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

学号本科学年论文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年级2011级姓名李宁、吴芳论文题目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指导教师余根强职称2013年月日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分析目录1.中文摘要 (3)2.英文摘要 (3)3.引言 (3)4.调查目的 (3)5.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3)5.1调查对象 (3)5.2调查方法 (3)6.调查内容 (3)7.调查结果分析 (3)8.调查结果总结 (8)9.调查问卷 (8)10.参考文献 (9)【摘要】:通过详细的调查,充分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素质状况,有效避免大学生出现的心理素质状况。

大学生的主要目标是面向社会,这样就可能社会心理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自我认知、自信心、情绪调节能力、求知欲、责任心、独立能力、受挫能力、心理动力素质、竞争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has been the focus of the society, the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not only reflects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a student's ability and the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values, but also in the complex social environment, help to improve the social,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t is a necessary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o, we choos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objects of analysis, I hope it will draw an objective conclusion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condition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This report may be help them.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self-confidence, self-awareness, emotional regulation ability, thirsty for knowledge, responsibility, independence, frustration ability, mental power quality, competitive ability, interpersonal skills, ability to adapt to society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大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已经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体现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在进入复杂的社会环境后,有助于提高其社交、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项素质。

所以,我们选择大学生心理素质作为分析的对象,希望会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能够对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心理素质状况并一定程度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一、调查目的: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分析调查结果并解决相关问题二、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1、调查对象:信阳师院在校大学生(不包括大四实习生)2、调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各年级发放调查问卷,样本空间为200人,发放比例按各年级人数确定;最后统计调查结果,并分析数据,做最后总结。

三、调查内容:让大学生对自身心理素质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主要通过调查大学生的个性、智力、心理适应能力、内在动力、心态及行为表现等各方面来实现此次调查目的。

四、调查结果分析:此次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抽样调查分析,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认知、自信心、情绪调节能力、求知欲、责任心、独立能力、受挫能力、心理动力素质、竞争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作为考察标准来反应目前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状况。

我们总共制作了200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包含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的学生,其中大一和大二各75份,大三50份,对于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有男生55人女生145人参与本次问卷调查。

针对本次问卷数据,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1、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做一个整体分析2、通过对男女生状况比较进行分析3、通过对不同年级状况比较进行分析4、通过对大学生采取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5、针对大学生普遍出现的心理素质问题给出合理建议据调查结果所得,目前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状况不算太差,相对而言对自身的认知也比较真实,能够正确面对自身心理状况并及时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大部分大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受挫能力很好,这也一定程度反映了我们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但同时,大学生身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大部分大学生总是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什么也做不好,遇事紧张不知道该怎么样处理。

还有就是面对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情时,往往不能客观冷静的看待问题。

这些心理素质的缺陷其实就是造成当今大学发生的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的信息素质指标上所表现的状态也完全不同,上面的表一是我们以性别作为对比对象制作而成的,我们将会对表一做具体分析。

由上表我们可以了解到男女生对自身的心理素质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在男生中,有63.63%的人有良好的自我认知,而在女生中这个比例占了68.97%。

就男生而言,最差的一项能力是情绪调节能力,其次是求知欲,这两项数据分别为36.36%,和47.27%。

这两项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里男生不能良好的调节自我情绪,对知识的渴求欲望也不强烈。

而男生最好的一项心理素质能力是独立能力,它所占的百分比为94.55。

就女生而言,最差的一项心理素质指标是自信心,这个指标的数据是50.34%,而最优的一项心理素质指标是求知欲,其数据是80%。

女生中大多数缺乏自信心,做事不够自信,对自己总是抱有怀疑态度。

把男女数据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男生在自信心、独立能力、受挫能力、心理动力素质、竞争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要比女生好的多,而在自我认知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求知欲、等方面相比却要差的多。

还有一项数据是责任心男女相差不大,这说明性别对责任心并无太大影响。

在这些指标项中,男女生差距最大的一项是受挫能力,其数差额为38.25%,男生的受挫能力要远高于女生。

还有几项差距较大的分别是自信心、求知欲、独立能力、心理动力素质能力和竞争能力,其对应的数差额依次为36.93%、32.73%、28.34%、29.85%、28.9%,有这些数据可知,就体而言男生的综合心理素质要比女生好。

那么导致这些差距形成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首先由于信阳师范学院这个个大环境就确定了我们调查的学生大部分为文科生,性格偏外向。

在上一个段落中,我们得出了男生在自信心、独立能力、受挫能力、心理动力素质、竞争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比女生要高,而在自我认知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求知欲、等方面相比却要差的多。

原因有以下几点。

(1)、性别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部分性格。

(2)、女生大部分从小受父母溺爱,缺乏男生性格中的刚毅,大部分父母对男生要求都比较严格,自己的事情独立完成。

(3)、就业和家庭压力也是重要的一方面,男生毕业后需要承担的责任比女生重。

(4)、女生生气或者遇到事情的时候更多习惯采取某种方法倾诉,相反男生则总是隐藏。

(5)、大学轻松的学习环境暴露了学生性格中的惰性,造成学生求知欲低下。

(6)、大学生缺少及时且完整的心理素质教育。

表二:不同年级心理素质状况对比表识面以及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通过表二的数据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随着大学生的自身学习和社交实践,对自身的认知情况也越来越熟悉,这样也更利于在大学进行规划。

但是自信心和情绪调节能力方面,不同的年级差异比较明显,主要是大二学生对自我的自信心过低,而大一和大三则相差不多;对于情绪调节能力显现的是逐年级递增。

对于求知欲大二大三年级相差不大,大一的则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在责任心和独立能力方面表现出的是与年级无太大关系,各年级在这两个方面差异不大;但是在受挫能力方面又出现了很大的差异,虽然受挫能力是逐年级递增的,但大一与大三相差31%,而大二则处于中等水平,大三受挫能力相对较好;由于年龄与年级的不同,大学生在心理动力素质方面也很不相同,主要是大二学生较低,大三略高于大一,大二与大三相差15%;竞争能力更是显现出了知识与阅历方面的优势,大三比大一高了32个百分比,比大二高了23个百分比,各年级差异巨大;对于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与以后的工作密切相关,这两个方面的数据显示表明三个年级的人际交往能力相差非常微小,可以忽略不计;而社会适应能力仍呈现出上升趋势,还是大三的能力更好一点。

对于上述各种能力在数据分析中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和了解相关情况,并查找相关资料,发现了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刚到大学的他们各方面都需要得到发展,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规划,这个时期的他们求知欲强烈,并且斗志昂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也使他们动力十足;而大二的学生正好处于大学的一个悬空期,刚刚失去了激情又对未来充满了困惑,这使他们对自身充满疑惑,导致自信心、求知欲、心理动力素质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大三的学生由于面临着实习与就业的压力,让他们又重新审视自己,继续进行接下来的行程,这时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心理动力素质又被激发,使之高于大一。

(2)、大一的学生刚经过严酷的高考和繁忙的学习对自身心理素质状况并不是太了解,在大学这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以及身边同学老师的影响教育下,我们才真正全面客观地认识自身心理素质状况,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展,我们的自我认知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受挫能力、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一直在增强,我们也随着环境调节我们的情绪、受挫能力、竞争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这样我们才能更快融入大学这个环境,在变通中也让我们具备了踏入社会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