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吕梁离石炭窑坪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2021整理)

吕梁离石炭窑坪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2021整理)

山西吕梁离石炭窑坪煤业兼并重组整合矿井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报告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查研究院二O一O年十一月工程名称:山西吕梁离石炭窑坪煤业兼并重组整合矿井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设计编制单位: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查研究院院长:张晓峰总工程师:杨展工程负责:陆家河编制人员:陆家河慕秀琴崔少华王静李霞闫宇冯杰杜竹林琪编制日期:二〇一〇年十一月目录前言 (1)一、矿井及井田概况 (3)〔一〕矿井及井田根本情况 (3)〔二〕位置与交通 (6)〔三〕地形、地貌 (7)〔四〕气象、水文 (9)〔五〕地震 (10)〔六〕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10)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11)〔一〕不同勘探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成果评述 (11)〔二〕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 (14)三、地质概况 (16)〔一〕地层 (16)〔二〕构造 (21)〔三〕岩浆岩 (24)四、区域水文地质 (25)〔一〕概况 (25)〔二〕区域含水岩组的划分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25)〔三〕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30)五、矿井水文地质 (33)〔一〕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33)〔二〕含水层 (33)〔三〕隔水层 (36)〔四〕矿井充水条件 (37)〔五〕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 (46)〔六〕矿井充水状况 (49)六、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51)〔一〕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 (51)〔二〕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54)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56)〔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56)〔二〕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59)附图目录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 区域综合水文地质图1:1000002 2 山西吕梁离石炭窑坪煤业综合水文地质图1:50003 3 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1:5004 4 Ⅰ-Ⅰ′水文地质剖面图1:50005 5-1 4号煤层矿井充水性图1:50006 5-2 5号煤层矿井充水性图1:50007 5-3 10号煤层矿井充水性图1:5000前言山西吕梁离石炭窑坪煤业2021年重组整合后批准矿井生产能力120万t/a。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煤矿平安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2021年〕第29条、矿井有下例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由于炭窑坪煤业属于重组煤矿,设计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井田面积增大较多,第29条第5款规定;矿井开拓延深、开采新煤系〔组〕或者扩大井田范围设计需要的,应当进行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工作,本报告就是依据这一条款规定,开展水文地质补充调查报告编制工作。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其复杂程度决定了矿井开采受水害威胁程度,也决定了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

它关系到矿井开拓方式的选择和采掘系统的布置,从而影响到矿井的总体规划和设计,防治水工作的投入直接影响到矿井建设和运行本钱,因此开展矿井水文地质补充与调查勘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展矿井水文地质补充与调查,分析和评价矿井开采受水害危害程度,排查矿井水害隐患,防患于未然,经济合理地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可大幅提升矿井防治水技术能力,实现矿井平安、有序、高效生产。

为此,受山西吕梁离石炭窑坪煤业的委托,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查研究院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编制?山西吕梁离石炭窑坪煤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本报告是在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炭窑坪井田勘探、矿井建设生产各阶段所获得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根底上,主要从矿井开采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分布规律、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方面,按照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各项要求,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严格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具体要求,对各项内容认真进行分析研究,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更加符合本矿的实际情况,在此根底上编写了炭窑坪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综合确定山西吕梁离石炭窑坪煤业山西组4号、5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10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一、矿井及井田概况〔一〕矿井及井田根本情况山西吕梁离石炭窑坪煤业位于离石市城南约5km处,井田属河东煤田离石勘探区。

2009年11月5日,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21〕25号文件同意山西吕梁离石炭窑坪煤业由原山西离石鹏宇煤业、山西大土河永盛煤业、山西大土河永兴煤业和山西大土河永娜煤业等4个生产煤矿重组整合而成,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为山西大土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山西大土河永娜煤业确定为2021年底关闭矿井,即兼并重组期间的过度期生产矿井。

山西吕梁离石炭窑坪煤业采矿许可证为2009年11月21日井田面积2,批准开采3~10号煤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t/a。

本次兼并重组整合设计井田开拓方案为在井田西部重新拓建一对斜井组成新的生产系统对全井田进行开拓,首采区规划在井田中北部,大巷沿东西方向布置,向两侧布置顺槽和工作面。

现在井田中部王文庄村北侧拓建了新主斜井,井筒已到+587.5水平,方案开采5、10号煤层,预计2021年底首采工作面形成回采煤量。

永娜矿井近几年开采情况及未来三年开拓方案:该矿为过渡期生产主矿,现采用单水平开采10号煤层,水平标高为+820m,近几年按照政府有关规定安排生产,2021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78万t/a。

因此,今后三年的生产接续安排仍按照省市有关政策执行。

据矿井地质报告永娜井万t,剩余效劳年限。

本次兼并重组整合前,参与重组整合各煤矿根本情况:〔1〕山西离石大土河永娜煤业〔原炭窑坪煤矿〕:原井田面积1.4739 km2,批采4、6、10号煤层,因该矿原井田范围上部4、6号煤层大部不可采,建井后直接开采10号煤层,该矿于1996年建井,矿井生产能力21万t/a,采用斜立井开拓,采煤方法采用长壁高档普采。

