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单选题
1.周恩来是中共外交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指挥者,他的外交活动影响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下列活动中与此相关的有()
①参与了国共两党谈判,推动合作抗日②提出“求同存异”思想,促成万隆会议成功③出席日内瓦会议,体现大国外交风采④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见证中美建交历史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2.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反映出新中国()
A. 形成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B.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3.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的决定发布后,美国宣扬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已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

这表明美国()
A. 阻止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B. 进一步构建对中国的包围圈
C. 极力阻止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D. 与中国争夺对亚非的领导权
4.1954年2月,周恩来在政务会议上提出:“我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进,每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

这一思想()
A.成为新中国教育的核心理论B.有利于新中国教育方针形成
C.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D.促使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5.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说:“从……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共同基础”是()
A. 社会制度
B. 意识形态
C. 联合抗击西方殖民侵略
D. 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6.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道:“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该论述基调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 “一边倒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7.新中国初期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含义是()
A.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 扫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C. 在外交上坚决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 提出了“求同存异”原则
8.毛泽东曾指出:“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或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这一论述()A. 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 打破了美国对华孤立政策
C. 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 有利于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9.在一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的话语打动人心:“我们这两类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而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可以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呢?”这次会议是指()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D.第26届联大
10.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具体体现在()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倡导“求阔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并成功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
④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针对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A. “另起炉灶”B. “一边倒”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求同存异”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这一“原则”后来发展成为()A. “求同存异”的方针B.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13.1955年,万隆会议后,有外电评论说“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


主要表现在周恩来()
A. 提出了“求同存异”主张
B. 消除了与会各国疑虑和分歧
C. 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避免了会议偏离正确的轨道
14.1954年1月9日,周恩来在日内瓦发表声明,除坚决主张恢复关于朝鲜政治会议问题的双方会谈外,同时指出:“从朝鲜问题看到亚洲方面一些迫切的国际问题……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必须由各有关大国举行协商来加以审查和解决的阶段。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于苏联政府主张召开法国、英国、美国、苏联、中国五大国会议以审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措施的建议,表示完全的支持。

”这表明()
A. 国际局势完全被大国操纵
B. 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五大国的行列
C. 国际上意识形态斗争激烈
D. 中国主张用对话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15.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

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重点强调实行“一边倒”的方针是()
A.中国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B.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C.在美苏冷战背景下的明智选择D.有利于保障新中国国防安全
16.下列是周恩来外交活动中的精彩语录,对此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②您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③印度支那三个国家是兄弟……三国应该接近
④中国不在联合国已经很久,中国可以再等一段时间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
17.周恩来在《新中国的外交》讲话中指出:“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这足以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是()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
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

材料表明()
A.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订、或重订。

”这一规定体现的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 “把世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
20.《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

……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

”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A. 万隆会议
B. 不结盟运动
C. 日内瓦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二、非选择题
21.中印两国有着传统友谊,两国关系影响世界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调解英印矛盾,加强中印合作,1942年2月蒋介石密访印度,并与甘地会晤探讨英印、中印的合作问题。

甘地在之后信里谈到了他对与蒋会面的印象,他认为蒋介石这次是空手来,空手归,而他本人也从这次会面中毫无所获。

甘地深知蒋介石的目的,他也深切地明白自己的目标。

对中国抗战,他可以表示同情与支持,但他认为对英国让步与支持中国是两码事,对印度来讲最重要的是把握时机,获得独立。

而蒋介石认为印度所能够帮助中国的就是在战时搁置与英国的矛盾。

蒋把两者看成等同的事情。

这就是两人间矛盾之所在。

——伊原泽周《论太平洋战争期中的中印关系——以蒋介石访问印度为中心》材料二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中印两国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在北京举行。

中印谈判开始的第一天,周恩来在接见两国代表团时就提出,两个大国之间,特别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但只要根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这次中印谈判及其所达成和签署协定,是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的第一个成功范例。

——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蒋介石出访印度空手而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举行中印会谈的主要意图。

并简要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
1.A2.C3.A4.B5.D6.B7.C8.D9.A10.A11.D12.C13.D14.D15.A16.B17.A 18.A19.C20.C
21.(1)蒋介石与甘地对印度支持中国的方式存在分歧;中国国力弱,无力对一些国际事务施加实质影响;中印两国的核心利益不一致;英印矛盾难以调和。

(2)意图: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平国际环境;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解决中国西藏问题。

影响: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推动中国外交走向国际舞台;推动亚非拉国家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