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讲 直角三角形(基础)

第2讲 直角三角形(基础)

直角三角形【学习目标】1. 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方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理解原命题与其逆命题,原定理与其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三边之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3. 能够熟练地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 )及其应用. 【要点梳理】要点一、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斜边长为,那么.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2)利用勾股定理,当设定一条直角边长为未知数后,根据题目中的已知线段的长可以建立方程求解,这样就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 .(4)勾股数:满足不定方程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熟悉下列勾股数,对解题会很有帮助:① 3、4、5; 5、12、13; 8、15、17; 7、24、25; 9、40、41……②如果是勾股数,当为正整数时,以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③(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④(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⑤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要点二、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图(1)中,所以.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a b ,c 222a b c +=222a cb =-222b c a =-()222c a b ab =+-222x y z +=x y z 、、a b c 、、t at bt ct 、、22121n n n -+,,1,n n >2222,21,221n n n n n ++++n 2222,,2m n m n mn -+,m n m n >、图(2)中,所以.方法三:如图(3)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所以.要点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作用是判定某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把“数”转为“形”,是通过计算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要点四、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1) 首先确定最大边(如).(2) 验证与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则△ABC 是∠C =90°的直角三角形;若,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当时,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当时,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为三角形的最大边. 要点五、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如果两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则称它们为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原命题,则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要点诠释:原命题正确,逆命题未必正确;原命题不正确,其逆命题也不一定错误;正确的命题我们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我们称它为假命题.一个定理是真命题,每一个定理不一定有逆定理,如果这个定理存在着逆定理,则一定是真命题.a b c ,,222a b c +=c 2c 22a b +222c a b =+222c a b ≠+222a b c +<222a b c +>c要点六、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 称“斜边、直角边”或“HL ”).这个判定方法是直角三角形所独有的,一般三角形不具备. 要点诠释: (1)“HL ”从顺序上讲是“边边角”对应相等,由于其中含有直角这个特殊条件,所以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共有5种:SAS 、ASA 、AAS 、SSS 、HL.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首先考虑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再考虑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 (3)应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要突出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书写时必须在两个三角形前加上“Rt ”.【典型例题】 类型一、勾股定理1、在△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1)若=5,=12,求; (2)若=26,=24,求.举一反三:【变式】在△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1)已知=2,=3,求;(2)已知,=32,求、.2、一圆形饭盒,底面半径为8,高为12,若往里面放双筷子(粗细不计),那么筷子最长不超过多少,可正好盖上盒盖?a b c a b c c b a a b c b c a :3:5a c b a c cmcm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一旗杆在离地面5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底部12处,则旗杆折断前有多高?类型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判断由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7,=24,=25; (2)=,=1,=; (3),,();举一反三:【变式1】判断以线段为边的△ABC 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其中.【变式2】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是3:4:5 则这个三角形三边上的高之比是( ) A .20:15:12 B .3:4:5 C .5:4:3 D .10:8:2m m a b c ,,a b c a 43b c 3422a m n =-22b m n =+2c mn =0m n >>a b c ,,a =b =2c =4、已知a、b、c满足|a﹣|++(c﹣4)2=0.(1)求a、b、c的值;(2)判断以a、b、c为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构成三角形,此三角形是什么形状?并求出三角形的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类型三、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街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km/h.如图,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路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对面车速检测仪A处的正前方30m的C处,过了2s后,测得小汽车与车速检测仪间距离为50m,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参考数据转换:1m/s=3.6km/h)类型四、原命题与逆命题6、写出下列原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是否正确1.原命题:猫有四只脚.2.原命题:对顶角相等.3.原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4.原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成立的是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 ①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②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 ③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④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变式2】根据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解决下列问题: (1)写出逆命题;(2)判断逆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3)根据逆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类型五、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7、 已知:如图,AB ⊥BD ,CD ⊥BD ,AD =BC .求证:(1)AB =CD :(2)AD ∥BC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AE ⊥AB ,BC ⊥AB ,AE =AB ,ED =AC .求证:ED ⊥AC .a b c ,,222a b c +=8、如图,AD 平分∠BAC,DE⊥AB 于E ,DF⊥AC 于F ,且DB=DC ,求证:EB=FC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1.如图,Rt △ABC 中,∠C =90°,若AB =15,则正方形ADEC 和正方形BCFG 的面积和为( )A.150B.200C.225D.无法计算2.下列各组数中,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1.5,b=2,c=3B .a=7,b=24,c=25C .a=6,b=8,c=10D .a=3,b=4,c=53.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都是正整数),则这个三角形是( )A .直角三角形B . 钝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4.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树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 )cm 2cm2cm 2cm 22a b +2ab 22a b -a b、A .8米B .10米C .12米D .14米 5.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成立的是( )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 .如果两个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 .如果两个角都是45°,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6. 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若有一对角对应相等,一对边对应相等,则两个直角三角形( ) A.一定全等 B.一定不全等 C.可能全等 D.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7.命题“锐角与钝角互为补角”的逆命题是 .8. 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2,点E 在BC 上,且AE =EC.若将纸片沿AE 折叠,点B 恰好与AC 上的点重合,则AC = .9. 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为11和60,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 时,这3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10. 如图,AB =5,AC =3,BC 边上的中线AD =2,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11. 如图,已知AB ⊥BD 于B ,ED ⊥BD 于D ,EC ⊥AC ,AC =EC ,若DE =2,AB =4,则DB =______.12. 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F ,且BF =AC ,FD =CD.则∠BAD =_______.cm 'Bcm cm cmcm三.解答题13. 已知在三角形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CD=3,BD=5,求AC的长.14.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已知AB=3,AD=9,求BE的长.15.如图,在B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60°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速度前进,乙船沿南偏东某方向以每小时15海里速度全速前进,2小时后甲船到M岛,乙船到P岛,两岛相距34海里,你知道乙船沿那个方向航行吗?16. 如图,已知AB=AC,AE=AF,AE⊥EC,AF⊥BF,垂足分别是点E、F.求证:∠1=∠2.。

相关主题