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触电防护技术考点 1 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绝缘、屛护、间距考点 2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接地保护、接零保护1。
绝缘(1)绝缘材料分类①固体绝缘材料.包括瓷、玻璃、云母、石棉等无机绝缘材料,橡胶、塑料、纤维制品等有机绝缘材料和玻璃漆布等复合绝缘材料。
②液体绝缘材料。
包括矿物油、硅油等液体。
③气体绝缘材料。
包括六氟化硫、氮等气体。
(2)绝缘材料性能绝缘材料有电性能、热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吸潮性能、抗生物性能等多项性能指标。
①电性能:包括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电常数(介质损耗)。
②力学性能:机械性能指强度、弹性等性.③热性能:耐热性能、耐弧性能、阻燃性能、软化温度和粘度.(3)绝缘击穿①气体绝缘击穿是由碰撞电离导致的电击穿。
气体击穿后绝缘性能会很快恢复。
②液体绝缘击穿,绝缘性能只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液体的密度越大越难击穿,击穿强度比气体高。
③固体绝缘的击穿有电击穿、热击穿,固体绝缘击穿后将失去其原有性能。
热击穿电压作用时间较长,击穿电压较低;电击穿作用时间短、击穿电压高。
【例题】绝缘材料的电性能是衡量绝缘材料的重要指标,表示的是用电介质在施加电压条件下所发生的性能变化和绝缘的质量情况。
下列选项中属于绝缘材料电性能的是()。
A。
介电常数B. 耐弧性能C. 耐热性能D。
阻燃性【例题】当绝缘体受潮或受到过高的温度、过高的电压时,可能完全失去绝缘能力而导电,称为绝缘击穿或绝缘破坏。
下列关于绝缘击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气体击穿是碰撞电离导致的电击穿,击穿后绝缘性能不可恢复B. 液体绝缘的击穿特性与其纯净度有关,纯净液体击穿也是电击穿,密度越大越难击穿C. 液体绝缘击穿后,绝缘性能很快完全恢复一定程度上恢复D。
固体绝缘击穿后只能一定程度上恢复绝缘性能穿后将失去其原有性能2.屏护①遮栏高度不应小于1.7m,下部边缘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0.1m;遮栏与裸导体距离不应小于0.8m;②屏护装置应安装牢固,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必须接地(或接零);③遮栏出入口的门上应根据需要安装信号装置和联锁装置。
3.间距①架空线路应避免跨越建筑物,架空线路不应跨越可燃材料屋顶的建筑物;②架空线路应与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和有火灾危险的厂房保持必须的防火间距;在低压作业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
在10kV 作业中,无遮拦时,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7m;有遮拦时,遮拦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35m。
起重机具与线路导线最小距离: <=1kV 1.5米,10kV 2米35kV 4米【例题】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用的电气安全措施之一,按照防止触电的形势分类,屏护和间距应属于下列()。
A。
直接接触触电安全措施B. 兼防直接接触触电和间接接触触电安全措施C. 间接接触触电安全措施D。
其他安全措施【例题】保持安全间距是-项重要的电气安全措施.在10kV无遮拦作业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最小距离为( )m。
A.0。
7B。
0.5C。
0。
35 有遮拦时0。
35米D。
1.0考点 2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IT、TT、TN等:第一个字母表示配电网中性点是否接地;第二个字母表示设备外壳是否接地或接零,I表示不接地或高阻抗接地;T 表示接地,N 表示接零;1.接地保护(1)IT 系统(即保护接地系统)安全原理①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但漏电状态并未消失;③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如煤矿井下低压配电网。
②在380V 不接地低压配电网中,保护接地电阻RE≤4欧姆。
当电压不超过100kVA时,可以放宽到RE≤10欧姆。
10kV-—10kV 10欧姆(2)TT 系统安全原理由于R E 和R N 同在一个数量级,漏电设备对地电压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
一般短路保护不起作用,不能及时切断电源,使故障长时间延续下去。
因此在TT 系统中应优先装设能自动切断漏电故障的漏电保护装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2. 接零保护TN 系统(保护接零系统)分为TN—S、TN-C-S、TN—C 三种方式TN—S 系统可用于有爆炸危险,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
TN-C 系统可用于无爆炸危险、火灾危险性不大、用电设备较少、用电线路简单且安全条件较好的场所.(1)重复接地作用:①减轻零线断开或接触不良时消除电击的危险性.②降低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
③改善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
④缩短漏电故障持续时间。
(2)工作接地电阻及故障时间要求:工作接地电阻一般≤4Ω,高土壤电阻值地区允许放宽至≤10Ω。
在接零系统中,对于配电线路或仅供给固定式电气设备的线路,故障持续时间不宜超过5s; 对于供给手持式电动工具、移动式电气设备的线路或插座回路,电压220 V 者故障持续时间不应超过0.4s、380V 者不应超过0.2s。
(3)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连接是保护接零系统的组成部分,指保护导体与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生产用的金属装备以及允许用作保护线的金属管道等用于其他目的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连接。
【例题】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
下列关于保护接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保护接地能够将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B.保护接地能够消除电气设备的漏电状态C。
IT系统中的I 表示设备外壳接地,T 表示配电网不接地I中性点不接地,T设备外壳接地D。
煤矿井下低压配电网不适用保护接地【例题】变压器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采取的保护接地系统简称IT 系统,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如某些1kV~10V 配电网、煤矿井下低压配电网等。