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回风立井,工作面采用SGZ630/220型刮板输送机运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和π型梁支护,主排水泵房安装三台P85-45×5型矿用泵,1台运行,1台备用,1台检修。

该矿属高瓦斯矿井,井下涌水量13~25m3/h,现开采10号煤层。

〔2〕山西离石鹏宇煤业(原杨家掌煤矿):该矿于1997年建井,1998年投产,原井田面积1.2570 km2,批准开采4号煤层,生产能力15万t/a,采用立井开拓,采煤方法为短壁式。

双箕斗提升,大巷皮带运输,顺槽工作面刮板机运输,边界并列式通风,风机型号为BK554-N013型,电机功率55 kW×2。

该矿原井田范围4号煤层南部不可采,北部地段已根本采空。

该矿属低瓦斯矿井,矿井下风井北侧建有水仓和水泵房,水泵房安装三台D25-30×7型矿用水泵抽排水,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该矿现已关闭。

井下涌水量5-8m3/h,该矿已于2021年关闭。

〔3〕山西大土河永盛煤业〔原王家庄煤矿〕:原井田面积2.1505 km2,批准开采4、10号煤层,该矿于1992年建井,1994年投产,投产后开采4号煤层。

矿井生产能力15万t/a,采用斜井开拓,采煤方法采用短壁炮采。

在立斜井底西侧建有主、副水仓和水泵房,主水泵房安装三台D46-50×4型水泵,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原井田内4号煤层已进行大片开采,10号煤层未开采。

属低瓦斯矿井,井下涌水量8-10 m3/h。

该矿已于2021年关闭。

〔4〕山西大土河永兴煤业〔原张家庄煤矿〕:原井田面积3.644 km2,批准开采4、10号煤层,该矿于1994年建井,1997年投产,投产后开采4号煤层。

矿井生产能力15万t/a,采用立井开拓,采煤方法采用短壁炮采。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采用带式输送机和矿车运输。

在立井底建有主、副水仓和水泵房,主水泵房安装三台D46-50×4型水泵,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原井田内4号煤层已进行大片开采,井田南部4号煤层不可采,其北部可采地段已采空。

10号煤层未开采。

属低瓦斯矿井,井下涌水量5~10 m3/h。

该矿已于2021年关闭。

〔5〕据了解,井田内除参与整合的4个煤矿外,在东南部有1个关闭矿井,即王文庄煤矿,该矿井开采4号煤层,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2003年瓦斯爆炸事故后关闭。

关闭前王文庄煤矿对原井田内4号煤层已进行大片开采,井下涌水量10~15 m3/h,已分布多处采空区。

有积水区3处,合计积水量25106 m3。

井田内现新开拓井口及整合前原煤矿井口坐标及特征见表1-1。

本次重组整合井田面积2,包括上述4个煤矿原井田总面积8.5254 km2和新增区面积5.4597 km2。

表1-1 现新斜井及原各煤矿井筒特征表〔二〕位置与交通井田位于吕梁市离石区南3km处的刘家湾-杨家掌一带,行政区划属离石区莲花街道办事处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44″~111°10′28″,北纬37°28′05″~37°30′03″。

划定的井田范围由以下11个坐标拐点连线圈定,见表1-2。

表1-2炭窑坪井田境界控制点坐标一览表井田呈不规那么多边形,井田东西长约,南北宽2。

井田东与山西吕梁离石贾家沟煤业相邻,南与山西坤龙煤业和山西吕梁中阳付家焉煤业交界,东北界外为山西吕梁离石王家庄煤业。

井田西北距离石城区3km,307国道、汾离高速公路均由井田北侧通过。

井田与307国道和汾离高速公路之间有柏油公路相连,井田距孝柳铁路交口站2km,交通运输较为便利,见交通位置图1-1。

〔三〕地形、地貌本井田地处吕梁山区,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侵蚀地貌,地表切割强烈,黄土梁峁绵延起伏,冲沟密集而狭窄,形态多呈“V〞字形,冲沟与黄土梁、峁、垣相间分布,常见陡崖、黄土残柱及陷穴等微地貌景观。

综观井田地形,总体为东高西低。

井田内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东部山梁,标高;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北边界处,标高,最大相对高差。

图1-1 井田交通位置图〔四〕气象、水文1、气象井田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地区。

气温变化昼夜悬殊,四季清楚。

降水量有限,多呈干旱状态。

冬春两季多西北风少雪雨,而夏季雨量集中,有时出现洪水灾害。

年平均气温℃,1月份最低,平均为―℃,极端最低气温为-℃;7月份最高,平均为℃,极端最高气温达℃。

每年11月份开始结冰,来年3月解冻,最大冻土深度m,最大积雪厚度,无霜期100~165天。

风向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平均/s,据本区水文站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历年最大降水量为577.7 mm,最小为mm。

降雨量时空上的不均一性显著,降雨量多集中于6~9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