亡是因为郡县制,实行了结果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的产生。

B、C、D三项,都使新王朝初期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并没有产生新的问题。

5、【解析】B 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所谓的“非常不民主”,反映的是只有不数人,即城邦公民才能拥有民主的权利。

而“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正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性;“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反映的陶片放逐法的局限,但这种方法仍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体现的是轮番而治,也是雅典民主的体现。

故选B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