当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容量不超过100KV·A时,保护接地电阻最大不应超过()。
A。
10ΩB。
2ΩC.1ΩD。
4Ω【例题】保护接零是为了防止电击事故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在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当某相带电体碰连设备外壳时,可能造成电击事故。
关于保护接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保护接零能将漏电设备上的故障电压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但不能迅速切断电源B。
保护接零既能将漏电设备上的故障电压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又能迅速切断电源C。
保护接零既不能将漏电设备上的故障电压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也不能迅速切断电源D.保护接零一般不能将漏电设备上的故障电压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但可以迅速切断电源3。
保护导体保护导体包括保护接地线、保护接零线和等电位连接线,分为自然导体和人工导体。
(1)交流电气设备应优先利用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生产用的起重机的轨道、配线的钢管等自然导体作保护导体。
(2)保护导体干线必须与电源中性点和接地体(工作接地、重复接地)相连.(3)用单芯绝缘导线作保护零线时,有机械防护的PE 线不得小于2.5m m2 ,没有机械防护的不得小于4mm2 ;(4)铜制PEN 线截面积不得小于10mm2 ,铝制的不得小于16mm 2 ;4.接地装置(1)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优先利用自然导体作接地线。
接地装置应尽量避免敷设在腐蚀性较强的地带。
为防止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接地线与铁路或公路的交叉处及其他可能受到损伤处,均应穿管或用角钢保护。
(2)接地装置地下部分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利用建筑物的钢结构、起重机轨道、工业管道等自然导体作接地线时,其伸缩缝或接头处应另加跨接线,以保证连续可靠(借助于其他导体接地线时,另加跨线)。
在有振动的地方,应采取防松措施.【例题】人工保护导体可以采用多芯电缆的芯线、与相线同一护套内的绝缘线、固定敷设的绝缘线或裸导体等。
当保护线与相线材料相同,相线截面积为20mm2 时,保护导体的截面积应为()。
A。
20mm2B. 10mm2C。
16mm2D。
8mm2【例题】保护接零系统中要求有合格的工作接地和合格的保护导体面积。
下列关于保护接零系统中接地装置和保护导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铜制PEN 线截面积不得小于16mm2B. 没有机械防护的PE 线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C. 接地装置与公路交叉口可能受到损伤处应穿管或用角钢保护D。
没有机械防护的PE 线截面积不得小于4mm2考点3 双重绝缘和特低电压1。
双重绝缘指工作绝缘(基本绝缘)和保护绝缘(附加绝缘)。
具有双重绝缘的电气设备属于Ⅱ类设备,其明显部位应有“回”形标志。
工作绝缘的电阻不得低于2M、保护绝缘的电阻不得低于5M、加强绝缘的电阻不得低于7M。
1。
工作绝缘2。
保护绝缘5。
加强绝缘2.特低电压特低电压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不危及生命安全的电压。
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的额定值有42V、36V、24V、12V 和6V。
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采用42V 特低电压;电击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 或24V 特低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水井内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的环境应采用12V 特低电压;特低电压6V 用于特殊场所。
3.设备分类(1)0 类设备:仅靠基本绝缘作为防触电保护。
仅有塑料外壳(2)Ⅰ类设备:有金属外壳和基本绝缘,同时经过PE 线接地。
有三空插头(3)Ⅱ类设备:基本绝缘+保护绝缘(不接地)。
双重绝缘(4)Ⅲ类设备:特低电压的设备(外壳不得具有保护接地)。
Ⅰ类电源变压器可能触及的金属部分必须与接地(或接零)。
其电源线中,应有一条专用的黄—绿相间颜色的保护线。
Ⅱ类电源变压器不采取接地(或接零)措施,没有接地端子。
【例题】Ⅱ类设备是带有双重绝缘结构和加强绝缘结构的设备.下列照片所示的点起设备中,Ⅱ类装备是( ).A。
冲击电钻B. 机床C. 低压开关柜D. 电焊机【例题】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的安全特低电压种类是( )。
A。
50VB。
42VC。
24VD. 6V考点4 漏电保护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和特低电压兼防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电击1。
工作原理检测原件(零序电流互感器)中间环节(放大作用)执行机构(脱扣器)主要用于防止间接接触电击和直接接触电击。
用于防止直接接触电击时只作为基本防护措施补充保护措施。
2。
分类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可分为0.006-20A 15 个等级.小30mA属于高灵敏度;小1000mA 中灵敏度.3。
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场所(1)属于Ⅰ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及手持式电动工具;(2)生产用的电气设备,施工工地的电气机械设备,安装在户外的电气装置,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3)机关、学校、宾馆、饭店、企事业单位和住宅等除壁挂式空调电源插座外的其他电源插座或插座回路;(4)游泳池、喷水池、浴池的电气设备;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医院中可能直接接触人体的电气医用设备等。
【例题】兼防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包括安全电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
其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的工作原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