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期末考试笔记

法理学期末考试笔记

一、名词解释1、法学2、法理学3、法4、法制5、法系6、法律体系7、法律移植8、法的渊源9、法的部门10、法律解释11、法律事件12、法律13、制定法14、法规清理15、法规编纂16、法规汇编二、填空题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2、法律实践中最能体现逻辑学知识的运用是。

3、从认识论的角度对法学体系所作的划分中,法理学属于法学。

4、法的要素包括、和三种基本成分。

5、法律规则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包括、和三种因素。

6、法律后果分为和两种形式。

7、狭义的法律由制定颁布。

8、行政法规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9、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会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适用于本辖区内的规范性文件称为。

10、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主要有、和。

11、我国法的对象效力范围采用的是结合主义原则。

12、法律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是。

13、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为和。

14、法是以为机制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

15、从法的一般原理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和。

16、过错包括或。

17、根据主观过错在法律责任中的地位,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和。

18、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19、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20、平权型法律关系中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21、法律关系是由、和(或权利和义务)三要素构成的。

22、法律上所使用的“人”的概念主要包括和。

23、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共同对象称为。

24、从宏观上看,法律关系客体一般包括、、和。

25、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条件。

26、法律事实一般可分为和。

27、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是。

28、法的起源是随着的产生而出现的。

29、法律制度的形成经历了由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成为的长期过程。

30、法律发展史上曾先后产生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即、、和。

31、法系是依据法律的和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存在样式和运行方式,而对现存的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各种法律制度所做的分类。

32、按照法学界的通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和。

33、从法律的结构看,大陆法系的一些基本法律一般采用系统的形式。

34、大陆法系具有制定法的传统为其主要法律渊源,判例一般不被作为正式法律渊源(除行政案件外),对法院审判无约束力。

35、“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36、法是国家对人民的命令、用口头说明或书面文字、或其他方法表示的规则和意志。

------------------37、法只是法院在判决中所规定的东西,制定法、判例、专家意见、道德等只是法的渊源。

---------------------38、占统治地位的个人除了必须以国家的形式组织自己的力量外,他们还必须给予他们自己的由这些特定关系所决定的意志以国家意志即法律的一般表现形式。

”------------------------39、法理学关心的是不是法律的知识,而法律的思考和思想。

--------------40、法是使人们的行为服从规则智力的事业。

----------41、“在一个国家里,也就是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可以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三、判断1、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均可以对某种事实状态的法律意义作出明确的规定。

()2、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部分。

()3、在立法实践中,有时出于立法技术的考虑,可以对法律要素中的对某种要素加以省略。

因此,一个法律规则并不是必须三个要素全部具备。

()4、法律规则往往通过法律条文表达出来,两者是同义的。

()5、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都属于义务规则。

()6、判例法在我国也法律渊源之一。

()7、国务院各部委可以依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8、法律汇编是指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进行排列汇编成册的一项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法律创制活动。

()9、从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看,我国属于成文法国家。

()10、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一律适用中国的法律。

()11、一般情况下,我国法律不具有溯及既往力。

()12、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法的体系”或简称为“法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13、任何一个法律部门都是由有一部法律或一部法典,和散见于其他法律中的有关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所构成。

()14、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行政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存在着交叉和重叠。

()15、法律责任的追究和执行是由国家强制力实施和保证的,在一切法律责任中,国家强制力都可以直接介入。

()16、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必定是由违法行为引起的。

()17、在承担法律责任时,责任主体就是违法主体。

()18、只有法律主体在主观上存在着过错才要承担法律责任。

()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法的作用的局限性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3、法产生的标志4、法的外部特点。

5、法的三层本质分别指什么?6、法律解释的分类7、推理8、违法的种类9、原则与规则的区别10、法律责任的分类五、论述题1、法与利益2、权利与权力3、、如何理解法的本质答案一、名词解释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的学科。

3、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4、法制:只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即全部法律上层建筑的系统。

5、法系:是比较法学的概念,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对法进行分类。

6、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7、法律移植:只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的某些因素从另一个国家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

8、法的渊源:指与法的创制的方式相关的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

9、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10、法律解释: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组织或者公民个人,对法律、法规或法律条文的内容、含义所作的理解和说明。

11、法律事件:又称法律事件,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

事件可以分为自然事件和为人事件。

12、法律:指法律上对各种事实进行抽象,概括出他们共同太专业那个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13、制定法:又称成文法,指由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制定颁布的,通常以条文形式表现出来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4、法规清理:又称法规整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法规清理是法的创制机关的专有活动,清理的对象是已经颁布生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5、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辑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

16、法规汇编:又称法律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的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的时间先后顺序予以排列,汇编成册。

法规汇编不改变原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对其进行外部加工。

二、填空题1. 法律现象21、主体客体内容2、法律推理22、自然人法人3、理论23、法律关系客体4、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24、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5、假定、处理和法律后果25、法律事实6、肯定性后果和否定性后果26、事件行为7、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7、氏族习惯9、地方性法规28、国家10、法律汇编法律编纂法律清理29、习惯成文法11、结合主义30、奴隶制法封建制法12、法律部门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13、调整的社会关系调整方法31、历史渊源传统14、权利与义务32、大陆法系英美法系15、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33、法典因果关系34、制定法16、故意过失35、恩格斯36、霍布斯17、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37、格雷38、马克思18、权利义39、哈特40、富勒19、权利义务41、孟德斯鸠20、平等三、判断题1、错2、错3、错4、错5、对6、错7、错8、错9、对10、错11、对12、错13、错14、对15、错16、错17、错18、错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答: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

2、权利义务的关系答:联系;(1)、权利义务作为法律关系的要素,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2)、数量上,两者是等值的关系。

社会权利总量和义务总量相等。

(3)、价值上、二者价值取向一致,均为了满足主体的需求。

(4)、功能上,二者互补权利是一种激励机制,义务是一种约束机制。

区别:(1)、权利义务的密切联系是普遍的,但不是绝对的。

两者的分离独立存在也是个别存在的。

先天性痴呆。

(2)、两者是相对应的,相区别的。

各有各自的范围和限度。

(3)、宏观上,在国家法律体系中两者地位有主次之分,等级社会里强调义务为本位。

民主法治社会里,注重对权利的保护。

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代表了不同法律精神和价值取向。

3、法产生的标志。

(1)国家的最终形成标志着法的形成。

法律规范有一个特点,它是运用国家权力保障着人们行为自由,以及与此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不再由原始氏族组织处理。

(2)当人们有了选择行为的自由,出现了授权性规范,有了权利和义务的划分,从而产生了法。

4、法的外部特点(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

法律规范规定人们的行为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或禁止怎样做,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指引人们的行为、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是制裁违反行为的依据。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是制定或认可。

制定就是创制新的规范。

认可是承认已有的规范有法律效力。

制定或认可都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

(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点的社会关系。

任何法律规范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关于人们权力义务的规范。

规定人们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范的主要使命和内容。

(4)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